低温下的较量:六盘水南道岔更换纪实

企业   2025-01-13 17:10   四川  

六盘水南站施工现场天空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要将大地紧紧包裹。气温骤降至零下,寒风呼啸,卷起漫天飞舞的雪花,如柳絮般纷纷扬扬洒落,给铁路轨道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



2025年1月9日21点,换轨换岔四车间在六盘水南站最后一组岔排196#道岔的顺利落下,标志着192-198#交叉渡线道岔升级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编组效率,为西南铁路的货物运输、沿线物流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次改造不仅提升了车站的运输能力,还为后续的铁路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盘水南站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境内,隶属六盘水车务段管辖,不办理客货运业务,是集团公司“三大三小”编组站的“三小”之一,现为一等站。该站与水柏线的夹沟站相邻,是成都、昆明两局集团公司的分界站。2002年6月26日,该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路网中担当沪昆、水柏、内六3条线货物列车的到发、编组、解体和改编作业,是周边各货运站的“蓄水池”。



此次道岔升级改造任务历时2周,涉及施工协调工作量大,需要2个相邻车站(场)联动配合,技术条件要求较高。在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换轨换岔四车间牵头六盘水工电段工务系统、电务系统、供电系统以及六盘水车务段共投入施工作业人员200余人,全体施工人员在室外0摄氏度的气温下,坚守岗位、通力配合,顺利完成了此次施工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各种难题与挑战层出不穷,接踵而至。六盘水南站192-198#交叉渡线道岔不同于以往所熟悉的平行交渡道岔,其中位于对角线的两组道岔(196#、198#道岔)采用直股连接叉心。技术科牵头并组织车间进行施工调查后,设计出两种两种组排方案。第一种将岔排预铺在站内,则推排距离长达1.5公里,增加了移排过程中垮排的风险。第二种则是将预铺岔排场地由站内转向站外,此方案在前方案上大大缩减了推排距离,但又增大了卸料预铺难度及横移岔排难度。经过比较,车间最终采取重排的方案,有效减少了天窗点内推、移排的工作量及降低垮排风险,为后续施工环节预留更充足的时间。



施工前期,轨道车收卸料的环节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编组场内作业繁忙,为最大程度降低对正常运输的影响,轨道车的运行时间与路线规划,必须与车站行车计划紧密协同、精准安排。



施工期间,恶劣的冰雪凝冻天气增加了劳动安全风险及施工延点风险。一方面,作业人员在路肩行走或搬运工机具、材料时,低温天气易造成身体不适应,加上雨雪天气路面滑,极易导致摔倒受伤,危及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机械设备在低温下启动困难,液压系统运行不畅,可能出现无法正常启动的情况,影响施工进度。为了应对这些风险,车间迅速制定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施工应急预案,明确防范措施、应急响应流程以及应急物资准备。为作业人员配备了防寒帽、防寒手套、加热背心等防护装备,密切关注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因低温天气引发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天窗点前提前对机械设备进行预热,全力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换轨换岔四车间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积极响应段里“施工安控二十一条”和“三不”铁律的严格落实要求,施工前期,车间主任和书记组织车间技术人员、工区工班长、车间管理以及劳务公司队伍,对施工组织进行研究和优化,力求攻克施工全过程的难点,为施工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施工中,党员先锋和团员先锋不畏严寒,冲锋在前,严格卡控道岔更换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环节,坚决落实施工全过程盯控机制,将“不到不交、不控不上、不清不开”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到位。



此次六盘水南站192-198#交叉渡线道岔圆满竣工意义深远。一方面,显著提高了该编组场的编组作业效率,优化列车编组流程,使列车周转更为迅速。另一方面,该组道岔的升级改造,将有力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升列车运行的整体品质。此外,它还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六盘水增添新的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六盘水的城市形象与综合竞争力,助力其在区域经济发展浪潮中崭露头角,实现更大跨越。

来源:换轨换岔四车间

作者:刘媛媛

编辑:张秦嘉

初审:伏小浩

复审:魏启睿

签发:廖晗


成铁大修人
成铁大修人之家,记录大修人身边的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