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4时35分,随着最后一组钢轨精准铺设到位,西昌换轨换岔六车间历经27个昼夜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西成高铁上下行换轨施工任务。此次施工,是该车间今年继沪昆高速施工后,面临施工风险高、安全压力大、天窗时间长且时间节点紧迫最为紧张的一次施工。
西成客专,作为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西三角经济区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确保春运期间旅客列车安全、高速运行,自12月14日起,车间便迅速行动,组织技术骨干,对施工地段进行全面摸底,了解既有线设备状况。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提前进行分析研判,精心制定最佳施工方案。
为确保整个施工万无一失,车间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能力,联合工务、电务、机务等单位,多次召开施工协调会。在会议中,大家围绕设备几何尺寸,反复修订完善施工细节,并结合施工作业细节难点、时间节点卡控、安全应急处置等各环节,根据施工地段缩略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制定最终施工方案。
集中修期间,施工难题接踵而至。作业区段存在长大坡道(19‰)卸轨收轨困难,施工区段附属设备繁多、大超高(H=150mm)、小曲线(R=800),桥梁多、线间距小,胶接绝缘多、气温低、施工路列编组及摘解复杂等困难点,车间党支部立即成立以工班长、干部为核心的党员突击队和技术骨干小组。他们勇挑重担,主动带头攻克技术难题,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出了非凡的作为。
针对长大坡道对位困难的特点,路列指挥人员与机务司机紧密合作,严格执行运行速度控制规定及作业标准。通过多次开展施工演练,不断探索与地面指挥人员加强配合,最终成功实现了长轨车在大坡道精准对位稳速卸换轨。同时,还精确确定了新轨小车、旧轨小车、龙门吊的最佳作业位置,并且明确了拧紧手制动的最佳平板数量。
针对气温低、线上胶结绝缘胶水固化时间长,换轨当天天窗时长仅有420分钟,无法满足钢轨应力放散条件这一难点,车间果断优化施工作业流程。通过合理改变作业次序,适当减少施工项目,将钢轨应力放散项目在换轨后次日进行,从而确保当日换轨施工能够按时完成,线路也得以准点开通。
针对大超高轨向下股一侧侧滑,且存在纵向拉力,影响换轨小车正常运行的实际问题,车间技术人员自主创新,研发加工辅助设备。他们每隔20米在入槽新轨与道心旧轨间横向安设长为450毫米枕木头阻止下股旧轨向下股一侧位移;同时,在道心凸起圆台安设U型钢槽,固定下股旧轨向下股一侧位移,对下股旧轨起到限位与固定作用,为换轨小车的顺畅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考虑到施工区段多数处于长大桥梁,线间距较小,桥下还是民房与公路,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车间在车辆编组上另辟蹊径,增加一辆专用货车箱体作为工具摆放,施工时将笨重工机具、应急工具等存放在货箱里,轻便急用工机具,明确在每组反光布工具存放处存放,既减少了以往工机具搬运困难的问题,又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还使工机具存放更加安全。
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车间每天准时召开退班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对当日施工流程进行全面复盘,针对施工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展开深入讨论,共同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案。正是凭借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和日复一日的努力,才确保了此次换轨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今后高铁换轨常态化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此次西成客专换轨施工的圆满完成,不仅提升了设备质量,更为春运期间旅客的安全出行筑牢了坚实基础。
来源:西昌换轨换岔六车间
作者:刘腾
编辑:张秦嘉
初审:伏小浩
复审:魏启睿
签发: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