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芬兰通用机枪,半路遇上了MG42:拉蒂L-41“Sampo”通用机枪

文摘   军事   2024-04-26 14:00   北京  
⧨ 欢迎关注老枪备忘录,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老枪

1918年,芬兰内战结束后,其国内局势渐趋平稳,军队开始测试、挑选新的武器装备。在1920年代,得益于材料和工艺的进步、对一战中自动武器与步兵战术的反思,轻机枪蓬勃发展,成为了当时的热门武器。

芬兰在1920年采用了麦德森,又在1926年决定换装本国设计师艾莫·拉蒂的L/S-26。

Δ 拉蒂-萨洛兰塔L/S-26轻机枪。

然而,直到1930年,L/S-26轻机枪才交付使用。该枪设计落后、结构复杂、无法快速更换枪管,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1930年代初,芬兰陆军和空军都想要一挺比传统轻机枪更威猛、比水冷机枪更轻便的气冷机枪。碍于军方对导气式原理的抵触,拉蒂不得不继续使用管退式原理,设计了L-33机枪(L就是Lahti拉蒂的缩写)。

Δ 拉蒂L-33原型枪,用于地面作战的样式。

Δ 安装在飞机座舱支架上的拉蒂L-33原型枪,用于对空作战

L-33可以使用L/S-26系列的20发弹匣和75发弹盘,但它和L/S-26比起来并没有质的飞跃。因此,L-33没有成为芬兰步兵的武器,经改进后变成了航空机枪与高射机枪。紧接着,军方观察到了瑞典的Kg m/21轻机枪(勃朗宁BAR改的“轻机枪”),发现导气式还挺不错!于是转变了对导气式的偏见,拉蒂也迫不及待地设计了一挺导气式轻机枪——L-34“Sampo”

Δ 导气式原理的拉蒂L-34“Sampo”轻机枪。

“Sampo”是芬兰神话《卡莱瓦拉》中的神器“三宝磨坊”,寓意为高效、优越。拉蒂对L-34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然而,由于高层军官中的一些老顽固的阻挠,加上L-34的火力仍然受限于20发弹匣,它终未得到采用,停留在了原型枪阶段。

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期间,芬兰陆军深深感受到了马克沁机枪的笨拙与复杂。于是,拉蒂在1940年将L-34改成了一挺比马克沁更轻、更简洁的弹链机枪。它使用拉蒂为芬兰马克沁设计的金属弹链,带有铲形握把,安装在维克斯三脚架上。

Δ 1940年的拉蒂原型枪,此时还使用的是机枪的铲形握把,并安装在维克斯三脚架上

Δ 英国维克斯重机枪的三脚架

和L-34一样,该枪可以通过按下节套上的按钮释放枪管。枪管前端还带有一个向下的“提把”,在更换枪管时避免手掌被枪管烫伤,方便快速更换枪管,而且也不阻挡瞄准视野

1941年,拉蒂将铲形握把改为手枪形握把,并添加木质肩托、用于抵肩射击,这样便可以脱离三脚架使用,灵活性大有提升。出于对L-34夭折的不甘心,拉蒂将这挺机枪再次命名为L-41“Sampo”

Δ 作为L-34的转世,L-41也被拉蒂冠以“Sampo”的名称,上图为试产型,提把丢失了

Δ L-41的枪管提把垂直向下,很有特色

Δ L-41的枪管盒可以装下两根备用枪管

全枪长度
1180mm
枪管长度
500mm
空枪重量14.9kg
三脚架重量
16kg
供弹具
m/32式200发金属不可散弹链
弹链箱重量
2.1kg
理论射速
600-1000发/分钟

L-41与ZB-30有许多相似之处,它采用了导气式自动原理,通过一根长行程活塞,将火药燃气的能量传导给枪机、使枪机开锁。导气箍上设有气体调节器,可以通过切换不同大小的进气孔,调节进气量,从而适应不同的弹药和环境。活塞筒外设有泄压孔,用于排出多余的火药燃气。复进簧置于枪托内,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不随枪机往复运动……

Δ 战地拆解状态

此外,活塞杆上设有弧形凸起(类似于歪把子),用来带动输弹机构、拨动弹链。

Δ L-41的活塞杆和机框,顶部的蛇形曲面用于驱动输弹机构,但这个形状导致活塞杆不好加工和淬火

L-41作为一挺通用机枪,既可以在活塞筒外安装两脚架:

也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

三脚架还可以加高摇架、转换为高射状态:

L-41配套的高射瞄具:

1941年春,芬兰陆军采购了50挺L-41用于测试,但实际交付了28挺。1942年9月,L-41被拉到测试场试射、发放给前线部队接受实战考验。

Δ 1941年,在国营步枪兵工厂(VKT)测试的L-41通用机枪。左三为拉蒂本人。

Δ 1942年12月,芬兰第50步兵团在防御工事中架设L-41通用机枪

Δ 1943年6月,装备了L-41通用机枪的芬兰军队

1942-1943年,L-41在前线的测试中表现良好,大多数反馈都很正面,但也有对L-41及其配件的改进建议。然而,就在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德国的MG42通用机枪出现在了芬兰人的视野里。
Δ 大名鼎鼎的MG42通用机枪。
1943年8月,5套MG42(带有Lafette 42三脚架和MGZ 40光学瞄准镜)抵达了芬兰:1挺被送至军械部门,1挺被送到国营步枪兵工厂(VKT)测试,剩下3挺被发给了东线部队进行战地测试。于是,芬军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德军提供的MG42通用机枪上,强烈地希望将MG42的口径改为芬军制式的7.62×53R,然后化为己用。由于拉蒂忙于L-41的改进,他的兄弟阿尔诺·拉蒂负责MG42的改膛工作。

Δ 芬兰改进的MG42,口径转为7.62mm,架腿取自DS-39三脚架。

阿尔诺·拉蒂专门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芬兰制式步、机枪弹——7.62×53R的金属弹链,并且改造了MG42的机头、枪膛、枪管等。

Δ 阿尔诺·拉蒂专门给MG42设计的弹链。

Δ MG42的机头(上)和改膛7.62mm的机头(下),弹底窝被扩大,来容纳7.62×53R凸缘弹。

改膛MG42可以使用一半的原厂零件,剩下一半的零件需要在芬兰生产或改造。此外,芬兰认为MG42的Lafette 42三脚架太过复杂,于是将架腿换成了苏联DS-39重机枪的三脚架架腿。

Δ 改膛MG42的三脚架为Lafette 42摇架部分与DS-39三脚架架腿部分的缝合产物

Δ 苏联DS-39重机枪

这些改进在几周内就完成了,并且改膛后的MG42在VKT的测试中表现良好(美国T24:别骂了别骂了)。然而,芬兰人发现他们既没有优质的钢材(索米KP-31冲锋枪的枪机和枪管都用的从瑞典进口的钢材),也没有成熟的冲压技术(芬兰仿制PPS波波斯冲锋枪的冲压技术还是德国人援助的),造不出来MG42的零件。

尽管如此,芬军仍然急切地想要换装MG42,所以和德国人达成协议,引进全套生产图纸,主要零件从德国进口,小部件和三脚架在芬兰本土生产,并且整枪在芬兰组装。1943年底,曼纳海姆元帅通过了用MG42取代马克沁的方案,芬兰计划生产3774挺7.62mm口径的MG42。然而,由于德国的兵工厂遭受了盟军的轰炸,损失严重,芬兰订购的零件迟迟无法发货。1944年继续战争结束,芬兰与苏联媾和,MG42的项目也夭折了,只剩下1挺在VKT改装的样枪。

芬兰终究没能在二战结束前采用、列装通用机枪。用于前线测试的27挺L-41,序列号从1001到1027,在它们的单位中战斗到了1944年继续战争结束。如今,只有8挺L-41被保存了下来,且全部由博物馆收藏,其中7挺在芬兰,剩下1挺在英国(封面)。
延伸阅读
苏联马克沁的水筒盖,究竟是跟谁学的?
冰与火之歌:芬兰早期轻机枪(上)
冰与火之歌:芬兰早期轻机枪(下)


参考资料

Markku Palokangas 

SOTILASKÄSIASEET SUOMESSA1918—1988

Folke Myrvang

MG34-MG42: German Universal Machineguns

老枪备忘录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的老枪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