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芬兰内战结束后,其国内局势渐趋平稳,军队开始测试、挑选新的武器装备。在1920年代,得益于材料和工艺的进步、对一战中自动武器与步兵战术的反思,轻机枪蓬勃发展,成为了当时的热门武器。
Δ 拉蒂-萨洛兰塔L/S-26轻机枪。
Δ 拉蒂L-33原型枪,用于地面作战的样式。
Δ 安装在飞机座舱支架上的拉蒂L-33原型枪,用于对空作战。
L-33可以使用L/S-26系列的20发弹匣和75发弹盘,但它和L/S-26比起来并没有质的飞跃。因此,L-33没有成为芬兰步兵的武器,经改进后变成了航空机枪与高射机枪。紧接着,军方观察到了瑞典的Kg m/21轻机枪(勃朗宁BAR改的“轻机枪”),发现导气式还挺不错!于是转变了对导气式的偏见,拉蒂也迫不及待地设计了一挺导气式轻机枪——L-34“Sampo”。
Δ 导气式原理的拉蒂L-34“Sampo”轻机枪。
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期间,芬兰陆军深深感受到了马克沁机枪的笨拙与复杂。于是,拉蒂在1940年将L-34改成了一挺比马克沁更轻、更简洁的弹链机枪。它使用拉蒂为芬兰马克沁设计的金属弹链,带有铲形握把,安装在维克斯三脚架上。
Δ 1940年的拉蒂原型枪,此时还使用的是机枪的铲形握把,并安装在维克斯三脚架上。
Δ 英国维克斯重机枪的三脚架。
和L-34一样,该枪可以通过按下节套上的按钮释放枪管。枪管前端还带有一个向下的“提把”,在更换枪管时避免手掌被枪管烫伤,方便快速更换枪管,而且也不阻挡瞄准视野。
Δ 作为L-34的转世,L-41也被拉蒂冠以“Sampo”的名称,上图为试产型,提把丢失了。
Δ L-41的枪管提把垂直向下,很有特色。
Δ L-41的枪管盒可以装下两根备用枪管。
全枪长度 | 1180mm |
枪管长度 | 500mm |
空枪重量 | 14.9kg |
三脚架重量 | 16kg |
供弹具 | m/32式200发金属不可散弹链 |
弹链箱重量 | 2.1kg |
理论射速 | 600-1000发/分钟 |
L-41与ZB-30有许多相似之处,它采用了导气式自动原理,通过一根长行程活塞,将火药燃气的能量传导给枪机、使枪机开锁。导气箍上设有气体调节器,可以通过切换不同大小的进气孔,调节进气量,从而适应不同的弹药和环境。活塞筒外设有泄压孔,用于排出多余的火药燃气。复进簧置于枪托内,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不随枪机往复运动……
Δ 战地拆解状态。
Δ L-41的活塞杆和机框,顶部的蛇形曲面用于驱动输弹机构,但这个形状导致活塞杆不好加工和淬火。
Δ 1941年,在国营步枪兵工厂(VKT)测试的L-41通用机枪。左三为拉蒂本人。
Δ 1942年12月,芬兰第50步兵团在防御工事中架设L-41通用机枪。
Δ 1943年6月,装备了L-41通用机枪的芬兰军队。
Δ 芬兰改进的MG42,口径转为7.62mm,架腿取自DS-39三脚架。
Δ 阿尔诺·拉蒂专门给MG42设计的弹链。
Δ MG42的机头(上)和改膛7.62mm的机头(下),弹底窝被扩大,来容纳7.62×53R凸缘弹。
Δ 改膛MG42的三脚架为Lafette 42摇架部分与DS-39三脚架架腿部分的缝合产物。
Δ 苏联DS-39重机枪。
这些改进在几周内就完成了,并且改膛后的MG42在VKT的测试中表现良好(美国T24:别骂了别骂了)。然而,芬兰人发现他们既没有优质的钢材(索米KP-31冲锋枪的枪机和枪管都用的从瑞典进口的钢材),也没有成熟的冲压技术(芬兰仿制PPS波波斯冲锋枪的冲压技术还是德国人援助的),造不出来MG42的零件。
尽管如此,芬军仍然急切地想要换装MG42,所以和德国人达成协议,引进全套生产图纸,主要零件从德国进口,小部件和三脚架在芬兰本土生产,并且整枪在芬兰组装。1943年底,曼纳海姆元帅通过了用MG42取代马克沁的方案,芬兰计划生产3774挺7.62mm口径的MG42。然而,由于德国的兵工厂遭受了盟军的轰炸,损失严重,芬兰订购的零件迟迟无法发货。1944年继续战争结束,芬兰与苏联媾和,MG42的项目也夭折了,只剩下1挺在VKT改装的样枪。
Markku Palokangas
SOTILASKÄSIASEET SUOMESSA1918—1988
Folke Myrv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