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20响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桑加德的处女作并非这个奇葩的自动手枪。早在1899年,他还叫桑德拜的时候,他就向挪威议会军事委员会提出了申请,在国营兵工厂试制他所设计的导气式半自动步枪。尽管测试的费用由国家承担了,桑加德(桑德拜)也努力回怼了孔斯贝格兵工厂厂长等人的消极评价,军方还是没有对他的半自动步枪展现出太多兴趣。
桑加德(桑德拜)在1899-1900年左右设计的6.5mm口径半自动步枪,使用了导气式自动方式。除了枪管外,它的零件均与挪威现役步枪克拉格-约根森M/1894不同。
6.5mm口径的伯格曼手枪也是个奇怪的玩意儿,带有一些自动手枪探索时期的脑洞设计。它需要打开弹仓底盖、使用漏夹装填。
桑加德自己设计的6.5mm手枪弹药,为了提高初速,它们的弹头比较轻。
HK G3步枪的枪管剖面,为了减小抽壳阻力,开设了12道槽。
由于6.5mm桑加德手枪弹的体积较小,桑加德自动手枪也较为苗条。和勃朗宁M1903、德莱塞M1907等同时期的套筒式手枪相比,桑加德手枪的套筒非常扁平、低矮,前半部分包裹住枪管,复进簧套在枪管外,与西班牙的阿斯特拉400手枪有几分相似。
桑加德(上)与阿斯特拉400(下)自动手枪,套筒前半截包裹住枪管,复进簧套在枪管外。
准星和照门都有护翼保护。
从套筒底部的缝隙可以看到套在枪管外的复进簧。
桑加德手枪的弹匣为双排双进结构,侧面开设了观察窗圆孔,方便(在压子弹等情况下)确认弹匣内的子弹数量。
有的样枪,比如这支21号枪,握把侧面也做了镂空,方便观察剩余子弹数量。
专利示意图:两个弹匣一前一后排列,前面的用于供弹,后面的是备用弹匣,且比前面的弹匣装得低一些,防止阻挡枪机的运动路径。
弹匣井中部设有两个凸耳,限制备用弹匣的插入高度(深度),从而避免它挡在枪机的运动路径上。
待到前面的弹匣打空后,卸掉空弹匣,然后迅速将后面的弹匣往前挪,再拉套筒(因为没有空仓挂机功能),就能继续射击。值得注意的是,桑加德手枪随枪配备了三个弹匣,我们姑且将插在前面的称为1号弹匣,而插在后面、充当备用的弹匣是2号弹匣。
2号弹匣的挂钩。
挂钩把2号弹匣挂在弹匣井内。
这样一来,1号弹匣打空、卸掉后,就能以挂钩的固定点为支点,像荡秋千一样把2号弹匣“荡”到前面去,不需要把2号弹匣从弹匣井里取出来再插进去,也能防止因为紧张等原因一不小心把2号弹匣弄掉、再花费时间去捡起来。
枪套里塞第三个弹匣(红框)。
总结一下,弹匣的使用顺序是:1号供弹→卸掉1号→2号前挪、供弹→2号后挪、回原位→插入3号。这么一套流程走完了,还得卸掉套筒、取出2号弹匣,才能往2号弹匣里压弹。如果来不及给2号弹匣拆出来加弹,它就只能乖乖呆在后备位置,这时的桑加德手枪就是一个常规的弹匣式手枪。所以说,这个“快速换弹”真够一次性的!
二战期间,德国的MP40冲锋枪在弹容量上吃了亏,比不过苏联的PPSh-41“波波沙”冲锋枪,于是带有平移式弹匣井的MP40/1冲锋枪应运而生。它带有两个弹匣井,可以左右平移滑动,其中一个弹匣打空后,就能将备用弹匣(井)平移到正中央,用备用弹匣供弹。桑加德手枪和MP40/1本质上都是在弹匣井里搞两个弹匣、通过快速换弹匣来勉强达到双倍弹容量的奇技淫巧。
左:击针前冲、释放。右:击针待击。
部分样枪只带有握把保险和一个手动的保险拨杆(位于握把左侧、扳机后方),必须在手动保险解除且按下握把的同时才能正常击发。
一支早期批次的6.5mm口径桑加德手枪,产于1908年,枪身上尚未标刻序列号和专利号,仅带有握把保险和手动保险拨杆。这也是现存实物中唯一一把在握把后装有折叠护腕的桑加德手枪。
桑加德向当局写信推荐自己的手枪时邮寄的照片。文字部分写明了该枪的参数信息:长23.3cm,高13.3cm,空重0.73kg,装满2个弹匣和50发子弹重0.93kg(已经射击约1100发,尚未需要修理)。如图所示,折叠护腕展开后,可以托在手腕和小臂的下方。
序列号11的桑加德手枪,带有握把保险和手动保险。
为了塞下两个弹匣,桑加德手枪的握把前后尺寸较大,而且几乎和枪管垂直,虽然能勉强一只手握住,但手感肯定好不到哪去,而且对手小的人会很不友好。
孔斯贝格M/1914手枪(上,挪威引进的柯尔特M1911)与桑加德手枪(下)的对比,可见后者的握把从侧面看非常的宽。
桑加德手枪握起来比较别扭,尤其一些样枪还没有握把片,握把两侧光溜溜的。
1908年12月,桑加德便向挪威永久步枪委员会申请测试他的自动手枪。1909年8月27日,桑加德手枪在测试中展现出了强大的侵彻力,把负责试射的专家吓了一跳:“一只(用于测试的)兔子的头部、腰部和腹部被贯穿。弹头先击穿了33mm厚的云杉木板,然后贯穿兔子……隔着一米的距离,弹头先是击穿了33mm厚的云杉木板,然后打中2.7mm厚的钢板,其中一发击穿了钢板,另一发没有……在31米开外射击五块2.7mm厚的钢板,其中四块被击穿……20米外,子弹仍能击穿四块叠在一起的33mm厚的云杉木板……”
“在试射期间没有发现异常……保险机构绝对令人满意,就像手枪没有对手部产生任何进一步可察觉的后坐力一样……在仔细检查了手枪的细节后,我发现我可以对它表达毫无保留的满意。就零件数量而言,它相当简单,而且各个零件都很坚固且易于加工……其制造工艺比我所知的其他自动手枪都要简单,其重量和尺寸比大多数手枪都要小,它被认为适合军事用途,更何况它有50发子弹,而其他手枪只有7发或8发子弹……可以在2分钟内完成拆卸和组装,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
尽管专家试射后对桑加德手枪的评价很积极,但军方认为它的6.5mm子弹太非主流了,弹头太轻、初速太高,并不适合军用。弹药口径委员会认为,未来挪威的军用自动手枪应该采取9mm口径……
桑加德尝试过8mm弹药,但也以失败而告终。
挪威最终列装了柯尔特M1911,命名为M/1914。
Karl Egil Hanevik
Kongsberg-Colten
Karl Egil Hanevik
Norske Militærgeværer etter 1867
Johan Jørgen Schwartz
Kongsberg Vaabenfabrik
Josef Mötz, Joschi Schuy
Vom Ursprung der Selbstladepistole
Forgotten Weap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