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芬兰早期轻机枪(上)

文摘   军事   2024-04-13 20:45   北京  
⧨ 欢迎关注老枪备忘录,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老枪

应读者的建议,这次来介绍一下冰雪王国芬兰的轻机枪

历史上,芬兰长期被瑞典占领。1809年,瑞典在芬兰战争中败给了俄国,芬兰因此被割让给俄国,并成为俄国的一个自治大公国。

Δ 芬兰的地理位置

1917年,芬兰脱离俄国独立,并在次年爆发了芬兰内战。因此,芬兰境内遗留了大量的俄军武器,除了莫辛-纳甘步枪,以及上期讲到的俄式马克沁水冷机枪之外,还有俄军在一战中使用的刘易斯、麦德森与绍沙。

Δ 俄军在一战中主要使用的轻型自动武器:麦德森、绍沙、刘易斯。

刘易斯

1918年,芬兰白军在芬兰内战期间缴获了少量的刘易斯轻机枪,它们是俄国军队在一战期间从英国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订购的7.62x54mmR口径的版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些欧洲国家向芬兰出售军剩物资,更多的.303英制口径刘易斯轻机枪来到了芬兰。

Δ 俄国订购的刘易斯轻机枪,发射7.62x54mmR俄制弹药,机匣顶上打有“RUSSIAN(俄国的)”的铭文

1920年代,芬兰军队挑选新式轻机枪的时候,刘易斯也参与了测试。考虑到它们数量太少且已停产,60挺刘易斯被国防军拨给了国民警卫队(民兵)。1930年代中期,随着芬兰自主设计生产的L/S-26轻机枪进入部队服役,刘易斯轻机枪被它们取代,转入仓库封存。

Δ 使用刘易斯轻机枪的芬兰国民警卫队,有趣的是图二把刘易斯的野战三脚架反着安装,这并不多见

1936-1938年间,国防部经过中间商将145挺刘易斯卖到了国外(估计卖到了内战中的西班牙),仅有防空单位保留了少量的刘易斯轻机枪。

Δ 1942年,用于防空的刘易斯轻机枪,它们被并连起来,安装在火车车厢内。

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期间,芬兰人也在战场上缴获了苏军的刘易斯轻机枪。

Δ 从苏军手中缴获的刘易斯轻机枪。

绍沙

1918年的芬兰内战结束后,芬军持有约15挺法国的绍沙Mle 1915机关步枪。

Δ 法国绍沙Mle 1915机关步枪

Δ 芬兰内战期间的绍沙机关步枪

和刘易斯一样,它们在1920年代初被移交给了国民警卫队。由于绍沙使用的8mm勒贝尔弹药库存有限,它们在1937年被销往国外。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期间,法国当局援助了5000挺绍沙(清库存了),并在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中装备了前线的炮兵,但很快就再次被扔给了民兵。

Δ 继续战争期间,装备绍沙的芬兰士兵。它的弹匣上还装了一个护套。

在芬兰的冰天雪地中,绍沙的可靠性堪忧,尤其是弹匣右侧巨大的观察窗,容易卷入冰雪和泥土,影响供弹。

Δ 在芬兰,冰雪和泥土容易通过右侧的观察窗进入绍沙的弹匣

芬兰人调侃道,这些绍沙在继续战争中给芬兰提供的帮助小于它们制造的麻烦。战争结束后,保存下来的约4700挺绍沙被撤出装备,转入库存,并在1950年代初被出口卖掉。

麦德森
1920年,芬兰国防军采用了最新式的麦德森轻机枪,口径7.62mm,命名为“pikakivääri m/20(1920型轻机枪)”,并下单700挺。

Δ 芬兰军队采用的7.62mm口径麦德森m/20轻机枪

Δ 芬军订购的麦德森轻机枪,由丹麦生产,并刻有“7,62m.m.PK. M20”的铭文。“PK”就是“pikakivääri(轻机枪)”的缩写。

麦德森m/20先装备了骑兵和自行车步兵,随后发放给步兵。

Δ 1920年代,芬兰骑兵使用麦德森m/20训练。

Δ 1920年代中期,芬军定制的骑兵型,缩短了枪管,改用双排弹匣

Δ 芬兰自行车步兵(骑自行车行军的步兵)装备的麦德森m/20

1922年,芬军为其研制了一种三脚架,但产量极少,并未普及。毕竟麦德森的弹匣容量撑死只有30发(当然也有用弹鼓的车载型和用弹链的航空型),还不能快速更换枪管……火力压制还是交给真正的重机枪来干吧。

Δ 麦德森m/20的实验型三脚架。

基层士兵对麦德森m/20的评价并不乐观,认为它太过复杂、容易卡壳。芬兰人自主设计的拉蒂L/S-26轻机枪通过测试后,渐渐取代了麦德森m/20。1936-1939年间,撤装的麦德森大多被销往国外,主要卖给了爱沙尼亚。1950年代,少量剩余的麦德森被调到博物馆,最后56挺在1959-1960年被销售给了美国Interarmco公司。

20年代测试的其他轻机枪

1920年代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得益于材料和工艺的进步、对一战中自动武器问题的反思、班组战术的兴起,轻机枪蓬勃发展,欧洲各国忙于挑选新的轻机枪,芬兰也不例外。

在芬兰测试的外国轻机枪有英国的比尔德莫尔-法夸尔:

英国的维克斯-贝蒂埃:

瑞士的富雷尔:

以及法国的哈其开斯、美国的柯尔特基于勃朗宁BAR的轻机枪改进型)。

拉蒂-萨洛兰塔L/S-26(芬兰第一挺国产制式轻机枪)

1923年,在芬军中担任军械师的艾莫·拉蒂(Aimo Lahti)设计了一支冲锋枪,但军方对冲锋枪这类武器不感兴趣。上级推荐拉蒂设计一挺轻机枪,用来取代问题频发、昂贵复杂的麦德森m/20。

然而,拉蒂的设计工作缺乏资金支持,原型枪也在加工过程中损坏。为了保障国产轻机枪的顺利研发,军方在1924年10月将他调至赫尔辛基市的一号武器库(Asevarikko 1)工作,由刚从丹麦武器技术学校回国的萨洛兰塔(Saloranta)中尉协助。

Δ 一号武器库加工的L/S原型枪。

1925年8月,拉蒂和萨洛兰塔的原型枪诞生了,并被赋予了“拉蒂-萨洛兰塔”的名称,缩写“L/S”。1926年3月,经过完善的L/S轻机枪参加了测试,并被芬兰军队采用,命名为L/S-26,并在于韦斯屈莱市建立国营步枪工厂(VKT)量产该枪,萨洛兰塔(此时已升至少校)担任总经理。

Δ 在于韦斯屈莱进行测试的L/S轻机枪

讽刺的是,轻机枪的研发基本都是拉蒂在出力,萨洛兰塔的贡献微乎其微。他甚至在1929年4月未经批准擅自修改样枪,导致它们在验收时被拒,他也因此被踢出项目。直到1930年,第一批L/S-26轻机枪才交付使用。

Δ 量产型的L/S-26轻机枪。

Δ 机匣顶部的铭文。

Δ 早期型(左)和后期型(右)的拉机柄。

Δ 独特的装弹器,固定在树桩上

1930年代,VKT生产了约4000挺L/S-26轻机枪,它们装备了芬兰国防军和国民警卫队。

Δ 1930年代,一个标准的芬军步兵班,L/S-26轻机枪是班组火力的核心。

Δ 冬季战争期间一张非常经典的照片,三名身穿滑雪设备的芬兰士兵,摄于1940年。左边和右边的士兵分别背着从苏军手中缴获的西蒙诺夫AVS-36自动步枪和托卡列夫SVT-38半自动步枪,中间的士兵背着L/S-26轻机枪。

Δ 继续战争期间,卡累利阿防线的芬兰机枪手

Δ 国民警卫队学习使用L/S-26轻机枪。

Δ 参加训练的国民警卫队队员。

除了标准的20发弹匣外,拉蒂还设计了几种扩容弹匣和弹盘。

Δ L/S轻机枪的几种不同的供弹具

使用弹盘的型号起初被命名为L/S-26/31,经过改动后定型为L/S-26/32,两种型号分别生产了30挺和50挺用于测试,但芬军对其不是很感兴趣。拉蒂只得改出多种口径,试图吸引海外客户。

Δ 使用弹盘的L/S-26/32轻机枪。拉蒂改出了6.5mm、7.92mm、.303英寸等口径的版本,并向德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伊朗、土耳其、中国、埃塞俄比亚、立陶宛和希腊展示

然而,最后只有中国订购了3万挺7.92mm口径的L/S-26轻机枪,但迫于日本施压,只在1937年交付了1200挺。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期间,L/S-26轻机枪却让前线的士兵感到失望,它难以在恶劣环境中可靠运作,故障频发。前线的反馈中提到,它的可靠性低下,对使用者的要求很高;为了避免故障,就只能在弹匣内塞12-15发弹药,因此需要频繁地更换弹匣,这无疑是致命的;频繁换弹也让士兵非常紧张,给射击精度带来了不利影响;佩戴防毒面具时,完全没办法抵肩瞄准。

1942年,L/S-26轻机枪便彻底停产,总产量约7000挺。
佩罗轻机枪
除了拉蒂外,芬军退役上尉卡尔·佩罗(Carl Pelo)也对轻武器设计充满兴趣。1925年,他设计了一挺和麦德森形似的轻机枪,经过改进在1928年定型为“P-28”。

Δ 佩罗1925轻机枪

Δ 6.5mm口径的佩罗P-28轻机枪,以及机匣右侧的铭文

1930年代初,佩罗再次改进了他的轻机枪,提交给军方测试评估,但此时芬军早已确定采用L/S-26轻机枪,量产也准备就绪,佩罗的轻机枪显然不足以让军方临时改变主意。经历失败后,佩罗跑到了瑞典埃斯通纳武器制造厂工作,设计了几种半自动步枪,但都未获成功。

Δ 最终型的佩罗轻机枪

老枪备忘录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的老枪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