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我用,大家用:一战中的刘易斯轻机枪

文摘   军事   2024-01-26 17:25   广东  
⧨ 欢迎关注轻武阁,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老枪!
刘易斯是一挺以外观出名的轻机枪:粗大的“枪管”似炮筒,圆形的“弹匣”如光碟。从步兵到坦克,从战壕到天空,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外观极具个性的刘易斯轻机枪。

在短短的30多年里,它的身影遍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装备过50多个政权的军队,可谓是“征战四方”的传奇。

比利时

1913年11月27日,英国的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为了推销新产品刘易斯M1913轻机枪,举办了一场空前盛大的公开展示活动。超过150人收到了请帖,包括英国、奥匈帝国、比利时、保加利亚、丹麦、希腊、匈牙利、日本、瑞典和美国的军官与大使,以及航空领域的名人名厂、新闻界颇具影响力的媒体。

BSA在英国比斯利(Bisley)举办的公开展示活动。

活动请帖。

展示结束后,英国和比利时各自采购了数十挺刘易斯M1913轻机枪。1914年8月初,比利时政府接收了5挺7.65mm口径和15挺.303口径的M1913刘易斯机枪。8月15日,比利时陆军第四师在保卫那慕尔的战斗中使用了这些武器,这也是刘易斯机枪首次接受实战的考验。

1914年,装有刘易斯M1913轻机枪的比利时装甲车。

在伏击德军的时候,刘易斯机枪沉闷的枪声和比军灵活的战术给德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军给它起了个外号——“比利时的响尾蛇”
英国
英国是刘易斯机枪的“忠实用户”。一战爆发后,英国当局与BSA达成了协议,BSA生产的刘易斯轻机枪必须全部提供给英军使用。

使用刘易斯M1913训练的英国陆军。

与此同时,BSA对M1913进行了升级,表尺由向后折叠改为向前折叠,闭膛待击改为开膛待击,还缩小了气冷套筒和铝制隔板的外径、减轻了散热套筒的重量,定型为M1914。

BSA生产的刘易斯M1914轻机枪。

1914年7月31日至8月19日期间,英国陆军部陆陆续续向BSA下达了4笔订单,采购了数十挺刘易斯M1914,其中有45挺拨给了皇家飞行队(英国陆军的航空兵,1918年和海航合并成空军),用于训练。

刘易斯M1914航空机枪。由于空中更好散热、飞机的载荷有限,它的气冷套筒被切除、铝制隔板被拆除,还换用了铲形握把。

英军对刘易斯的运用也和维克斯重机枪大为不同。由于刘易斯轻机枪便携度高,它被发放给步兵使用,而不是机枪手,以便在进攻中及时提供火力支持,比如敲掉敌方的阵地机枪,再比如当敌人被炮弹、手榴弹打散后,将其逐个消灭。它还可以在防守中临时代替维克斯机枪,通过一个特制的转接器,安装到维克斯的三脚架上。然而,由于它采用空气冷却,火力续航不及维克斯水冷机枪,只适合打短点射。

刘易斯轻机枪通过转接器安装在维克斯重机枪的三脚架上。

1915年之前,BSA尚未准备好量产刘易斯的全套工装,只能半手工半机加工地生产。这些机枪刚随英军出战就暴露出了问题:活塞杆和复进簧时而断裂,弹盘容易磕坏(然后就无法安装或导致供弹故障,这时需要将子弹取出、装到新的弹盘上),数量也不够用。

此外,弹药供给也难以满足战斗需求。英军的步枪弹按一组5发装在桥夹内,然后再塞进弹包装箱,每箱共1000发。使用刘易斯的士兵需要先从弹包内取出桥夹、从桥夹中拆出子弹,再装入弹盘内,这个过程约耗时两分钟。

英军的刘易斯机枪组在利斯运河河畔戒备,一旁的弹药箱能放8个弹盘。安全起见,在无需射击的时候,士兵不会将弹盘安放到位。

1917年底,刘易斯的装备数量从四个排一挺翻倍至两个排一挺;到了1918年,平均一个排能装备一挺刘易斯轻机枪。

1917年10月23日,在法国旺库尔作战的锡福斯步兵团,苏格兰的方格裙十分醒目。

一战期间,英军充分挖掘了刘易斯轻机枪的潜能,能安装机枪的地方,都有刘易斯的身影。

英军摩托车上的刘易斯轻机枪。

英军坦克侧面的刘易斯轻机枪。

英军探照灯上的刘易斯轻机枪。

英军甚至巧妙地使用了木桩、马车车轮等材料,搭建简易的高射底座,把刘易斯轻机枪当高射机枪使用。这些车轮的其中一个轮毂被埋入地下充当“地基”,露出来的轮毂充当支架,可以像转盘一样灵活旋转。

利用马车车轮充当高射底座的刘易斯机枪。

1918年7月,两名皇家卫戍炮兵部队的士兵在法国阿韦尔凯尔克与刘易斯轻机枪的合影。有趣的是,他们从附近捡来了两套戏服套在身上。

刘易斯的两脚架可以灵活选择安装位置,适应不同的射击“平台”。

除此之外,英军还将大量的刘易斯轻机枪装到了飞机上,拆除了硕大的枪托,换上了铲形握把,加装了弹壳回收袋:

然而,刘易斯航空机枪的首次亮相让人并不满意:1914年8月22日,德军的一架鸽式单翼机在英军机场上方侦察,英军立马起飞驱赶敌机,但刘易斯的重量拉低了飞机的升限,德军的侦察机就这样在飞行员眼皮子底下溜走了。返航后,飞行员要求把刘易斯拆掉:

“机枪是在地面上使用的……如果你的观察员愿意,他会携带一杆步枪,但不会比这更重。”

于是,英军进一步压缩了刘易斯航空机枪的重量,拆除气冷套筒,并 在握把外装有线缝的皮革套。

英国海军航空队改造的刘易斯航空机枪。

查尔斯·沙博上尉还创造性地将刘易斯并联安装在起落架上,用于对地攻击。

英军布署在美索不达米亚的B.E.2双翼机,起落架上装有四挺轻量化改造的刘易斯机枪。

1915年11月,英军正式采用了BSA专门生产的刘易斯MkII航空机枪。它去除了气冷套筒,改用一个更细更轻的筒状金属护木包裹枪管和导气管,使用97发大容量弹盘,装有弹壳回收装置,1918年还增设了消焰器。

英国R.E.8侦察机上安装的刘易斯MkII航空机枪。

1915年12月18日,由于BSA的产能有限,英国当局还与美国萨维奇公司签订了合同,一次性采购了1万挺刘易斯M1915,单价750美元。萨维奇生产的刘易斯轻机枪统一按年份命名,不论具体特征有何差异。

英国从萨维奇采购的刘易斯M1915航空机枪。

1918年,英军又采用了进一步轻量化的刘易斯MkIII航空机枪,枪管和机匣的连接方式经过重新设计,终于摘除了散热套筒的底座和铝制散热隔板。

刘易斯MkIII航空机枪。

加拿大

一战爆发之初,加拿大自治领只有43挺机枪。为了提升机枪持有量,加拿大从美国的柯尔特公司加购了一些柯尔特-勃朗宁机枪。与此同时,美国萨维奇公司联系到了加拿大民兵和国防部门,表示可以为其生产刘易斯,配置与BSA的相同,零件可以互换,口径依然是.303英寸。

在简短测试过后,加拿大当局决定先采信英国轻武器委员会对刘易斯机枪的正面评价,于1915年7月8日向萨维奇公司订购了500挺刘易斯M1915轻机枪,单价1000美元。

加拿大从萨维奇公司采购的刘易斯M1915轻机枪。

加拿大采购的刘易斯在机匣顶端刻有铭文与厂标,表明生产商、地址,以及该枪的名称“萨维奇-刘易斯机枪”,还有序列号。表尺下端还刻有“.303 Mk VII”的字样表明弹药口径。

表尺下端的铭文“.303 Mk VII”。

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
其他英联邦国家,如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跟着英国采用了刘易斯轻机枪

在战壕内使用刘易斯轻机枪对空戒备的印度士兵。

一战期间,澳大利亚第二师第28营的士兵使用刘易斯机枪训练。

直到1945年4月,澳大利亚军队中的刘易斯才被布伦取代。

1918年3月,在战壕中使用刘易斯机枪的新西兰步枪旅士兵。

美国

早在1913年的展示活动中,.30口径的刘易斯轻机枪就发生了抛壳故障。刘易斯本人解释道,遇到这种状况只需调节抛壳挺,但由于.303口径的版本在测试中表现正常,他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殊不知,这为刘易斯轻机枪在美国本土的测试埋下了隐患。

1916年4月的测试中,维克斯、贝内特-梅西耶和刘易斯(.30口径)三种机枪各自进行了1.5万发的耐久性测试,故障次数分别为23、59和514。陆军认为.30口径的刘易斯尚不成熟,在解决供弹和抽壳等问题之前,没有进一步测试的意义。

于是,陆军从萨维奇采购了353挺.303口径的刘易斯M1916,发放给美墨边境的民兵,用于边防。
美墨边境的民兵正在学习使用和保养刘易斯轻机枪。
海军偏不信邪。为了给海军陆战队装备一种轻型自动武器,海军在1916年底单独测试了.303口径的刘易斯机枪,认为它是一款理想的武器。

美国海军从萨维奇采购的刘易斯轻机枪,带有船锚形的验收标识。

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机枪成为了刚需品。然而,美军手里的机枪少得可怜,只有242挺马克沁、143挺柯尔特-勃朗宁、670挺贝内特-梅西耶和353挺.303口径刘易斯。为了尽快扩充机枪数量,陆军军械部门从萨维奇采购了1300挺.30口径的刘易斯机枪。这批机枪也没给陆军面子,交付后便发生了拨弹齿卡顿、弹壳被抽断等故障。

尽管如此,刘易斯是为数不多可供美军选择的轻机枪。考虑到后勤问题,它们必须发射美军的.30-06步枪弹,供弹、抽壳的故障亟待解决。由于.30子弹的膛压更高,萨维奇公司略微增大了枪机自由行程,保障枪机在膛压下降至安全区间后再开锁,同时能减小抽壳阻力、确保抽壳顺畅,定型为M1917

萨维奇生产的.30口径的刘易斯M1917轻机枪。

萨维奇M1914(上)和M1917(下)的对比:前者带有双边拉机柄槽,拉机柄可以安装在左侧或右侧;后者取消了右侧的拉机柄槽,枪托与机匣连接处加装了金属护圈。

此外,散热套筒内的铝制散热隔板也从17块减少到了14块,发射机构得到简化,表尺座和受弹器盖从两个零件合为一个零件。1917年4月,经过简短的测试后,海军向萨维奇订购了3500挺刘易斯M1917,命名为“Mk VI”。一战期间,海军共采购了9350挺刘易斯M1917和M1918,其中4024挺在战争结束前完成交付、装备了海军陆战队。

一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征兵宣传,海报上的士兵端着一挺刘易斯轻机枪。

1917年5月,陆军也测试了刘易斯M1917,终于对它感到满意了,下达了4400挺的订单,还在6天后加购了2000挺。7月26日,陆军又采购了1.2万挺。

在美国本土参加训练的海军陆战队。

然而,美军装备的刘易斯轻机枪要么被用于训练,要么作为航空机枪装到了飞机上,总之从未在地面参加过战斗。根据上级的指示,来到欧洲战场的美国远征军交出了手里还没捂热的刘易斯,换装法国造的绍沙机关步枪,退下来的刘易斯则被锁进了仓库里。

一战期间,美国远征军极少使用刘易斯轻机枪在地面作战,而且它们都是英军提供的.303口径的刘易斯。

美国陆军中尉路易斯·布罗克韦对此事评论道:“他们先是把我们送到了比利时境内的英军阵地,我们花了大约10周和英国人一起训练……我们拿到了英军的装备,包括军服在内。英国人有一种叫刘易斯的自动步枪,我们觉得它很不错。你知道吗,有一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美国有杰出的勃朗宁自动步枪,而英国人有刘易斯。但当我们真正投入战斗时,我们最终拿到了法国的绍沙——你无法用它击中任何东西……如果它卡住了,你只需要把它往树上砸,它就会重新开始射击——但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没有刘易斯或者勃朗宁。”

1918年,身背法国造绍沙机关步枪的美军士兵。

为了减轻后勤压力,美军仓促地要求法国兵工厂将绍沙机关步枪改膛为.30口径,结果可想而知,简直就是把刘易斯在美国遭受的挫折重演了一遍。

改为.30口径的绍沙机关步枪,种种问题堆叠起来最终酿成了遗臭万年的事故。

.30口径的绍沙运作非常不稳定,除了升温过快外,还时常出现弹壳被抽断的故障。然而,生产的仓促以及监管、验收工作的不到位勉强掩盖了这些问题。1918年1月至6月,共有2.5万支.30口径的绍沙机关步枪交付给了美国远征军。当它们出现在战场上时,各种积压的隐患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般集中爆炸了。

一战结束后,美军对刘易斯的需求量锐减,加上勃朗宁自动步枪强势登场,未完成的军事订单被取消了。尽管如此,海军仍然保留了许多刘易斯轻机枪,安装在大大小小的舰船上,用于对付低空来袭的敌机。1945年4月1日,随着刘易斯被美军正式确定为“过时装备”,这挺命运多舛的美国轻机枪结束了它在自家军队中的服役生涯。

二战期间,教菲律宾新兵使用刘易斯轻机枪的美军士兵。

法国

一战爆发后,为了增加机枪尤其是航空机枪的数量,法军对刘易斯持欢迎态度。然而,圣埃蒂安(MAS)、沙泰勒罗(MAC)和蒂勒(MAT)三家国营兵工厂,以及哈奇开斯公司的生产线都爆满了,刘易斯的公司只得找到一家以生产霰弹枪著称的小公司——达恩(Darne)在法国境内代工。

1915年10月,达恩开始为法军生产第一批1500挺刘易斯机枪。然而,时间不等人,同年12月,法国当局联系了萨维奇公司,试图采购一批刘易斯轻机枪装到飞机上。但萨维奇正在准备加拿大订单,法国与加拿大协商后,萨维奇同意在完成加拿大远征军的首笔订单后将250挺刘易斯分给法国。

一战法国王牌飞行员乔治·居内梅和他的纽波特双翼机,机翼顶部安装了一挺萨维奇生产的刘易斯轻机枪。

不久后,达恩公司的生产线渐渐走上了轨道,到了1916年中旬,达恩已经能保障5挺/天的产能。达恩生产的刘易斯均为航空型,口径都是.303英寸,往往使用97发弹盘、导气管外装有木制的镂空护木,一些双联装的底座上还带有木制枪托,根据制造年份称为Mle 1915、1916、1917和1918。

达恩生产的刘易斯航空机枪,两挺并联在一起,木头部件容易加工,可以外包给民间的木匠。

一战期间,法国拉法叶中队的莎尔玛生2型双翼机上搭载的达恩造刘易斯航空机枪。这支队伍由志愿前往法国参加空战的美国人组成,机身侧面画有印第安人头像。

一战结束后,法国外籍军团依然装备了在本土“过气”的刘易斯航空机枪,稍作改造后在地面战斗中使用。

20世纪30年代,法国外籍军团装备的刘易斯航空机枪。有趣的是,它安装在哈其开斯重机枪的三脚架上。

俄国

早在1913年,刘易斯的公司就将刘易斯M1913轻机枪送到了俄国测试,但它性能堪忧,往往只能顺利射击五六百发枪弹。然而,由于可供选择的轻型自动武器并不多,俄军并没有将刘易斯机枪拒之门外。

1914年7月,俄军测试了改良后的刘易斯M1914,随后决定采用。一战期间,俄国先后从BSA和萨维奇采购过.303口径和7.62mm口径的刘易斯轻机枪,它们有的在机匣顶部刻有“RUSSIAN(俄国的)”的铭文。

BSA生产的俄国合同枪,发射俄军制式的7.62×54mmR步枪弹。

俄国合同的刘易斯轻机枪,有的在机匣顶部刻了“RUSSIAN”的铭文。

除了装备地面部队外,俄国航空队也将刘易斯采用作航空机枪,这些刘易斯发射.303口径弹药,有的还保留了枪托和气冷套筒。

俄国航空队的一架莫兰-索尼耶单翼机,机翼顶部装有一挺BSA生产的.303口径刘易斯轻机枪。

1917年克伦斯基攻势中,俄军一辆兰彻斯特装甲车上的刘易斯轻机枪。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俄国退出了一战。在接下来的苏俄内战中,苏维埃红军、叛乱白军和外国干涉军都大量使用了刘易斯轻机枪。苏联成立后,考虑到枪弹本土化,刘易斯、麦德森等旧杂式轻机枪被捷格加廖夫DP取代,苏联也曾将库存的刘易斯出口或援助到其他国家与地区,比如西班牙和中国。

使用刘易斯轻机枪进行射击练习的苏联士兵。

到了二战时期,苏军在缺乏枪弹的时候也曾少量使用过刘易斯机枪。

二战期间,使用刘易斯轻机枪的苏联士兵。

意大利
刘易斯轻机枪在欧洲列国推销时,意大利航空工程师乔瓦尼·卡普罗尼深受它吸引。1914年,卡普罗尼将一挺刘易斯机枪安装到了他设计的Ca.20单翼机上。他将刘易斯的枪托摘除,安装在座舱前端的顶架上,由飞行员一人操作,从螺旋桨上方开火。

顶架上装有刘易斯轻机枪的Ca.20单翼机,飞行员正在演示换弹。

美国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展出的Ca.20单翼机,顶架上装有一挺刘易斯。

1915年,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后,还从BSA和萨维奇采购了.303口径的刘易斯机枪,截至一战结束共接收了3150挺。

一战期间,在山地使用刘易斯轻机枪的意大利士兵。

在地面战场,意军的刘易斯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其运用非常有限,大多都被改装成了航空机枪。

意大利历史战争博物馆内陈列的刘易斯航空机枪。

这些航空机枪样式并不统一,都去掉了气冷套筒、截短了铝制隔板。有的还装上了意大利人自行设计的风向标瞄具,能够按照千米/小时的风速调节照门。

意大利人自行设计的风向标瞄具,可以根据风速调节照门,单位千米/小时。

还有的刘易斯航空机枪装有意大利人自行设计的铲形握把。一战期间,意大利陆军航空队在纽波特11型等双翼机上安装了刘易斯航空机枪,位于机翼顶部,后来改到座舱周围。

一架装有刘易斯机枪的意大利纽波特11型双翼机。

相比刘易斯机枪,意军更偏好固定在机身侧面的维克斯前射机枪——它们的火力和续航更加优秀。

葡萄牙
1916年,葡萄牙扣留德国和奥匈帝国商船的行为引发了对方的强烈不满,德国对葡萄牙宣战,葡萄牙也紧接着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阵营。战争期间,葡萄牙从美国萨维奇公司采购了少量刘易斯机枪。除了训练外,它们还随着葡萄牙远征军一同来到了西线战场。

1917年6月23日,在步兵训练学校使用刘易斯机枪演习的葡萄牙士兵。

考虑到使用97发弹盘时,准星会被弹盘遮挡,葡萄牙还采用了一种增高准星,夹在原来的准星底座两侧。

葡萄牙采用的增高准星。

德国

德军是最早被刘易斯轻机枪“打击”的对象,也通过战场缴获成为了最早接触、使用刘易斯的军队之一。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刘易斯。光是1916年6月27日至10月31日期间,英军就“报损”了2192挺,相当于BSA一个月的产量!它们或是在战斗中被毁,或是在撤退中被遗弃,或是随着士兵投降落入敌手。

1917年12月,康布雷战役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视察鲁普雷希特亲王的军队时观看从英军手中缴获的刘易斯轻机枪。

德军士兵正在检查一架缴获的法国纽波特11型双翼机,机翼上安装了一挺法国达恩生产的刘易斯航空机枪。

对于缺少轻机枪的德军而言,刘易斯是一挺十分优秀的武器。在索姆河战役中,德军亲身体会了它在进攻中的作用:“英军装备了大量的刘易斯轻机枪,并且快速熟练地布署到新占领的阵地上。我们的步兵也应该大量装备这种轻机枪,以加强火力,这是非常可取的。”

索姆河战役期间,正在行军的德国部队。几名士兵扛着从英军手里缴获来的刘易斯。

一战期间,使用麦德森轻机枪与刘易斯轻机枪训练的德军士兵。

毕竟

除了少量的麦德森之外,德军手中像样的轻机枪就只有缴获的刘易斯了。德国人自己整出来的

MG08/15只不过是一挺轻量化的重机枪,它硕大的体积和笨拙的重量根本无法与刘易斯相比。

德国的MG08/15只不过是一挺轻量化的重机枪

由于仿造成本太高,德军决定将部分缴获的刘易斯改膛为7.92mm口径,用在有需要的场合(比如充当机载武器),其余的继续使用缴获的.303口径弹药。为了便于区分,改膛刘易斯在机匣盖顶部涂有一个巨大的“S”,代表7.92mm尖弹。

德军改膛的刘易斯机枪在机匣盖顶部涂有“S”。

英军估算,德军改膛了约1万挺刘易斯。有些改膛刘易斯甚至还被协约国再次缴获,并改回了.303口径。

1914年,德军将刘易斯和帕拉贝鲁姆机枪装在一起用作防空武器。

这架德军LVG B.I双翼机上装有缴获自英军的刘易斯MkI航空机枪。

二战爆发后,德军从荷兰和巴尔干半岛缴获的许多刘易斯机枪,还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捡漏”了不少被盟军遗弃的刘易斯机枪。.303口径的刘易斯机枪被德军命名MG 137(e),“e”代表英国;6.5mm口径的荷兰刘易斯则被命名为MG 100(h),“h”代表荷兰。这些刘易斯机枪或是被发放给了二线部队,用于治安战中,或是转入库存,在战争末期发放给国民突击队使用。

参考资料

William M Easterly

The Belgian Rattlesnake: The Lewis Automatc Machine Gun

Vladimir Glazkov

Weapons of the Great War: Automatic Weapons of the Russian Army

Jean Huon, Olivier Chavanis

Les Armes d' Aviation

Jean Huon, Alain Barrelier

Les Mitrailleuses Darne

老枪备忘录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的老枪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