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本文将继续介绍图中剩下的26支步枪。
有坂九九式短步枪
机匣顶部只有一个泄气孔,刻有日本皇室的十六瓣菊花纹章和“九九式”的铭文
带有单脚架的早期型九九式短步枪
由于飞机移动速度较快,九九式的瞄具带有两个对空标杆,方便预估提前量
第一人称视角
然而,九九式自始至终都没有彻底取代三八式。在日据台湾时期,一些报名加入日军的本地人也装备了九九式短步枪。
1945年日军投降时向盟军士兵交出九九式短步枪
李-恩菲尔德No. 4 Mk I短步枪
No. 4 Mk I是英国装备的“第二代”李-恩菲尔德短步枪。
No. 1 Mk III(上)和No. 4 Mk I(下)
No. 1 Mk III(上)和No. 4 Mk I(下)装上刺刀的样子
手持No. 4 Mk I短步枪的南非士兵
身背No. 4 Mk I短步枪的国军狙击手,队友正在为他佩戴伪装网
李-恩菲尔德No. 1 Mk III*短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
No. 1 Mk III的齐射瞄具
机匣上刻有“D↑D”,这是澳大利亚的标记
在北非的澳大利亚士兵
李-恩菲尔德No. 1 Mk III*短步枪
机匣上刻有伊拉克的标记
第一人称视角
装备No. 1 Mk III*的伊拉克士兵
李-恩菲尔德No. 1 Mk III* EY短步枪
装上榴弹抛射器的李-恩菲尔德No. 1 Mk III* EY
英属西非的士兵正拿着一些EY步枪
恩菲尔德M1917步枪
英国恩菲尔德P14步枪
肩扛M1917步枪接受检阅的菲律宾士兵
莫辛-纳甘m/28步枪
托卡列夫SVT-40步枪
费奥多尔·瓦西里耶维奇·托卡列夫可谓俄国自动武器行业的元老。一战期间,他本人曾在波兰前线带兵战斗,负伤后被调回后方,继续从事研发工作,将战斗经验融入到了设计中。苏联成立后,武器弹药非常杂乱,高层也多次更改新武器的研发要求,如步枪口径统一成7.62mm、必须使用弹匣供弹、只许采用导气式原理、能够加装光学瞄准镜等。1938年,托卡列夫的半自动步枪“SVT-38”被苏军采用,其中S代表自动装填(半自动),V代表步枪,T代表托卡列夫。
托卡列夫SVT-38半自动步枪
SVT-38经过改进与完善,摇身一变成为了SVT-40。
托卡列夫和他设计的SVT-40半自动步枪
SVT-38和SVT-40作为两种优秀的半自动步枪,不仅启发了德国人改进他们的G41半自动步枪(然后得到了G43),还被意大利、瑞士等国仿造。二战期间,大量的SVT步枪在苏联地区流动,正规军游击队都使用过该枪,美军甚至在西线战场遇到了使用SVT步枪的德军。C&Rsenal选择让SVT代表乌克兰反抗军,原因是它在乌克兰反抗军的照片中出镜率仅次于PPSh-41“波波沙”冲锋枪。
手持SVT-40的乌克兰反抗军
莫辛-纳甘M91/30步枪
苏联成立后,曾几次招标莫辛-纳甘M91步枪的改进方案,但由于生产设备、库存等因素只得选择改进M91“龙骑兵”型(M91步兵型的衍生型号,装备沙俄龙骑兵部队),如阶梯状表尺改为弧形表尺、俄制单位改成公制单位、准星外增加护圈等。紧接着,为了缩短工时,机匣也从棱形改为了圆形。
第一人称视角
二战期间,苏联将许多M91/30步枪援助给了周边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蒙古人民共和国。
装备了莫辛-纳甘M91/30步枪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骑兵
毛瑟46式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
“汉阳造”步枪
1886年,法军列装了发射无烟火药枪弹的勒贝尔Mle 1886栓动步枪。无烟火药枪弹比传统的黑火药枪弹射程更远、初速更高、精度更好,发射时的烟雾很小,且不会留下过多燃烧残余物,因此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各国纷纷开始研发、换装无烟火药步枪。在德国,斯潘道兵工厂的工程师路易斯·施勒格尔米尔希改进了毛瑟M.71/84步枪的枪机,融合了曼利夏的漏夹与弹仓,以及勒贝尔的枪管,“缝合”出了一支栓动步枪——G88“委员会步枪”。
G88“委员会步枪”。由于枪管外设有一根“枪管罩”,它在我国被称为“老套筒”
19世纪90年代,正在大兴洋务运动的清朝引进了G88步枪,并尝试在国内自主生产。由于造不出枪管罩,我国索性将其取消,后来又增设了上护木、将刺刀座移至枪管下方,主要由湖北枪炮厂(位于湖北省汉阳县,后改名汉阳兵工厂)生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汉阳造”步枪,也被称为“汉式七九步枪”。
机匣顶部刻有“汉式”名称和“卍”字厂标,结合下方日期(民国28年10月)可知是兵工署第21工厂于1939年10月生产的
第一人称视角
“汉阳造”步枪是我国近代时期大量生产、广泛装备的第一种栓动步枪。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都有“汉阳造”步枪的身影。1931年于江西中央苏区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以中国工农红军为武装力量,而“汉阳造”就是红军装备中较为常见的步枪之一。
辽十三式步枪
一战期间,奥匈帝国举行了步枪测试,试图取代现有的曼利夏M.95步枪。奥地利武器制造厂(斯太尔兵工厂)和匈牙利武器与机器制造厂(FÉG)融合毛瑟、曼利夏与曼利夏-舍瑙尔的特征,推出了几种新式步枪。其中,奥地利的M.17步枪使用了毛瑟样式的枪机系统与曼利夏的供弹系统,枪机由毛瑟98型简化得来,使用橄榄形机柄,增设了防尘盖,提升了防尘性能。
奥地利M.17。尽管它采用了曼利夏的漏夹和弹仓,枪机却是毛瑟98型的模样,还增设了防尘盖
后来,我国东北的奉天军械厂从奥地利引进步枪图样、自主生产,称为辽十三式步枪。它和M.17步枪的主要区别仅仅是供弹系统,因此我推断它是M.17的衍生型,而非网传的“毛瑟与三八大盖的混血”。
机匣顶部刻有奉天军械厂的厂徽——抽象化的“东”字
辽十三式步枪采用简化的毛瑟枪机,易于生产。全面抗战期间,八路军根据地曾仿造过该枪。为了提升产量,大名鼎鼎的八一式马步枪就将汉阳造的枪机改为了辽十三式的枪机。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胶东军分区生产的四五式步枪也是辽十三式的仿品。
第一人称视角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三省相继沦陷,东北军的兵工厂与军械都落入了日寇的手中。许多辽十三式步枪被发给了伪满洲、伪蒙疆的伪军部队。
使用辽13式步枪的蒙古伪军
毛瑟m/96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
冬季战争中,协助芬兰的瑞典士兵
克拉格-约根森M/94步枪
拉开枪机、打卡弹仓盖。克拉格-约根森的弹仓很不寻常,子弹在枪机下方横向排布,再从左侧推入枪机的轨道中
第一人称视角
装备克拉格-约根森M/94步枪的挪威抵抗军
有坂三十年式步枪
日本陆军军官有坂成章设计的栓动步枪,参考了毛瑟和曼利夏(这里指斯太尔兵工厂改进的G88,不是曼利夏直拉步枪)的设计,于1897年被日军采用,命名为三十年式步枪。
机匣顶部刻有日本皇室的十六瓣菊花纹章和“三十年式”的铭文
由于枪机尾部带有一个钩子形状的保险,三十年式步枪在我国有绰号“金钩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可见枪机尾端的钩形保险
日军换装更为先进的三八式步枪后,三十年式步枪就从前线退了下来,给到二线部队。日本吞并朝鲜后,将许多朝鲜青年强征入伍,派去管理敌方战俘。这些朝鲜兵就曾装备过三十年式步枪。
晋造六五步枪
晋系军阀阎锡山的兵工厂仿造的38式步枪,详情请见:阎锡山的“三八大盖”:晋造六五步枪。
早期生产的六五步枪在机匣顶部刻有“晋造六五步枪”六字铭文,后期简化为“六五步枪”四字铭文
有坂三八式步枪
南部麒次郎改进的三十五年式步枪,带有一个手动防尘盖,需要手动推开、关上
三十年式、三十五年式和三八式的对比
机匣顶部有两个泄气孔,并刻有日本皇室的十六瓣菊花纹章和“三八式”的铭文
第一人称视角,保险由钩形改为了圆饼形,设有滚花便于用手掌操作
意式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
荷兰曼利夏M95步枪
19世纪末,许多欧洲国家都在寻找、测试最新的栓动步枪,荷兰也不例外。经过几轮筛选,荷兰陆军看中了ŒWG(奥地利武器制造厂,地处斯太尔)改进的G88“委员会步枪”,经过完善采用为M95步枪。由于G88步枪本就使用了斐迪南·曼利夏所设计的供弹系统,荷兰M95步枪及其衍生型号往往被称为“荷兰曼利夏”。
第一人称视角
1939年7月,装备M.95步枪的荷兰步兵在战壕中演示如何使用守卫阵地
为了满足不同部队、不同兵种各自的需求,荷兰人把M95步枪改出了30多个型号,简直是枪械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有些型号,哪怕枪是一样的,不同兵种的版本也会在刺刀/刀鞘上作区分。
如果您想了解荷兰曼利夏M95步枪与卡宾枪,推荐阅读我的文章《31型,72种枪弹:荷兰M.95步枪极致演变》,共有(一)、(二)、(三)三篇,分别刊登于今年10、11、12月的《轻兵器》杂志上。
荷兰曼利夏M95 KNIL步枪
在当时,荷兰还有一支庞大的军队——皇家东印度陆军(KNIL),负责控制荷属东印度殖民地(今印度尼西亚)。由于印度尼西亚与荷兰本土的作战环境、条件与对手都大为不同,东印度陆军与本土陆军的需求也就有所差异。因此,东印度陆军在1890年试图独自举办步枪测试,但未获批准,只能跟着陆军走。他们买了陆军的M95步枪,根据自身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改进,如照门的最低射程降至200米,以应对丛林中更短的交火距离;指凹槽改为“L”字形,便于拆除上护木;尾托右侧开槽,嵌入金属材质的信息盘,记录步枪的所属部队。
第一人称视角
1911年,东印度陆军对M95 KNIL步枪进行了最后的修改:取消通条、延长枪托侧面的指凹槽、背带改为帆布材质,尽最大程度减轻重量;护木后端被切去两角、枪机和机匣上对应设有泄气孔;刺刀换用皮革刀鞘。
卡尔卡诺Mod.91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
罗斯Mk III步枪
加拿大人罗斯设计的栓动步枪,采用直拉式枪机,拥有不俗的射击精度。然而,该枪存在一些设计缺陷,如枪机可能装错引发故障、易受异物干扰等。
第一人称视角
手持罗斯Mk III步枪的拉脱维亚士兵
勒贝尔Mle 1886 M93步枪
格拉单发步枪
格拉-克罗巴查克Mle 1885步枪
1893年,绝大多数的勒贝尔步枪都返厂接受了改进,被重新命名为Mle 1886 M93。勒贝尔步枪作为法国步兵的制式武器,在一战中被广泛投入使用。直到法国在二战中沦陷,法军(包括本土军队、外籍军团和殖民地驻军)的主力步枪依然是勒贝尔,C&Rsenal在此选用了法属苏丹殖民地为代表。
莫辛-纳甘M91步枪
大名鼎鼎的莫辛-纳甘步枪,在我国绰号“水连珠”。其中,“莫辛”指俄国军官莫辛设计的枪机系统,“纳甘”指比利时纳甘兄弟设计的供弹系统,它们分别长这样:
下:纳甘1887弹仓步枪,使用直拉式枪机,在比利时测试中输给了毛瑟,但它的弹仓被俄国人相中
纳甘1890步枪,和莫辛-纳甘已经很接近了
1891年,莫辛的枪机与纳甘的弹仓相结合,便成为了莫辛-纳甘M91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
作为俄军的主力武器,大量的莫辛-纳甘M91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俄内战时期遗留在了东欧。爱沙尼亚便装备了不少的M91步枪,还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进。
装备了莫辛-纳甘M91步枪的爱沙尼亚士兵
克拉格-约根森M/89步枪
第一人称视角
1910年,由于原先的保险机构存在缺陷(原先的保险可以在上膛后解除待击状态,只需向上旋转机柄就能再次待击。如果机柄在衣物、树枝的钩挂下转动,该枪可以在保险完毕后击发,非常危险),M/89步枪新增了一个保险拨杆,位于机柄后方,能够在保险状态下锁住机柄,防止机柄意外被转动。
机柄后方的保险拨杆
克拉格-约根森M/89是丹麦军队列装的第一支无烟火药步枪。二战时期,仍有不少M/89步枪在丹军中服役。
训练中的丹麦士兵
维特利Mod.1880/87/15步枪
意大利在1870年采用了瑞士的维特利栓动步枪,它使用管状弹仓供弹、具有足够的闭锁强度,在当时颇为先进。然而,意大利人阉掉了弹仓,改成单发步枪,命名为Mod.1870。没有弹仓可不行呀。于是,意大利人在1887年将维塔利设计的盒式弹仓装到了Mod.1870步枪上,称为维特利-维塔利Mod.1870/87。
Mod.1870/87步枪(上),发射10.35×47mmR黑火药枪弹;Mod.1870/87/15步枪(下),发射6.5×52mm无烟火药枪弹
一战爆发后,意军将新式步枪(卡尔卡诺Mod.1891)调往前线,优先装备步兵。同时,至少40万支库存的Mod.1870/87被改膛为6.5mm,通用卡尔卡诺步枪的弹药和漏夹,名为Mod.1870/87/15。
第一人称视角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在侵略非洲的过程中,曾将许多旧杂武器发放给“阿斯卡里”(列强在非洲殖民地雇佣的黑人士兵)。这支维特利Mod.1870/87/15步枪就曾装备过意属东非殖民地(Africa Orientale Italiana, A.O.I.)的士兵。
这支Mod.1870/87/15步枪的枪托上刻有A.O.I.的标记
装备了维特利Mod.1870/87/15步枪的意属东非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