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小卒最早摸到苏联通用机枪的门槛?西林TKB-264-42轻机枪

文摘   军事   2023-07-27 14:29   广东  
⧨ 欢迎关注轻武阁,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老枪!

写在开头,感谢Zeke大佬的鼎力相助,帮忙解决了原理技术这块的疑惑。

在上次的猜枪环节中,这挺苏联机枪把大伙儿都难倒了

有人说是LAD,也有人说是RP-46,甚至有人说是FG-42……

其实,这挺鲜为人知的机枪名为TKB-264-42,出自一位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之手——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西林(Вячеслав Иванович Силин),想必这个名字对许多人来说都很陌生。

维亚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西林。图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西林于1907年出生在俄国图拉,年仅12岁便进入图拉兵工厂工作。

从1932年起,他在图拉的第14中央设计局(TsKB-14,负责轻武器研发)担任轻武器设计师。60年代转移到运动与狩猎武器中央研究设计局(TsKIB SOO),并在那里工作至退休。

第14中央设计局部分获奖工程师的合影,摄于1939年,西林坐在照片最左边图片素材来自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西林在少年时期不曾接受过理工方面的专业教育,但这丝毫没有削减他设计自动武器的热情。在研发航空机枪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在工作之余通过夜校弥补了知识上的短板。

20世纪30年代初,西林参与了高射速航空机枪的研发。1935年,他和别列津、莫洛岑科共同设计了SIBEMAS(СИБЕМАС)转管机枪,理论射速高达6000发/分钟,可惜实物和照片都没能保存至今。

1938年,西林参与了取代马克沁的重机枪选型,提交了作品TKB-67。

图拉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西林TKB-67重机枪。图源Vitaly V. Kuzmin。

TKB-67通过了测试,开始了试生产,但由于重量等原因最终输给了捷格加廖夫的DS-39重机枪。尽管如此,他的努力还是换来了一枚列宁勋章。(也有说法:DS-39已经被提前内定为获胜者,列宁勋章可能是用来打发西林的)

捷格加廖夫DS-39重机枪。图源Vitaly V. Kuzmin。

卫国战争爆发后,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已经难以满足战场要求。加之为了对付德国入侵者的MG34通用机枪,炮兵总局在1942年举办了轻机枪选型。

第14中央设计局因为战时转移和人手不足等原因,本不打算参加轻机枪招标。但出于人民军备部的邀请,设计局只得派西林、布尔金和阿库林宁“应战”。

布尔金设计的TKB-335轻机枪,第一型使用偏移式枪机,下置弹匣。图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布尔金设计的TKB-335轻机枪,第二型使用回转式枪机,上置匣。图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阿库林宁设计的TKB-336轻机枪。

西林正好在1941年设计了一挺代号“TKB-264”的机枪,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原理和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TKB-264-41(1941型)在供弹具上不走寻常路,使用俄制马克沁的帆布弹链供弹。而在1943年的轻机枪竞标中,大多数样枪纷纷选择了弹匣供弹,与它们比起来,西林的机枪显得格格不入。

装在三脚架上、处于平射状态的TKB-264-41,枪托被取下放在一旁的草地上。图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TKB-264-41还采用了波尤宾设计的轻量化三脚架,同时具备平射(对地)和高射(对空)的能力。有趣的是,在高射状态下,前架腿翻折朝上,用于连接机枪;这时,还需要一支莫辛-纳甘M91/30步枪充当前架腿。

装在三脚架上、调整至高射状态的TKB-264-41。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TKB-264-41的枪托可以快速拆装,一般在对空状态下使用。
1942年,西林对TKB-264-41稍作改进,用于轻机枪招标。为了能抵肩射击,同时缩减长度,他放弃了原有的枪托,把MG34的枪托抄了过来,还学着MG34在护木后端和准星下方分别增设了一个接口安装两脚架。

西林TKB-264-42,看得出来有MG34的影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德国MG34。图源Australian War Memorial。

此外,西林还借鉴了MG34的扳机。MG34没有专门的快慢机,仅依靠扳机实现半自动与全自动射击:扣动上半部分为半自动,下半部分为全自动。

西林还借鉴了MG34的扳机设计。图片素材来自The Armory Life、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原理方面,TKB-264-42沿用了前身的活塞长行程导气式自动方式和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开膛待击,(大概率)使用了俄制马克沁的帆布弹链(同TKB-264-41)。

导气装置由导气箍、管状活塞筒和带有活塞的枪机框组成。活塞与枪机框为一体式相连枪机框上平面设有拨弹滑块的驱动斜面。枪机框后方设有一个矩形开槽,用以将机体和机头相连接。

复进机构由复进簧和导杆组成。导杆前端插入到机体后方的开孔内,导杆上设有环形肩部用以支撑复进簧。

TKB-264-42的拆解图。这挺原型枪保存至今非常不易,缺少握把片、活塞、枪机框等零部件。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TKB-264-42的枪机主要由机头、机体、闭锁卡铁、压弹器和压弹器轴组成。机头前端设有拉壳钩镜面,拉壳钩镜面两侧设有纵向开槽(支耳)用以容纳枪弹底缘。拉壳钩镜面上伸出一个卡锁齿,使枪弹约束在支耳内,防止掉落。

机头后部设有一个矩形凸起,凸起内有一个矩形截面的开孔,用以容纳闭锁卡铁。闭锁卡铁为矩形截面,内部开孔以便机体尾部的定型突起进入开孔的上下平面都设有一定倾斜角度,分别和定型突起上下的斜面相配合,在枪机前后运动时上下起落(下落闭锁,升起开锁),实现开闭锁。

TKB-264-42的枪机。上面那坨是机体,下面那坨是机头,中间带镂空的铁块即闭锁卡铁。闭锁卡铁中间开孔,孔内上下的斜面和机体定型突起的斜面相配合。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机头本体两侧设有导槽,用以引导自动机在机匣内运动。机头本体内设有击针孔,一直延伸到拉壳钩镜面,机头本体内还设有击针与击针簧的安装槽。

TKB-264-42的机体和机头。枪膛内的空弹壳被抽出、抛出以后,拨弹机构从(上方的)弹链中抽取的子弹会被送至枪膛轴线、然后被机头推入枪膛,等待击发。图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机体本体截面为矩形,下部设有一个定型突起,并通过定型突起与机头组装在一起。
TKB-264-42采用双程进弹原理。机体前端固定有取弹器,负责从弹链上抽取子弹。机体本体上设有压弹器的安装座。安装座左侧设有开口,开口上设有曲面,允许压弹器通过自身的突起沿曲面滑动。机体后方中部设有一个矩形截面的纵向开槽,压弹器端部在这个开槽内运动。取弹器从弹链上取下子弹后,压弹器负责将子弹下降到机头前方,等枪机复进时推入枪膛。

勃朗宁重机枪就是双程进弹的典型代表。

采用双程进弹的勃朗宁重机枪,俗话说就是先把子弹从弹链上取下来,再推进枪膛。图片素材来自vbbsmyt。

双程进弹可以使弹链在枪管上方横向移动,有利于缩减全枪长度、优化布局,但是高度较大,结构较复杂。

哈奇开斯重机枪采用的单程进弹,直接将子弹从弹板推入枪膛。图片素材来自vbbsmyt。

此外,双程进弹一般采用闭式弹链(TKB-264所用的帆布弹链就是闭式弹链),而单程进弹一般采用开式弹链。相对而言,闭式弹链节距小,结构紧凑,工艺性好,材料利用率高,受力小,使用寿命长。开式弹链单程进弹在射击引起的振动中容易发生掉弹的故障,而闭式弹链双程进弹动作平稳、受力较小,可靠性高,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
合在一起看:射击前,先打开受弹器盖,将弹链铺在受弹器座上,将弹链第一发子弹放在取弹器钩部上,然后关闭受弹器盖。拉动位于机匣右侧的拉机柄,直至枪机被阻铁挂住。

TKB-264-42的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图片素材来自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因此,机枪产生如下动作:枪机机体向后进行相对机头的自由运动,同时机体下部的定型突起通过斜面控制闭锁卡铁向上升起,脱离机匣底部的闭锁支撑面。随后,取弹器从弹链内取出一发子弹,机体与机头再一并向后运动。枪机运动的同时,带有活塞的枪机框也一并运动。

减轻重量,TKB-264-42的枪管从导气箍至枪口的部分刻有纵槽。准星底座与枪口相距110mm,下方带有弧形凹槽,可以安装两脚架。准星及其护翼通过T字形导槽与底座相固定。

可想而知,西林的TKB-264-42没能通过轻机枪竞标。或许是学习了MG34的缘故,这件与众不同的尝试已经具有少许通用机枪的色彩,但它不能快速更换枪管,也没有兼任车载机枪、航空机枪的意图,只能说是误打误撞,撞的也不是很准……

说到通用机枪的起步,德国MG34与MG42的成功离不开时间的积累。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就不断地探索多用途机枪的道路。埃尔福特兵工厂更是专门研发出了轻重两用的MG16机枪,并称之为

“Einheitsmaschinengewehr”

首创“通用机枪”之名。

英国Royal Armouries收藏的埃尔福特MG16,这是史上第一挺专门设计的通用机枪。图源Guus de Vries《The MG34 Machinegun》。

根据Guus de Vries,MG16既可以装上铲形握把和三脚架,使用弹链供弹,充当重机枪;亦可以更换机匣后盖、换用手枪握把与步枪枪托,再装上两脚架和弹链盒,充当轻机枪。此外,德国的伯格曼MG15轻机枪也具有通用机枪的色彩,它不仅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稳定射击,还能够随着突击队一起冲锋。
到了MG34,德国通用机枪已经水到渠成。反观其他国家,英国在二战后尝试了弹链布伦,以失败而告终;瑞典和比利时尝试了弹链BAR,得到了颇为成功的FN MAG;美国也受到了MG34的启发,想要研发一款弹链机枪同时取代BAR和勃朗宁重机枪,但迫于战事吃紧只得先列装M1919A6……

老枪备忘录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的老枪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