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中,轻机枪的威能让俄国军队认识到了轻型自动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有一定工业实力的国家都在争先恐后地研发、测试自动步枪(借助火药气体实现自动退壳、装填的步枪,在冷战前主要指半自动步枪),俄国也不甘落后。
俄军当时装备的莫辛-纳甘M1891步枪只能在瞄准状态下打出12发/分钟左右的射速,而(半)自动步枪能够达到20~25发/分钟,基本上翻了一倍。除此之外,由于(半)自动步枪能够自动退壳、装填,它为士兵省下了力气,允许士兵在射击时保持瞄准、盯紧目标。
罗舍佩设计的一种半自动步枪。图源Vladimir Glazkov《Weapons of the Great War: Automatic Weapons of the Russian Army》。
托卡列夫设计的一系列半自动步枪。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许多国家的“第一波”自动步枪研发强行画上了句号。战争初期,俄国在战场上缴获了一些奥匈帝国的装备,其中就包括一定数量的曼利夏栓动步枪与卡宾枪。
亚斯尼科夫的自动改装枪,使用了曼利夏M90和M95卡宾枪的零件,尾托后端还进行了延长。图源Vladimir Glazkov《Weapons of the Great War: Automatic Weapons of the Russian Army》。
另一支亚斯尼科夫改装枪,可见莫辛-纳甘的枪托与背带孔。图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亚斯尼科夫并没有在枪管上开孔,而是在枪口前外加了一个集气罩。图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击发后,枪口泄出的一部分火药气体通过集气罩进入导气管,推动活塞向后运动,进而带动枪机后坐、抛出弹壳。然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枪机向前复位,从弹仓顶端拾起一发弹药,推入枪膛。
活塞和机柄固定在一起。运作时,活塞代替人手,拉动枪栓,动力则来自导气管内的火药气体。图源В. С. Катаржнов《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
亚斯尼科夫在枪托握持处增设的垂直握把和在贴腮处增设的限位挡板。图片素材来自图源Vladimir Glazkov《Weapons of the Great War: Automatic Weapons of the Russian Army》。
博物馆中的亚斯尼科夫改装枪,虽然立在一套军服旁,但它从未上过战场。
相比之下,一支不明来源的曼利夏M88自动改装枪看起来更加成功:它带有可拆卸的大容量弹匣和两脚架,如果能够全自动射击,也足以保证火力强度。
一支不明来源的改装枪,将曼利夏M88栓动步枪改成了(半)自动。图源firearms.96.lt。
根据Vladimir Glazkov,有资料记载亚斯尼科夫改装枪还具有全自动模式。经过测试,人们认为该枪实用性极低,无法满足“利用缴获武器打造自动步枪”的初衷(怎么和后来的向应式步枪有点相似),这把枪遂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