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9月,阎锡山以“造产救国”“建设西北”为名,成立了西北实业公司(实际上就是太原兵工厂的延续),统管山西工业。1936年10月更名“西北制造厂”,以生产军火为主,最高月产600挺捷克式(ZB-26)轻机枪。晋造捷克式与原版大为不同:发射6.5mm日式子弹(后来改回了7.92mm),枪托形似鱼尾,取消了枪托上的折叠肩托。
ZB-26(上)的枪托上带有一个折叠肩托,晋造捷克式(下)取消了这个部件,枪托也改为鱼尾形。
使用晋造捷克式抵肩射击,鱼尾形的枪托与肩部的贴合比原版更好。
与ZB-26(上)的提把相比,晋造捷克式(下)的提把加工了手指槽。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机轰炸太原,阎锡山决定将西北制造厂逐步撤入陕西和四川。其中,在陕西省城固县设立的城固分厂有员工530余人、设备220余台,最高月产轻机枪200挺,在机匣顶部刻有“固”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晋造捷克式,机匣上刻有“固”字,说明它是城固分厂的产品。
设在四川省广元市的广元分厂则有员工650余人、设备120余台,1941-1947年间仿造ZB-26轻机枪,月产150~200挺,共生产1.3万余挺,在机匣顶部刻有“元”字。西北制造厂还生产过少量的捷克式轻重两用机枪。
讽刺的是,它并非什么先进思路的产物,纯粹诞生于一场人情世故。阎锡山经常对部下说:“管财办事,要精打细算,一个钱当两个花,算盘底下有大洋。”于是,有人献策“如果在轻机枪上加高架,可以顶重机枪使用”,得到了阎的欣赏。西北制造厂的捷克式轻重两用机枪(其实就是加了个三脚架)。
然而,基层部队被问到使用效果如何时,有的说:“轻机枪加架要能顶重机枪用,还要重机枪干么!”,有的说:“效果不大负担不小!”为了减轻士兵的负荷,部队要么把这些枪扔在库房,要么就是借战事之机扔掉了事。
参考资料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编审委员会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
河北省军区司令部辑印
历史名枪:长枪珍品集
《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
山西文史资料全编 第6卷 第61、6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