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C96手枪在我国有着“盒子炮”的绰号。“盒子”指的是木质枪盒,它可以将手枪本体收纳在内,便于携带;亦可以安装在握把后充当枪托,抵肩射击,提高稳定性和精准性。
家喻户晓的“盒子炮”。
托卡列夫设计的“盒子炮”手枪。
1871年,费奥多尔·瓦西里耶维奇·托卡列夫出生于沙皇俄国。从军校毕业后,他加入了第12顿河哥萨克军团,担任枪匠,后进入奥拉宁鲍姆步枪军官学校进修,并在兴趣的驱使下开始自行设计枪械。从1907年起,托卡列夫就致力于自动装填步枪(半自动步枪)的研发,他多次尝试将莫辛-纳甘M1891步枪改装成半自动,但效果并不理想。
托卡列夫的处女作——1908年设计的半自动莫辛-纳甘改装枪。
一战期间,他曾在波兰前线带兵作战,负伤后被调离战场,继续从事研发工作。1921年底,托卡列夫被调往图拉兵工厂,并在那里“大展宏图”,设计起了各式各样的枪械。
托卡列夫(右)和儿子(左),1925年摄于图拉设计局。
俄军采用的纳甘M1895转轮手枪,发射7.62×38mmR埋头弹。
对此,托卡列夫只得在弹药上做改进,将弹壳前端略微缩口,于1927年设计了PPT-27冲锋枪(PP是冲锋枪的缩写,T是托卡列夫的缩写,这是一个描述性地称呼,而非正式采用后的命名,尽管它和官方命名在形式上相同)。
托卡列夫PPT-27冲锋枪。
右二即7.62×38mmR手枪弹,右一是托卡列夫改进后的弹药。
托卡列夫设计的“盒子炮”。
封面所见的型号全长435mm,高151mm,宽32mm,重2.2kg。它在布局上与勃朗宁套筒手枪相似,使用自由枪机原理,枪机安装在套筒内,套筒后端设有防滑槽,方便抓握上膛。该枪只能半自动射击,但在测试中由于设计缺陷出现了双连发的故障。
不完全拆解的托卡列夫“盒子炮”。
套筒(上)和枪机、复进簧、复进簧导杆(下)。
该枪的枪管长214mm,枪口初速475m/s。瞄准线长252mm,准星位于枪管前端,受护圈保护。照门为觇孔式,可以通过弧形表尺调节,上限700米。扳机护圈前设有护木,并带有防滑槽,便于握持。
扳机护圈前设有护木。
木质枪盒为中空结构,可以将手枪本体放入内部。通过这个角度还可以看到觇孔式照门。
对此,托卡列夫更改了枪盒与握把的连接部位,握把的倾斜角也更加适合握持。
后续型号。
装备了卢格l.P.08手枪的德军突击队员。
几种托卡列夫“盒子炮”与TT-30手枪(右下)的对比。这类武器体积大、重量沉、射程短、火力薄弱,实战价值低。
参考资料
В. С. Катаржнов
Оружие и оружейники. Охотничье и спортивное оружие. Боевое оружи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