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国家,能把一支大栓能改出30多个型号?子孙满堂的荷兰曼利夏M95步枪!

文摘   军事   2024-05-12 09:25   河北  
⧨ 欢迎关注老枪备忘录,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老枪
原文连载于2023年10、11、12月的《轻兵器》杂志,原标题《31型,72种枪弹:荷兰M.95步枪极致演变》,有删改与增补。
枪弹技术飞速发展

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如火如荼地开展,而枪弹技术也迎来了大革命、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子弹从散装变成定装,从纸壳变成铜壳,从≥11mm口径变成≤8mm口径,从黑火药变成无烟火药……

弹药的变革推动了枪械的发展,步枪从前装变成后装,从单发变成连发,从手动变成自动……

注:“连发步枪”在国内一般叫“连珠枪”,即带有供弹系统的手动步枪,可以在枪内装入备用子弹,并通过供弹系统上弹,不要和自动武器的“连发”搞混了。

花十几年选了个弹仓

到了1880年代,欧洲的工业国家卷入了一场场围绕轻武器的军备竞赛。然而,被英、法、德环绕的小国荷兰却没能产出任何划时代的设计。在列强瓜分世界的时代格局下,“看不住家”的荷兰急需为军队换装最为先进的武器——新式步枪就是最为重要的考虑。

此时,荷军主要装备的是发射11mm黑火药子弹的博蒙(Beaumont)步枪,它没有供弹系统,只能装一发子弹,效率十分低下。

Δ 荷兰的博蒙M1871单发步枪。

从1870年代起,荷兰就在测试五花八门的供弹系统,比如:

Δ 克罗巴查克管状弹仓(毛瑟M71/84、勒贝尔同款)

Δ 黑内尔管状弹仓

Δ 皮特罗U型弹匣

Δ 毛瑟重力弹匣。

Δ 曼利夏漏夹+弹仓

种类太多就不一一赘述了。1886年2月23日,荷兰战争部长指派兵工厂、火药厂、射击学校(一个负责测试新武器、训练士兵的机构)的代表们组成了一个“研究步枪问题”的委员会,到后来还有海军和东印度陆军的军官加入。委员会的任务是搜集当时最先进的步枪的资料,并就荷兰军用步枪的发展提出意见。

1887年,意大利采用了炮兵军官朱塞佩·维塔利设计的4发弹仓,将意军的维特利M1870单发步枪改装成了连发步枪。次年,委员会也采用了维塔利弹仓,照葫芦画瓢把博蒙改成了连发步枪。

Δ 意大利维特利-维塔利M1870/87,以及采用同款弹仓的荷兰博蒙-维塔利M1871/88。

无烟火药开启新的时代

荷兰花了十几年时间给博蒙步枪挑选了一款满意的供弹系统。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无烟火药在步枪弹上的成功运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近几年为测试一些新式黑火药步枪(比如葡萄牙格德斯、奥地利舒尔霍夫、德国毛瑟M71/84)而付出的努力可谓是白费了。

Δ 奥地利舒尔霍夫设计的栓动步枪,发射11mm毛瑟黑火药弹。其供弹系统颇为奇怪,需要在后托上开盖放入子弹。1885年提交至荷兰测试。

于是,委员会开始寻找更先进的步枪。他们发现,军火公司经常会把自家产品吹上天,而其他国家的步枪竞标往往被列为机密,要想获得及时可靠的信息并不容易。因此,委员会决定只关注已经被采用或者正在他国参加测试的步枪。在1888-1892年间,委员会主要测试了以下步枪:
  • 奥地利的曼利夏M1886
  • 意大利的芬奇(Vinci)

  • 瑞典的贝里曼(Bergman)

  • 比利时的恩格(Engh)

  • 比利时的纳甘直拉式&旋转后拉式步枪(Nagant)
  • 比利时的皮珀(Pieper)
  • 比利时的皮珀-曼利夏(Pieper-Mannlicher)
  • 比利时(采用)的毛瑟(Mauser)
  • 丹麦的克拉格-约根森M1889
  • 瑞士的赫布勒(Hebler)
  • 瑞士的弗雷(Frey)
  • 瑞士的施密特-鲁宾M1889
  • 德国的M1888“委员会步枪”
  • 奥地利的改进型M1888“委员会步枪”

  • 英国的李-梅特福

  • 丹麦的麦德森-拉斯穆森(半自动)

  • 奥地利的舒尔霍夫(Schulhoff)

  • 比利时的马尔加(Marga)

  • 奥地利的克恩卡(Krnka)

斜体字是实验性质的步枪,未被任何国家采用。

Δ 奥地利费迪南·曼利夏设计的M1886步枪,采用直拉式枪机和盒式弹仓,使用漏夹装填,发射11mm黑火药步枪弹,已被奥军采用

Δ 瑞典炮兵军官贝里曼设计的栓动步枪,奇形怪状的机柄旨在让士兵拉栓时手掌不离开机柄

Δ 比利时枪匠纳甘兄弟设计的栓动步枪,最初使用直拉式枪机。其供弹系统后来被沙俄采用,与莫辛的枪机系统“合体”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莫辛-纳甘步枪

Δ 比利时枪匠皮珀设计的栓动步枪,使用旋转后拉式枪机和蜗式弹仓

Δ 1889年在比利时步枪测试中胜出的毛瑟步枪,照门已经根据荷兰人的习惯换成了他们常用的象限式表尺

Δ 奥地利武器制造厂的改进型M1888“委员会步枪”

Δ 荷兰甚至测试了新出的麦德森-拉斯穆森半自动步枪

“委员会步枪”VS纳甘步枪

经过几年的测试,委员会最看好奥地利的改进型M1888“委员会步枪”和比利时的纳甘步枪。前者是由位于奥地利斯太尔的奥地利武器制造厂(ŒWG)针对M1888“委员会步枪”的缺陷改进的,通过比利时枪匠奥古斯特·施里弗的公司“AUG. SCHRIEVER & Co”(地利武器制造厂的独家海外代理商)提交到荷兰测试。

Δ 改进型M1888“委员会步枪”

相比原版的M1888“委员会步枪”,这种改进型去掉了套筒,改用一块上护木;改进了枪机系统,提高了可靠性;口径改有6.5mm与7.65mm两种,弹仓和漏夹的形状也有所改变。

Δ 最新型的纳甘步枪。图二为纳甘(上)与莫辛-纳甘的对比(下)。

委员会关注到了这两种供弹系统的区别:M1888“委员会步枪”使用了费迪南·曼利夏设计的供弹系统,将带有子弹的漏夹塞入弹仓中,最后一发子弹上膛后,失去支撑的空漏夹会从弹仓底部的开口“漏”出来。漏夹是供弹系统的一部分,其顶部的缩口负责限制住子弹,防止子弹被托弹簧顶着、直接从进弹口/抛壳窗跳出。因此,没有漏夹,供弹系统就不完整,也就无法正常供弹,只能将子弹直接塞入枪膛。

Δ 曼利夏供弹系统,最后一发子弹上膛后,空漏夹从弹仓底部的开口掉落。

那么纳甘步枪的供弹系统长什么样?这个好办,用莫辛-纳甘步枪举例:通过桥夹压入子弹,桥夹不随子弹进入弹仓。因此,纳甘弹仓的底部没有曼利夏弹仓那种开口,不会有污染物从中进入枪内。

Δ 纳甘供弹系统,桥夹不随子弹进入弹仓

此外,纳甘弹仓的底盖可以很方便地打开、一次性清空弹仓。

Δ 纳甘的弹仓可以很方便地打开、清空余弹

看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纳甘系统的不尊重!那么委员会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相比起曼利夏的供弹系统,纳甘的密封性更好,污染物不易进入。然而,在测试了许多种桥夹之后,荷兰人对这种装填方式没什么信心。尤其是那些大拇指比较粗的人,在使用桥夹装填时很难把子弹(一次性)向下按到位,还要非常小心来确保子弹已经全部压到位。此外,压完弹后需要用手拔掉桥夹,整个过程比漏夹更耗时。

为了更全面地测试这两种供弹系统、找出谁更合适,委员会决定加购两种步枪,各100支。然而,厂商狮子大开口,要价155荷兰盾/支,荷兰人根本没有这么多预算,于是这个计划落空了。

与此同时,荷兰枪匠博蒙(没错就是设计博蒙M1871单发步枪的那个博蒙)提交了自己设计的栓动步枪,但重量超标、结构复杂,他为了符合委员会的规定前前后后总共提交了七支原型枪,却惨遭淘汰。

Δ 博蒙设计的栓动步枪,采用了曼利夏式弹仓与漏夹

最终,相比于桥夹装填的纳甘步枪,委员会更青睐漏夹装填的改进型M1888“委员会步枪”:它结构简单、坚实可靠,枪机运作丝滑无阻,曼利夏式漏夹能够一次性装入5发弹药。
Δ 1892年测试的改进型M1888“委员会步枪”
考虑到6.5mm弹药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委员会在7.65和6.5两种口径之间选择了后者。
采用:Geweer M.95

1894年11月,应荷兰军方的要求,改进型“委员会步枪”经历了一系列修改后定型了。在议会批准拨款后,荷兰和奥地利武器制造厂签订了4.7万支该型步枪的生产合同。1895年12月4日,荷兰战争部长正式宣布将该步枪命名为Geweer M.95,即“(18)95型步枪”。由于“委员会步枪”本就使用了费迪南·曼利夏的供弹系统(且负责改进“委员会步枪”的是曼利夏和舍瑙尔),荷兰M.95步枪及其衍生型号也往往被称为“荷兰曼利夏”。

Δ “荷兰曼利夏”——Geweer M.95步兵步枪

M.95本质上是一支升级优化的M1888“委员会步枪”,解决了原先存在的一些弊病,如“上双弹”、容易将缺失机头的枪机装入机匣等等。M.95沿用了博蒙步枪的“象限式瞄具”,还借鉴了英国李-梅特福步枪的刺刀座,颇有“缝合感”。

Δ 李-梅特福(上)和M.95(下)刺刀座对比。

M.95的核心设计,即枪机系统和供弹系统,都和“委员会步枪”的相似,本质上是德国工程师路易斯·施勒格尔米尔希基于毛瑟M71/84和曼利夏M1886融合改进的产物。因此,M.95的枪机采用了“开栓待击”的方式:逆时针旋转机柄时,带动机体发生旋转,通过斜面间的配合推动击针尾后移,进而压缩击针簧,实现待击。扣动扳机,压下阻铁,击针尾和击针则在弹簧的驱动下前冲,撞击膛内子弹的底火,进行击发。

Δ 机体和击针尾通过斜面相配合,抬起机柄、旋转机体时,击针尾被迫后移。

M.95沿用了“委员会步枪”的拨片式保险,这本是毛瑟的设计,被施勒格尔米尔希拼到了上“委员会步枪”。向右拨保险,它会将击针尾向后推一点点然后固定住,使其和阻铁分离,不再受扳机和阻铁的控制。同时,保险也会锁死枪机,防止枪机发生旋转,避免因树枝、衣物等钩到机柄引发事故,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

此外,M.95还解决了“委员会步枪”枪机固有的两个缺陷其一,推弹入膛后,必须把机柄放倒、使枪机闭锁到位,拉壳钩才能抱住弹壳底部。倘若推弹上膛后直接把枪机向后拉,枪膛内的子弹则无法被拉壳钩带出。这时,再次推弹上膛,就会造成“上双弹”的故障。其二,“委员会步枪”采用的分体机头在拆装时有丢失或遗漏风险,而缺少机头的枪机与完整的枪机外观区别不大,士兵可能会不小心将不完整的枪机装入机匣使用(但这也有好处,炮兵机构的经理就看好分体机头的设计,认为机头损坏时不必把枪机一整个替换掉)。为避免这两种事故,M.95改变了弹底窝的形状,采用了浮置抛壳挺安装在机头上,6.5mm底缘弹也更有利于拉壳钩抓住弹壳。
Δ “委员会步枪”(上)和M.95(下)的枪机头部对比。
向后拉枪机时,抛壳挺后端撞到枪机限位,向前移动顶出弹壳。抛壳挺前端设有斜面,装入枪机时,斜面向外顶开枪机卡笋,因此无需按压枪机释放钮。而缺失机头的枪机自然就没有抛壳挺,无法直接将枪机装入机匣——除非手动按下释放钮。于是,“不要在装枪机时按下释放钮”成为了操练中的一个重点,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出枪机是否完整、使用是否安全。

为了方便握持、操作机柄,M.95机柄末梢的球体比“委员会步枪”的大。机柄与机体连接部位还设有一条金属加强筋,可以抵在机匣外侧充当保险机制。当机体前端的闭锁突笋没有正常闭锁时,这条加强筋可以防止枪机向后飞出。

Δ 基于“委员会步枪”的一系列改进型枪机,从上到下依次是M1888、曼利夏M.93(罗马尼亚)、曼利夏-舍瑙尔M1903(希腊)、曼利夏M.95(荷兰)、斯太尔M1904出口型步枪。

在供弹方面,M.95使用的是5发曼利夏式漏夹装填、单排盒式弹仓供弹。弹仓后部设有释放钮,与弹仓内固定漏夹的卡笋相连。漏夹装入弹仓后,卡笋挂住漏夹后端的突起,向下按住漏夹,托弹板向上抬举起子弹,使其被机头拾起、推入枪膛。

Δ M.95的漏夹。

漏夹形状为轴对称,上下两端不分正反,均设有抱弹口,约束子弹,防止其掉出。最后一发子弹上膛后,失去支撑的空漏夹在重力作用下从弹仓底部的开口掉出。如需在中途更换漏夹,只需后拉枪机、按下弹仓后部的释放钮,装有子弹的漏夹就会在托弹簧的推动下向上弹出。

Δ M.95的弹仓后方设有释放钮。

M.95的准星呈刀片状,通过下端的燕尾槽安装在底座上,而不是直接焊在枪管上。照门则沿用了博蒙步枪的“象限式表尺”。不同于弧形表尺,它没有前后滑动的游标,而是捏住照门右侧的卡笋,像爬楼梯一样将照门逐级往上“抬”。

Δ 第一人称瞄准视角。

M.95的刺刀刃长14英寸,截面呈三角形,刀背朝上,起初带有一个锷叉,到了1900年被移除。

 Δ M.95刺刀。

从斯太尔到汉布雷格

M.95步枪的生产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起初,荷兰与奥地利武器制造厂签订了合同,向后者采购了4.7万支M.95,并于1896年成功交付。1897年5月,为满足扩军的需要,荷兰再次从该厂订购了7.81万支M.95。1899年,考虑到自主生产至关重要,荷兰在尝试让本国的“炮兵机构”负责生产。

该厂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代尔夫特公司”,在1813年就开始利用蒸汽动力生产武器,1884年设立小型铸钢厂,开创了荷兰历史上首个成规模的钢铁生产,1887年更名为“炮兵机构(Artillerie Inrichtingen, A.I.)”。

 Δ 1912年,炮兵机构的步枪生产线。
1899年,荷兰从奥地利武器制造厂采购了M.95的枪管、机匣等主要零件,并在炮兵机构完成最后的组装与加工,产量1万支。1900年和1901年,炮兵机构又组装了1.5万支M.95。这些步枪的机匣左侧印有“STEYR(斯太尔)”的字样,即该厂的所在地。

 Δ 荷兰自主生产的M.95机匣左侧印有汉布雷格,而不再是斯太尔。

1904年,炮兵机构开始自主生产M.95步枪。这些在荷兰生产的步枪机匣左侧印有“HEMBRUG(汉布雷格)”的字样,取自附近一座桥的名字。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M.95的产量大幅度增长。截至1914年,荷军共装备了23.4万支M.95步枪,但到了1917年,这个数字涨到了34.4万支,炮兵机构平均每月就能生产1.2万支。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有约47万支M.95步枪(陆军型)走下生产线。

陆军步枪与卡宾枪

荷兰M.95步枪与卡宾枪主要有四类用户:陆军、警察、海军和东印度陆军。由于陆军M.95步枪刚刚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就暂时跳过。

 Δ 种类繁多的M.95步枪与卡宾枪

训练步枪

KSO-geweer
M.95的训练步枪名为“KSO步枪”,机匣顶部和枪托左侧均刻有“K.S.O.”的字样。

 Δ KSO训练步枪机匣顶部的标记。

它的枪管和枪机都经过了专门改造,发射特制的5.5mm弹药。这种训练弹塞在一个弹壳套中使用,可以直接装入M.95的漏夹,操作和手感也能最大程度还原。

Δ 训练弹使用的弹壳套,可以直接装入M.95漏夹。

除了使用漏夹装填的版本外,还有一种单打一的训练步枪,它的枪机更短,每次上膛需要手动将一发弹药塞入“枪膛”——一个从枪管后方嵌入的10英寸线膛金属管。

战壕步枪
Loopgraafgeweer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减小己方士兵的伤亡,许多国家在战壕内支起了特制的“战壕步枪”。它们安装在金属或木制骨架上,带有潜望镜和联动扳机,能够让躲在战壕内的士兵向外射击。

Δ 一战加里波利战役中的战壕步枪。

荷兰虽然在一战保持了中立,潜在的威胁仍然促使陆军在1916年采用了一种基于M.95的战壕步枪。

Δ M.95战壕步枪。

该枪带有一个金属骨架,通过三个固定点与M.95步枪相连:一端充当枪托底板,用两枚螺丝固定在枪托后面;另一端用一枚螺丝固定在扳机护圈下方;还有一端通过插销和后侧的背带环底座相固定。此外,它还在枪托底部装有联动扳机,士兵将步枪架在战壕边缘时,能够从下方扣动扳机,避免了被敌军击中手指。

Δ M.95战壕步枪的联动扳机。

枪托右侧设有插口,用于安装潜望镜,上面的卡笋由枪机释放钮改造而来。
Δ 安装潜望镜的插口。
旧型1号卡宾枪

Karabijn No.1 Oud Model

步兵装备M.95步枪后,骑兵、炮兵、宪兵等使用卡宾枪的部队也急需用这种新武器取代过时的博蒙或雷明顿单发卡宾枪。1896年,骑兵正式采用了一款M.95系统的卡宾枪,宪兵和工兵紧随其后。到了1909年,共有四种卡宾枪,即骑兵的1号卡宾枪、宪兵的2号卡宾枪、工兵和炮兵的3号卡宾枪、自行车步兵的4号卡宾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方想方设法提升各型M.95步枪与卡宾枪的产量和装备量,但极度分化、种类繁杂的卡宾枪带来了巨大的阻碍。1917年12月,陆军总指挥要求将现有的四种卡宾枪合为一个通用的、标准的样式,但各兵种的长官都持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骑兵不想要炮兵的长刺刀,宪兵不想放弃折叠刺刀……最终,这些长官赢得了上级的妥协。1918年6月,四种新的卡宾枪诞生了,老型号被称为“旧型(Oud Model)”,新型号则叫做“新型(Nieuw Model)”。

第一种卡宾枪便是骑兵在1896年采用的“旧型1号卡宾枪”,用来接替雷明顿单发卡宾枪。它总产量约8000支,在1918年被新型1号卡宾枪所取代,但仍然服役到了1940年。

Δ 旧型1号卡宾枪

考虑到骑兵需要长时间把枪背在身后,该枪的背带环安装在枪身左侧。由于骑兵骑行时非常颠簸,金属材质的弹仓会和士兵的军装频繁摩擦、剐蹭,这种卡宾枪的弹仓左侧装有木制护盖,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Δ 弹仓左侧的木制护盖。

和其他国家的骑兵卡宾枪不同的是,1号旧型卡宾枪仍然采用直的机柄,而非下弯机柄。为减轻重量,它的枪托前截很短、没有护木,大段枪管裸露在外。由于骑兵有马刀用,该枪就没有配套的刺刀。直到一战期间,荷军才翻出库存的博蒙棱刺加以改造,套到该枪的枪管上。

旧型2号卡宾枪

Karabijn No.2 Oud Model
1896年,荷兰皇家宪兵采用了“旧型2号卡宾枪”。它和旧型1号卡宾枪一样,于1896年投产、1918年被新型2号卡宾枪取代,但在军中服役至1940年,产量约为1800支。该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固定在枪口附近的折叠刺刀

Δ 旧型2号卡宾枪,折叠刺刀非常醒目。
宪兵对折叠刺刀情有独钟,把这个传统从前膛枪时代延续到了二战。此外,这种卡宾枪也没有护木。由于宪兵主要是步行,该枪的背带环处于下方,弹仓左侧没有木制护盖。

旧型3号卡宾枪

Karabijn No.3 Oud Model
1896年,工兵采用了“旧型3号卡宾枪”。不久后,炮兵、鱼雷艇员等兵种也装备了该枪。1918年,它被新型3号卡宾枪所取代,但在军中服役到了1940年,产量约为6.6万支。

Δ 旧型3号卡宾枪。

这种卡宾枪的背带环处于下方、没有弹仓护盖。为防止枪管发热后干扰瞄准,它采用了一个标志性的长护木,前端超出了枪管箍。不过,这个护木比较容易损坏或丢失。它不受枪管箍的约束,仅依靠两个金属卡扣和枪托固定,后机瞄充当限位。将照门抬起后,轻轻撬动护木卡扣,然后旋转护木使之与后机瞄分离,就可以拆下护木。它靠近后机瞄的部位较薄,容易发生断裂。

Δ 使用旧型3号卡宾枪和施瓦茨罗斯M.08重机枪进行防空射击演示的荷兰士兵。
由于该枪的尺寸较短,为了不在白刃战中落得下风,它的刺刀在M.95刺刀的基础上加长、总长度超过60cm,释放钮也从刀柄侧面改到了下面,以免和军装发生剐蹭。这种刺刀起初也带有锷叉,于1900年左右取消。

Δ 旧型3号卡宾枪的刺刀刀刃很长。

旧型4号卡宾枪

Karabijn No.4 Oud Model
看到其他兵种纷纷列装了根据自身要求定做的卡宾枪,自行车步兵也不甘落后。他们发现M.95步枪太长了,而骑兵的旧型1号卡宾枪虽然短小轻便、适合背在背后携行,但没法装刺刀进行肉搏。1909年,一种融合了旧型1号和3号特征的卡宾枪被自行车步兵采用,命名为“旧型4号卡宾枪”。该枪于1918年被新型4号卡宾枪取代,总产量约1.8万支。

Δ 旧型4号卡宾枪。

和旧型1号卡宾枪相似,它带有弹仓护盖,背带装在左侧。背带环和底座连为一体,通过螺丝拧在枪托左侧,无法活动。而它从旧型3号卡宾枪上搬来的特征则是长护木、刺刀和刺刀座,但在1922年,长护木就被全部替换成了短护木

Δ 1939年的演习中,装备旧型4号卡宾枪和施瓦茨罗斯M.08/15重机枪的荷兰自行车步兵。

除了自行车步兵外,信号兵、机枪手等兵种也采用了这种卡宾枪。虽然它和旧型3号卡宾枪用的同一款刺刀,但刀鞘普遍比后者的更短,不同兵种的刀鞘也有细节差异。如自行车步兵、信号兵等采用的刀鞘就比工兵的刀鞘短一截,皮扣也完全处于外侧,防止其被卷入自行车轮的辐条里

Δ 从上到下这些刀鞘依次对应自行车步兵、工兵和炮兵的刺刀,刺刀都是相同的。

新型1号卡宾枪

Karabijn No.1 Nieuw Model
1918年,旧型的1号、2号、3号、4号卡宾枪应军方要求进行修改,得到了对应的新型卡宾枪。其中,骑兵采用的名为“新型1号卡宾枪”。

Δ 新型1号卡宾枪。

新型1号卡宾枪保留了左侧的背带环和弹仓护盖,增设了护木和刺刀座。起初,这种卡宾枪使用的也是长护木,但在1922年被换成短护木。除了骑兵外,骑乘炮兵部队也采用了新型1号卡宾枪,该枪总产量约1.8万支。

Δ 换用短护木的新型1号卡宾枪。

此外,因为骑兵原先使用的改造后的博蒙棱刺,其效果并不理想,新型1号卡宾枪采用了一款新刺刀。它借鉴了东印度陆军的匕首式刺刀,这也是陆军卡宾枪装备的最后一款刺刀。

Δ 新型1号卡宾枪的短刺刀。

新型2号卡宾枪

Karabijn No.2 Nieuw Model
1918年,宪兵装备了“新型2号卡宾枪”。与旧型相比,它保留了宪兵“祖传”的折叠刺刀,增加了上护木,改用了旧型3号卡宾枪的枪管箍,因此带有一个独立的刺刀座。除了宪兵外,乡镇警察也有装备该枪。

Δ 新型2号卡宾枪。

新型3号卡宾枪

Karabijn No.3 Nieuw Model
1918年,部分炮兵和工兵部队采用了“新型3号卡宾枪”。相比起旧型,它在弹仓左侧增设了木制护盖,其余特征均保持不变。产量约2.4万支。

Δ 新型3号卡宾枪。

改进型3号卡宾枪
Karabijn No.3 Gewijzigd Model
由于机枪手、侦察兵等兵种的需要,加上荷兰陆军在努力往机动化方向发展,卡宾枪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许多新型3号卡宾枪被改造成了其他兵种想要的样式:30年代初,约有4600支被改造为“改进型3号卡宾枪”,装备侦察兵;1939年起,又有约1万支计划被改造成旧型4号卡宾枪,但这项工程尚未完成就被德军的入侵给打断了。

Δ 改进型3号卡宾枪。

1932年,侦察兵采用了“改进型3号卡宾枪”,它由新型3号卡宾枪改造而来,总产量约4600支。考虑到侦察兵需要将枪背在身后,前背带环从枪管箍下方改动到了枪托左侧。
新型4号卡宾枪
Karabijn No.4 Nieuw Model

1918年,“新型4号卡宾枪”被采用,于1923年左右投产,计划装备突击兵。但这个概念很快就被荷军抛弃了,该枪也随之停产,产量仅600支。后来,它被新型1号卡宾枪彻底取代。这二者除了刺刀与刀鞘外完全相同:新型4号卡宾枪沿用了长刺刀,而新型1号卡宾枪改用了新的短刺刀。区分这两种枪的方法就是找到序列号匹配的刺刀,再根据刺刀样式判断。
5号卡宾枪
Karabijn No.5

随着德国逐渐从一战的战火中复苏,荷兰再次产生了危机感,急需用更多的武器保卫自己。1937年11月,荷军认为扩军导致了卡宾枪的短缺,好在还有不少M.95步枪可以用来截短、改造成卡宾枪。1938年9月,由M.95截短得到的“5号卡宾枪”定型了,被摩托化炮兵团和高射炮旅采用。

Δ 5号卡宾枪和M.95步枪的对比。
该枪依照旧型3号卡宾枪的样式改造,枪管被截短,多数采用长护木,换用了卡宾枪的后机瞄,枪托底部的背带环后移,原先的安装孔用木料填充,使用M.95的刺刀,改造数量约3.6万支。由于一些5号卡宾枪使用的是库存的卡宾型枪管箍,它们的枪管前截被削得更细,这样才能套进卡宾枪的枪管箍里。也有将背带环及其安装座焊到M.95枪管箍底部的,省去了削细枪管的工序。

Δ 5号卡宾枪(上)和旧型3号卡宾枪(下)的对比,可见枪管前截被削细了一圈。

训练卡宾枪
KSO-karabijn
就像训练步枪一样,它也发射5.5mm训练弹,并进行了一系列适应化改造。

Δ 训练卡宾枪

警用卡宾枪
除了5号卡宾枪之外,M.95步枪还被改造成了警用卡宾枪,用来装备荷兰市政警察和皇家宪兵不同的是,市政警察隶属于其所在城市的市政府,负责维护城市治安、打击违法犯罪。

Δ 荷兰历史上的几种宪兵/警用卡宾枪,最底下的就是市政警察卡宾枪(带刺刀座)。

市政警察卡宾枪(Karabijn voor de gemeentepolitie)共有两种型号,一种带刺刀座(met bajonet)的和一种不带刺刀座(zonder bajonet)的,它们都保留了M.95步枪的长表尺,弹仓左侧有木制护盖,通过螺丝固定,从外部可见两个固定螺丝。不带刺刀的市政警察卡宾枪则采用了类似旧型1号卡宾枪的短枪托,没有刺刀座。

Δ 市政警察卡宾枪(带刺刀座)。

Δ 市政警察卡宾枪(不带刺刀座)。

海军步枪与卡宾枪

1894年末,海军曾计划搜集其他国家的海军步枪的资料,但不久后陆军便采用了M.95,海军只得做出同样的选择。
海军步枪

Geweer M.95
海军装备的M.95步枪和陆军的仅区别于枪身标记和刺刀。此外,海军也装备了训练步枪,并将枪托涂黑以便做区分。

Δ 海军M.95步枪,序列号前没有字母。
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后,乘苏门答腊号抵达上海的荷兰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士兵,装备了M.95海军步枪。

海军卡宾枪

Karabijn M.95
1939年,海军采用了一款卡宾枪,它由M.95步枪截短改造而来,加装了准星护翼

Δ 海军M.95卡宾枪

海军计划将所有的M.95海军步枪改造成这种卡宾枪,但被德军的入侵打断了,二战前共完成约2500支。

东印度陆军步枪与卡宾枪

1890年,在荷兰皇家陆军大搞步枪选型的同时,殖民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的皇家东印度陆军(KNIL)也要求提供数种新式步枪进行测试,但未获得批准。不过,东印度陆军可以派四名长官加入步枪委员会,跟进陆军这边的测试。

M.95步枪
Geweer M.95
1892年3月,陆军和东印度陆军分别通过施里弗代理商从奥地利武器制造厂采购了100支试验枪,并根据其要求定制。

Δ 根据东印度陆军要求定制的试验枪,枪机遗失

1895年,东印度陆军也采用了M.95步枪,但对其进行了少许改进:照门的最低射程降至200米,以应对印尼丛林中更短的交火距离;指凹槽改为“L”字形,便于拆除上护木;尾托右侧开槽,嵌入金属材质的铭牌,记录步枪的所属部队;采用更短的刺刀,刀鞘为钢制。1896年12月,东印度陆军从奥地利武器制造厂采购了3.6万支M.95步枪,并于1897年交付使用。

Δ 东印度陆军装备的M.95步枪,上为早期型,下为1911年改进后的样式。
然而,这些步枪刚到手就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钢制的刺刀刀鞘会和士兵腰间的钢制短刀刀鞘相互碰撞、剐蹭;步枪尺寸太长、钢制刀鞘太重,不利于军中的本地人使用(印尼人身形相对矮小)……1898年起,东印度陆军花了7年时间,举行了数次测试,甚至挪用了采购机枪的拨款,就为了缩短M.95步枪,使其更加便于携带和战斗,但效果并不理想。无奈之下,东印度陆军在1911年对M.95步枪采取了最后的改进:取消通条、延长枪托侧面的拇指槽、背带改为帆布材质,尽最大程度减轻重量;护木后端被切去两角、枪机和机匣上对应设有泄气孔;刺刀换用皮革刀鞘。

Δ 一名东印度陆军步兵的装备配置
M.95骑兵卡宾枪

Karabijn M.95 cavalerie
1898年,东印度陆军的骑兵部队采用了一种卡宾枪。和陆军的卡宾枪不同的是,该枪使用了下弯式机柄,背带环位于下方,1899年改到枪托左侧,并在弹仓左侧增设了木制护盖

Δ 东印度陆军装备的M.95步枪(上)和M.95骑兵卡宾枪(下)。

M.95骑兵卡宾枪经历过数次改进,加上骑兵的订单数较大,炮兵机构不得不借用其他型号卡宾枪的零件来缩短工时,导致它的形制不太统一。直到1940年5月,荷兰即将沦陷之时,炮兵机构仍在生产该型卡宾枪,总产量约1万支。

Δ 用其他零件拼凑而成的M.95骑兵卡宾枪

Δ 20世纪30年代,使用M.95骑兵卡宾枪演习训练的东印度陆军骑兵,留意靴子根部的马刺

M.95宪兵卡宾枪

Karabijn M.95 marechaussee
1898年,东印度陆军的宪兵采用了M.95骑兵卡宾枪,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改进,总产量约2.8万。

Δ M.95宪兵卡宾枪。

Δ 1930年,正在巡逻的士兵,手持M.95宪兵卡宾枪和M1911弯刀。

M.95炮兵卡宾枪

Karabijn M.95 artillerie
1904年,炮兵采用了一种卡宾枪。为了减轻重量,它使用了特制的刺刀,取消了刀柄的握把片,通过尾部卡笋插入枪管箍来固定。

Δ M.95炮兵卡宾枪。

Δ 独特的刺刀座。

该枪产量约3500支。起初,在宪兵急需卡宾枪武装自己的时候,一部分炮兵卡宾枪曾被借给宪兵,并于1912年归还。
M.95工兵卡宾枪

Karabijn M.95 genie
1917年,东印度陆军的工兵部队采用了一款卡宾枪,它和炮兵卡宾枪近似,但换回了常规的刺刀和刺刀座。

Δ M.95工兵卡宾枪。

难逃被缴获的命运

1940年5月,德国起兵占领了荷兰,德军缴获了各式各样的M.95步枪与卡宾枪,以及配套的刺刀、弹药等。德军对它们进行了整理、改造、重命名,用于治安战中。

Δ 德军缴获后改造的M.95,重命名为Gewehr 211(h),其中h是德语中荷兰的首字母缩写。

Δ 这支M.95步枪的背带改为了莫辛-纳甘的样式,安装了莫辛-纳甘的棱刺,估计是流入苏军手中后被改造的。

这些M.95的后背带环被拔掉,缺口用木料填充,然后在尾托侧面开设新的背带孔。后箍下方的背带环也被改到了左侧,以便于在左侧安装背带。

Δ 德军缴获的旧型3号卡宾枪,重命名为Karabiner 413(h)。

德军还改造了不带锷叉的M.95刺刀,将其缩短后命名为“Seitengewehr 102(h)”;而带锷叉的M.95刺刀未经改造,被重命名为“Seitengewehr 101(h)”。

旧型3号、4号卡宾枪用的刺刀也得到了缩短,被命名为“Seitengewehr 104(h)”。除此之外,德军还用“Bajonett 110(h)”指旧型1号卡宾枪的棱刺、“Seitengewehr 103(h)”指新型1号卡宾枪的匕首式刺刀。

在“市场花园行动”中,英国伞兵击毙了德军阿纳姆城防司令弗里德里希·库辛少将和他的司机,后者被击毙时正拿着一支荷兰卡宾枪。

Δ 库辛的司机被击毙时拿着一支缴获的荷兰卡宾枪。

而在太平洋,日本为了抢夺石油等资源入侵了荷属东印度群岛,从东印度陆军手中缴获了一定数量的M.95步枪与卡宾枪。日军对M.95的刺刀座进行了改造,使之可以安装三十年式刺刀。

Δ 日军缴获后改造的M.95步枪,安装十年式刺刀。

Δ 使用东印度陆军M.95卡宾枪的日军士兵。

如今,我国境内也留存了一些东印度陆军的M.95卡宾枪,估计是被日军带到侵华战场,再被我们的战士们缴获的。
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东印度陆军M.95卡宾枪。
二战结束后,印尼人也在不断地反抗荷兰的殖民统治,他们从东印度陆军手中缴获了各种M.95步枪与卡宾枪,并改膛为.303英寸口径、加装消焰器和缓冲托垫,以适应丛林战斗的需要。

Δ 印尼改造的M.95步枪。



参考资料

Guus de Vries, Bas J. Martens 

Nederlandse Vuurwapens: landmacht en Luchtvaartafdeling 1895-1940

Nederlandse Vereniging ter Bestudering van Munitie en Ballistiek

De Mannlicher M.95 en de patroon van 6,5 × 53,5 R

老枪备忘录
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的老枪科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