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不甘落后
自动步枪在问世后不久便掀起了一场覆盖面广、持续性强的军备竞赛。欧美各国的兵工厂、军火公司和发明家纷纷热衷于研发这种新式武器,比利时也不甘落后。20世纪初,位于埃斯塔勒(赫斯塔尔)的国家战争武器工厂(Fabrique Nationale d'Armes de Guerre, FN)曾生产过一种半自动莫辛-纳甘步枪,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它背后的故事。
布劳宁入职FN
1907年,FN邀请到了德裔工程师卡尔·奥古斯特·布劳宁(Karl August Bräuning)。此前,布劳宁在荷兰赞丹设计了一种枪管短后座自动方式搭配卡铁撑开式闭锁机构的系统,将荷军装备的Geweer M.95栓动步枪改装成了半自动步枪。
布劳宁的Geweer M.95改装枪,从“FIG.2.”中可见卡铁撑开式闭锁机构。
根据布劳宁的设计,枪机前端有一组水平对称的闭锁卡铁。当击针组前移时,卡铁向左右两边撑开,顶住节套,实现闭锁。不久后,布劳宁稍作改进,在卡铁内侧增加了弹簧,提高了闭锁的可靠性。到了FN后,布劳宁运用这种系统设计出了一种发射7mm毛瑟步枪弹的军用步枪。
FN布劳宁原型枪。图源《The FN49 The Rifle That Ran Out of Time》,作者R Blake Stevens。
这把步枪具有5发容量的双排盒式弹仓,就像毛瑟G98一样,但它的上膛方式对于一把步枪而言颇为少见。
FN布劳宁原型枪的专利。图源MoD Pattern Room Library。
从专利中的俯视图可看出,该枪采用了一种手枪套筒式的拉机柄,而且位于机匣中段,在卧姿射击等情况下操作起来并不方便。
来自俄国的兴趣
在布劳宁入职的同一年,FN就接到了俄国测试自动装填步枪的正式请求。与此同时,俄军中一位名叫雅科夫·乌斯蒂诺维奇·罗舍佩(Рощепей, Яков Устинович)的士兵设计出了一种采用固定枪管的自动装填步枪,这在那个全世界都流行管退式设计的时代是十分少见的。但由于使用带底缘的弹药,罗舍佩步枪时常出现抽壳故障,直到一战前夕,他不得不回归了管退式原理,抽壳问题才得以缓解。
圣彼得堡炮兵博物馆收藏的罗舍佩1907步枪。图源guns.allzip.org。
1907年,布劳宁应俄军请求前往圣彼得堡展示他的原型枪。1908年初,俄军测试了FN布劳宁原型枪,并给出了以下意见:
该枪展现出极大的优点,很有必要将这种系统运用于我们的步枪(莫辛-纳甘)上,使之采用我们的弹药
在常规环境下,该枪表现良好,只有当枪或弹药受尘土或盐影响时故障率才会明显上升
应采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在半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之间切换
应加强防止异物进入自动机
考虑到拆装难度,应尽可能使各零件在尺寸和形状上容易被区分
测试结束后不久,由于军械部对布劳宁的系统十分看好,一小批莫辛-纳甘M1891步枪被送到了FN进行改造。
“莫辛-布劳宁”诞生了
1911年8月,布劳宁运用他的系统制作了两支“莫辛-布劳宁”改装枪,它们分别使用莫辛-纳甘原本的单排盒式弹仓和布劳宁设计的旋转弹仓(蜗式弹仓),都采用俄军制式的7.62mm步枪弹,并能够使用桥夹进行装填。
两把莫辛-布劳宁,分别采用盒式弹仓和旋转弹仓。图源dzen.ru。
莫辛-纳甘M1891、盒式弹仓的莫辛-布劳宁、旋转弹仓的莫辛-布劳宁。图源《The FN49 The Rifle That Ran Out of Time》,作者R Blake Stevens。
其中,第一支接受改装的是一把枪管序列号3449的莫辛-纳甘M1891,目前由圣彼得堡炮兵博物馆收藏。
第一支莫辛-布劳宁,序列号3449。图源memo-randum.net。
它的枪管、表尺、枪托、弹仓等零件都保留了原件,在枪管和机匣上有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的标记。
表尺座左侧标有4、6、8、10、12五个数字,但对应的是俄制单位阿尔申。图源memo-randum.net。
枪管序列号3449的莫辛-布劳宁原型枪上的标记,以及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生产的枪管铭文示例。图源memo-randum.net。
令人疑惑的是,这把莫辛-布劳宁使用了1905年出厂的枪管,却带有科诺瓦洛夫表尺——这种表尺是1908年俄军换用尖头弹后才诞生的,且于1909年中期才出现在新出厂的莫辛-纳甘步枪上。虽然它有可能在这批莫辛-纳甘运往FN之前就已经装在上面了,但FN的档案照中这把枪管序列号为3449的莫辛-布劳宁依然采用的是老式表尺。
枪管序列号3449的莫辛-布劳宁原型枪在圣彼得堡炮兵博物馆的照片中使用适配尖头弹的科诺瓦洛夫表尺,在FN的档案照中却使用适配圆头弹的老式表尺。图片素材来自memo-randum.net、《The FN49 The Rifle That Ran Out of Time》。
或许这把“3449”莫辛-布劳宁被俄国人换用了尖头弹和科诺瓦洛夫表尺,但目前没有相关资料能提供证明——也许这些记载躺在FN或俄罗斯的档案室里等人去发掘。
再次聚焦到这把莫辛-布劳宁上,可见它和先前的FN布劳宁原型枪十分相似。机匣中段位置呈多边形,并带有和拉机柄相配合的导轨,正中央的导轨延伸至机匣尾部。
机匣顶部的拉机柄导轨。图源memo-randum.net。
拉机柄形似手枪套筒,末端有两个水平突起,其末梢带有纵向防滑纹,便于拉动。
拉机柄顶部的铭文。图源memo-randum.net。
此外,在拉机柄顶端还有两行铭文:“FABRIQUE NATIONALE D' ARMES DE GUERRE HERSTAL BELGIQUE、BRÄUNING'S - PATENT”。这表明它由比利时FN赫斯塔尔制造、使用了布劳宁的专利。
弹仓细节。图源memo-randum.net。
在弹仓前端,布劳宁还增设了一个背带环,但该枪并没有第二个背带环与之配对。
弹仓底部细节。图源memo-randum.net。
从枪口可见,莫辛-布劳宁并没有采用枪管套,而是直接让前后运动的枪管裸露在外。
莫辛-布劳宁只有枪管,没有枪管套。图源memo-randum.net。
因此,枪管和枪管箍、枪托等零件之间也留有间隙。
H形前枪管箍和枪管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注意柱状的刺刀座。图源memo-randum.net。
此外,它的H形前枪管箍右上方有一个柱状结构,这并不是导气管,而是它颇具特色的刺刀座。众所周知,管退式枪械的枪管作为活动件,是自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不宜有明显的重量变化,否则就会大幅降低枪械运作的稳定性。
圣彼得堡炮兵博物馆中的“3449”莫辛-布劳宁(上一)。图源LiveJournal用户“yuripasholok”。
为此,布劳宁在前枪管箍右上方设计了一个柱形刺刀座,用于和刺刀底座内部的卡笋相固定。安装刺刀时,需要将刺刀底座的洞对准柱状刺刀座插入,直至卡笋固定住二者。取下刺刀时,只需按下底座上的释放钮,向前拔出刺刀即可。
注意黄框中的刺刀底座,内部有卡笋,外部有释放钮,前方还有一个固定环。图片素材来自LiveJournal用户“yuripasholok”。
除了盒式弹仓的型号外,布劳宁还用枪管序列号1742、1905年出厂的莫辛-纳甘制造出了一把旋转弹仓的原型枪。
“3449”的盒式弹仓型、“1742”的旋转弹仓型。图源《The FN49 The Rifle That Ran Out of Time》,作者R Blake Stevens。
布劳宁的旋转弹仓专利。图源dzen.ru。
布劳宁的旋转弹仓前端铰接固定在机匣底部,拆开时后端向下掀开,可以快速清空余弹。
生不逢时
1911年9月和10月期间,这两把原型枪面向俄国委员会进行了测试。俄方对测试结果颇为满意,并要求制造十支样枪参与进一步的测试——五支使用盒式弹仓,五支使用布劳宁的旋转弹仓。
时间到了1913年5月17日,五支盒式弹仓的莫辛-布劳宁被送往俄国,序列号分别是2932、12067、2526、1620和8841;一周后,序列号387、2231、2167、1422和455的五支旋转弹仓的莫辛-布劳宁被送往俄国。总体上,盒式弹仓的型号射击表现更好,旋转弹仓的型号出现了较多的故障,大多是枪机未能推弹上膛。为此,一种8kg的新弹簧被用于取代原先6kg的复进簧。
然而,随着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个项目被迫中断了,俄国的兵工厂则开足马力制造莫辛-纳甘步枪来武装俄军。一战结束后,托卡列夫、费德洛夫、捷格加廖夫、西蒙诺夫、科诺瓦洛夫、戈里亚诺夫、鲁卡维什尼科夫等设计师纷纷提交了自己的步枪设计,莫辛-布劳宁的项目就再没有被苏联重启过了。
结语
莫辛-布劳宁是诸多“栓改自”(或说“手改自”)方案之一,是顺应时代潮流的。然而,布劳宁设计的卡铁偏移式机构并不是非常可靠,加上非主流的拉机柄形状与位置,使得他的步枪难以上手。此外,5发的弹容量并不能提供很好的火力续航。苏联早期自动步枪测试与竞标的结果也说明了,弹匣供弹的导气式设计才是早期自动步枪的最佳选择。
如果你想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冷门步枪与冲锋枪,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