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大白
读完需要
速读仅需 1 分钟
近年来,保时捷在汽车市场上遭遇了诸多困境,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其曾经辉煌的道路似乎变得不再平坦。
从销量对比来看,保时捷的情况不容乐观。2024 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销量为 226,026 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 7%。而在中国市场,情况更为严峻,1 至 9 月累计销量为 43,280 辆,同比下滑 29%。其中,Panamera 和 Taycan 等车型的销量下降得尤其明显,分别降了 20%和 50%左右。在 2024 年第一季度,北美市场的交付量也同比下降了 23%。销量的大幅下滑直接反映在财报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 285.6 亿欧元,同比下滑 5%,营业利润约 9.74 亿欧元,暴跌 41%,汽车净现金流同比下降 63%。
伴随着销量的下滑,保时捷不得不对经销商网络进行优化,减少在华经销商网点。计划到 2026 年底前将经销商数量从 150 家左右缩减至 100 家左右,多地的线下门店纷纷关闭,如义乌、唐山、郑州等地。这一系列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成本,但也可能会影响到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车主的忠诚度。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也给保时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部分车企在外观设计上与保时捷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引发了抄袭或致敬的争议。以小米 SU7 为例,其自发布以来就备受关注,但也陷入了与保时捷 Taycan 外观相似的争议之中。从车头到车身侧面再到车尾,两者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如低趴的车头、流畅的车身线条、相似的车尾线条以及整体的轮廓造型等。对此,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曾回应称:“对于小米 SU7 和保时捷的相似之处,我认为或许是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这番回应虽然显得高情商,但也侧面反映出了这一问题的存在。
除了小米 SU7,其他一些中国新能源车企的部分车型在外观上也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有些设计元素与保时捷等豪华品牌有相似之处。然而,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不断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保时捷的市场份额。一方面,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满足更多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中国车企的发展速度较快,更符合当下消费者对于智能出行的需求。
保时捷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的代表,一直以来以其精湛的工艺、卓越的性能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然而,面对如今市场的变化和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保时捷需要加快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步伐,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同时,中国新能源车企也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设计,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竞争力的产品,真正实现走保时捷的路,并且让保时捷无路可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观的相似上。只有这样,中国汽车工业才能在全球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参考资料
《保时捷,断腕求生?外资豪华车,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证券时报
《保时捷的困境和 BBA 不太一样》汽车产经
《保时捷被迫拯救在华业务》界面新闻
《保时捷中国 CEO 潘励驰:不会“以价换量” 将重启“进击模式”》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