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还要谈论大鲍岛?
2012年起,Philipp DEMGENSKI以大鲍岛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民族志田野调查。2024年3月,这一围绕大鲍岛展开的人类学研究以专著《Seeking a Future for the Past: Space, Power, and Heritage in a Chinese City》的形式由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出版。9月22日下午2:30,德国人类学家Philipp做客良友书坊·塔楼1901,分享大鲍岛观察十二年的经历、感受与思考。德国人类学家Philipp的大鲍岛观察十二年
分享嘉宾
对谈嘉宾
时间
地点
报名方式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作者运用人类学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讲述了青岛市大鲍岛区域近十年缓慢、碎片化的变迁过程,为读者呈现了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同群体的观点与经验,尤其描述了诸如外来务工者等边缘群体的声音与经历。本书还剖析了导致城市发展瓶颈的结构性原因,同时权衡遗产保护的利弊,审视“保护”这一概念对不同群体的意义与影响,揭示城市化改革实践中的多重挑战,以期探讨如何更好地管理未来的城市发展。https://www.fulcrum.org/concern/monographs/3f462818p
分享嘉宾
Philipp Demgenski,人类学家。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博士,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普所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城市人类学,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智慧城市与技术变革。
对谈嘉宾
邓夏 ,八零后,青岛人。青岛城市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史、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方面的教学,自2011年起常年致力于青岛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研究,关注青岛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尤其是青岛里院文化,在2013年出版的《大鲍岛——一个青岛本土社区的成长记录》一书中承担第五篇章的撰写。近年来关注建成环境中的城市与建筑设计,着眼于从对策与可能性的角度探讨历史环境与文化遗产动态的发展与保护。王栋,青岛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研究学者,青岛市南区政协人文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青岛市孔子文化交流协会会员。近年来,致力于青岛的近代城市发展、历史建筑勘误考证、外籍侨民在青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曾在全国及地方刊物发表多篇相关文字,著有《青岛影像一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