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良友展讯 | “大学百年”——私立青岛大学的因缘脉络文献展

美体   2024-11-09 15:33   山东  

1924年,青岛第一所由中国人设立的高等学府——私立青岛大学开学。热忱的教育愿景,恰逢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一座大学的命运轨迹,却在坎坷流离中不断延伸出新的生机、新的转折、新的前途,以及新的希望。
而今天,回首百年来路,除了依然伫立在海大校园中的旧校舍,历史烟尘中的一张张面容,也仍然在老照片和旧书信中鲜活着,精神不朽,理想不灭。
11月10日“大学百年——私立青岛大学的因缘脉络文献展”将于良友书坊·中心店开启,本次展览不设开幕环节,欢迎随时观展。


 展览时间

2024.11.10 - 12.10


展览出品

良友书坊文化机构


展览策划

青岛文学馆

目录

1. 前言·“大”学之梦
2. 幸运 在遗憾的尽头——信札收藏感言
3. 部分展品




前言 · “大”学之梦
文/臧杰
一百年前的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一百年后,中国海洋大学以之为“建校”起点庆祝百年华诞,其间最大的理由,并非连绵不断的学科与学术肌理,而是那片旧学校的校舍,还在“海大”的怀抱里。
私立青岛大学,并非青岛大学事业的初始;1909年创设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是最早的大学,只不过创办这所大学,是德国殖民者的意思。这所学校64万马克的开办经费,德国政府支出60万,清政府协筹剩余的4万,常年经费大半也由德国支付。
大学的创办建议,是青岛民政长官和德国驻华公使提出的,取得了主管青岛事务的海军主官的赞同,但胶澳总督却只想办职业学校,因为在他看,办大学并不实惠,地方的代价是巨大的。结果,还是海军主官力推此谏,决定了大学的建成。然而,总督的实用主义并未因此而改观,他试图向大学渗透自己的技能教育理念,只是教授们不买账,他们主张独立自主、学术自由。最终的结果,正是教授们的罢教事件加速了总督的去职。
这件历史公案,既隐藏着海军主官的大学认知,还包裹着德国国会更为长远的政治谋略。在他们看,晚发先至锤炼教育,才是传播德国精神和德国知识的绝佳路径。
及至日本人用枪炮和人海战术赶走德国人、强占青岛,“德华大学”也就折翼而终了。
私立青岛大学的建立,同样包含着早期建议人的“政治谋略”,作为教育部特派员,李贻燕看重的不仅是青岛的山明水秀,“诚理想的文化都会之惟一候补地”……在他看来,“中央政府应于青岛设一国立大学,不特可为收回青岛之一大纪念,而齐鲁于中国历史上为圣人之邦,阐扬文化,昌明教育,亦国家应负之责任也。”

私立青岛大学校址平面图

较之于别拗的胶澳总督,来青岛主持政务的高恩洪赞同李贻燕。故而,他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主导了私立青岛大学的创设,只不过,大学的开办经费完全自筹——“经常费由督办公署、胶济铁路局补充,青岛绅商捐助”。
高恩洪的这一轮“政治谋略”,不仅标举了教育大义,其实也连通了政商,呼应了民意,并为绅商的身份转换找到了媒介。遗憾的是,高恩洪在大学开学不久,就在直奉军阀的对决中离职。继任者无论临时掌校的孙广钦还是掌校四年的宋传典都挣扎于办学经费的泥泞中。强调学科注重地方与社会之需的宋传典,在原工科、商科的办学基础上,开辟了铁路管理科,倒是和前胶澳总督的动机有几分相像。

私立青岛大学一览

但这并没有能够拯救私立青岛大学,直至学校濒临停办前,“全体师生”还到市政府请愿,呼唤“青大的新生命”——改设为市立青岛大学。而1929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即合议取消私立青岛大学。在同步改组省立山东大学的过程中,来青岛考察过的蔡元培建议这座新“国立”大学应设在青岛。他既兼及了青岛作为特别市的地位,也看重青岛比及四省通衢、战略必争的济南更为“单纯”的政学关系。他致信吴稚晖请其代催经费时写道:“青岛之地势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

蔡元培  蒋梦麟

担任筹委会委员的蔡元培,可以说不仅承担了物色校长、奔走经费、题写校名等事务,还与李石曾、宋春舫、蒋丙然等人随后在倡建中国海洋研究所的同时,为中国三期海洋科学研究做了规划。

1929年6月20日,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就职典礼

而杨振声的走马上任,在国立青岛大学承续、力倡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之“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自不待言。
至此,青岛走过了由“华洋合办”到“自办”,由“私立”到谋求“市立”再到“国立”的大学营构路径。此间,自然也寄寓了大学办学理想的多样实践。

改为国立以后的青岛大学

从中可以发见的是,大学的指向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和学术理想,它与家国、地缘政治甚至地方建设,一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学之大,不仅仅是规模之大,更有着格局之大、视野之大、精神之大等在内的多维内涵。
青大旬刊成立纪念摄影


青大旬刊封面

可以说,自国立青岛大学之后,青岛“大学”的存续变动,一直也未曾疏离于这一主题。包括1958年山东大学的离青迁济,都是城市政治地位下沉的结果。而今,百年回首,抚今追昔,或该有更为清晰宏大的认识吧。

展览说明 


本次展览意在诠释私立青岛大学到国立青岛大学的发生与变动,受益于刘宗伟、刘逸忱、李明等学者的文献爬梳,同步展出青岛收藏家王鹏先生部分关涉两校和山东大学的文献以及先生手迹,以呈现历史的厚度与温度。特此致谢。






收藏家简介

……


王鹏,收藏家,1959年9月生,原籍日照五莲,自青岛海关退休,长期关注地缘文化史,结集有《边缘纪事》,曾被评为青岛市十大藏书家。


幸运 在遗憾的尽头——信札收藏感言

王鹏/文

能与学富五车、生动有趣的人为伍
当是人生一大幸事
有一些机会
我们赶上了
更多的
没有赶上
余生也晚
失去很多机会
山东大学搬离青岛
带走很多机会
也许,换一种思路
也是一种
机会
写信
是一种流行数千年的
生活状态
这种状态
已经
濒临死亡
我想挖掘这已稀缺的
资源
挽救
那些残缺的记忆
于是
就有了
三十年的
寻觅
三十年的
喜怒哀乐
那些课堂上的
口若悬河
书卷里的
高头讲章
在我的书箧里
上演
幕后花絮
说着家长里短的
曾是心中的偶像
我与一群有意思的人为伍
黑夜里
我们像朋友一样交流
白天
我开始用多种角度
观察这个世界
我很幸运
我的幸运
是耐心与机缘的邂逅
由无言的风度撑起
不是偏心
还有很多大腕
我非常想
将其
迎入帐中
怪只怪囊中羞涩
留下了许多遗憾
当然  遗憾更大的还是那个离我们而去的大学
那个大学
带走了一群人
带走了一个时代
今天
我们以这种方式
纪念私立青大创立一百周年
向那些模糊的身影
表达我们的敬意
我想告诉那些曾在八关山上
流连的人儿
在离别的日子里
有人时时
把您
想起









部分展品



杨振声先生信札

1930年6月入职国立青岛大学,校长


臧克家先生信札

1930年入读国立青岛大学,学生


吴伯箫先生信札
1931年9月入职国立青岛大学,事务员

萧涤非先生信札

1933年8月入职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杨向奎先生信札

1946年入职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



赵俪生先生信札

1950年入职山东大学,任教于历史系


朱树屏先生文献

1947年入职国立山东大学,水产系主任、教授



赵纪彬先生文献

1949年入职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



郑鹤声先生文献

1951年入职山东大学,任教于历史系






良友书坊
良友书坊文化机构:诗书,艺术,创意,生活。(中心店: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5号东门 0532-82863900;塔楼1901: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5号南门F4塔楼 0532-66772799;青岛文学馆:青岛市南区湖北路5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