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时代的诗歌精神 | “跨越山海 宜诗宜友” ——2024年中韩诗人青岛交流会回顾

美体   2024-11-16 10:04   山东  

2024年11月12日,由青岛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青岛文学馆承办的“跨越山海 宜诗宜友” ——2024年中韩诗人青岛交流会拉开帷幕。

前韩国文化艺术院院长李根培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自古以来,韩国与中国在文化上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表示:“我坚信,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韩国与中国更应该携手并进,共同面向世界,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去迎接人类文学的新早晨。”
前韩国文化艺术院院长李根培
开幕式上,韩国诗人代表李建清、尹锡山分别朗诵了诗作《山羊》《暴风雪》,中国诗人代表臧棣、谢颐城则奉上了诗作《时间的秘密》《神圣的狂喜》。同时,鲁迅文学奖得主臧棣以《以诗为邻,重塑诗歌的友谊》为题,做了主旨发言。

臧棣谈到,作为生活景观的诗歌文化,在时代的屏幕上,常常显得游移模糊。“从诗和人,诗和生命更深切的关联看,更艰巨也更有责任感的态度是:以诗为邻,将诗歌从生活的阴影从时代的边缘,慢慢邀请到生活的日常性中,用诗肯定生命的审美,不再放任野蛮的力量恣意割裂诗和生存的关系。如果足够幸运,我们应该重塑诗对生命的启发,诗对人的形象的召唤。”
活动期间,中韩两国诗人在青岛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对话与互动,以诗歌相聚,共呈澎湃。11月13日上午, “东亚诗歌写作的未来可能性”专题研讨会与媒体见面会在良友书坊·塔楼1901举办,中韩诗人代表围绕“中韩诗歌的地缘特质”、“区域与世界:东亚诗歌的公共指向”、“AI时代的诗歌创作趋势”等议题展开研讨,以发言和对话的形式跨语际交流,寻求共识,也辨析差异,彼此学习,也相互创造。

韩国檀国大学聘请教授、韩国文化技术研究所长、诗人朴德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鲁奖诗人臧棣,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鲁奖诗人路也,青岛本土诗人、学者谢颐城分别做了主题分享,对当代中韩诗歌创作现状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各有见地的阐述。
韩国檀国大学聘请教授、韩国文化技术研究所长朴德奎首先进行了“人工智能时代,为实现‘恨’和‘您’的全球性指标”为主题的分享。他从韩语造字法切入,就独属于韩语语境下的“恨”与“伊”在诗歌中的表达,解析了其意义特征及在文学艺术上的应用倾向,以及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新发展和新内涵。

韩国檀国大学聘请教授、韩国文化技术研究所长朴德奎

诗人臧棣阐释了他眼中的“中韩诗歌的地缘特质与现代性”,在他看来,新诗100年前需要解决诗歌的主体性以及文体问题,而追求现代化及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历史条件。中国新诗经过百年的实践,在追求诗的现代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近代史上,东亚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欧美文化影响,在当今西方诗人的眼中,东方诗歌的“独特性”,仍然是要打个问号的。臧棣认为,中韩诗歌面临着共同的问题,需从更自觉的文学意义上找到归属感或文学根基。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知识分子写作”代表诗人,臧棣

诗人路也分享的主题是“区域与世界:东亚诗歌的公共指向”。她从童年生活讲起,谈到自己如何经历了女性身份带来的困境,又是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逆反心理,开启了最初的女性意识,最终走上了文学之路,并致力于在自己的创作中纠正这种不平等的语言。路也认为,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都受儒家文化影响,女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面临的困境比男性多,两国的女性写作具有共同的指向。要改变这一局面,任重而道远,还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女性写作的代表诗人与小说家,路也

诗人谢颐城针对“AI时代的诗歌创作趋势”作了主旨发言。他从自己对AI的应用经验谈起,讲述了AI软件在诗歌翻译、诗歌研究方面的强大力量,也感慨地提到,AI对于现代诗歌的分析能力已经超越绝大多数的人,包括诗人。“AI的分析能力第一,翻译能力第二,创作能力等而下之。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利用AI进行现代诗研究应该是大有前途的。但与此同时,也为我们的创作提升了要求,AI的诗歌创作超越了绝大多数平庸的诗歌写作者。”谢颐城举了2016年阿尔法狗战胜韩国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案例,提醒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狼就真的来了。”

八十年代朦胧诗代表诗人,青岛现代诗潮的引领者,谢颐城

青岛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高建刚结合中韩诗歌的地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1300多年前新罗人崔致远就曾西渡入唐,在中国待了16年,学习大唐经典并做了唐朝掌管文书的官员。他从青岛回新罗时,曾在大珠山写下十首诗。此次中韩诗人交流会在青岛举行,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在高建刚看来,中韩两国诗人语言不通,是交流中的窘迫状态,但也是一面窗子,“可以打开看看里面的内容”,他认为,正因为有语言的隔阂,才更有神秘感——“母语的束缚太大了,但一个优秀的诗人往往能挣脱母语的束缚。”

青岛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高建刚

13日下午,在“PLUS ONE”诗人新作分享会暨读者见面会上,韩国著名诗人金秀福、柳子孝、吴世荣与现场读者分享了各自的诗作。吴世荣表示,自己曾在西安、敦煌乃至中国的沙漠游历,“根据这段经历,我创作了诗集《寻找金羊毛》,这些诗是我亲自走了丝绸之路、了解欧亚文化交流史之后的创作,我非常荣幸以中国为素材创作了一部诗集。”
韩国诗人金秀福

韩国诗人柳子孝

韩国诗人吴世荣
中国诗人臧棣、路也分享了诗歌新著和创作经验,并围绕着韩国的“诗歌一体”观念,与韩国诗人柳子孝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诗歌究竟需要“吟唱”还是“沉默”?是用来“念”还是用来“看”?各种观点的碰撞,和各种理念的交流,令这场分享会的气氛变得愈加活跃。

臧棣(右)、路也(左)

分享会最后,青岛90后诗人霰忠欣进行了即兴发言,阐述了AI时代的写作经验,希望在信息的滚滚洪流中,我们都能珍惜“真实的雪花落在脸上的冷冽诗意”。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博士霰忠欣

夜幕降临,中韩两国诗人同赴晚宴。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曹永刚代表主办方进行了致辞,表示:“今天在这里的每一位诗人,都是自带光亮的星辰,希望每个人的光亮汇聚在一起,在这个美好的秋天,照见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也辉耀中韩诗歌的共同未来。”
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曹永刚致辞
本次活动,韩国百年药企——柳韩洋行的中国公司柳新(青岛)健康有限公司为诗人们准备了精美的伴手礼品。青岛市玉龙春酒厂有限公司则为晚宴提供了餐叙用酒,诗酒相佐情更浓,“跨越山海 宜诗宜友”的主题,就在举杯言欢的那一刻,绽放出别样的欢欣。
交流会期间,中韩诗人们还共赴“我今东海上”崂山对话、“东腔西调”岛城漫步等采风活动,看山石奇观、望梦幻大海、瞻文物古迹;领略老城的红瓦绿树、海派风貌,并感受新城的帆桅碧波,以及宜居青岛的都市格调,诗人们在采风的同时,进行了即兴创作,为青岛留下了更多的美好诗篇。

当下的时代,是对话的时代,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对话和思考永远是人类彼此连接,彼此理解的基础。而诗歌作为文学语言的尖端体现,始终是文化的见证,更是人的见证。写作是个人化的行为,但其文学意义与公共指向,仍然渴求着跨地域、跨民族、跨语言的交流和分享,唯有进行能量的交换,才能促进文化的繁荣生长。
2024年中韩诗人青岛交流会,不仅是对诗歌艺术的崇高致敬,更是对两国诗歌的传承和弘扬,以及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深刻认同。从两国诗人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性魅力,也感受到了东亚诗歌的共同精神。从语言立场到精神追求,从文化传统到现实经验,通过诗歌,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现实,也理解这个世界。

延伸阅读:
11.13 “东亚诗歌写作的未来可能性”专题研讨会 | 2024年中韩诗人青岛交流会启动
跨越山海 宜诗宜友 | 11.13 “PLUS ONE”诗人新作分享会暨读者见面会

良友书坊
良友书坊文化机构:诗书,艺术,创意,生活。(中心店: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5号东门 0532-82863900;塔楼1901:青岛市市南区安徽路5号南门F4塔楼 0532-66772799;青岛文学馆:青岛市南区湖北路5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