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贾珺携新作《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做客良友书坊·塔楼1901,以“木头打造的奇迹”为题,讲述不同时代的中国顶流古建筑故事,为读者更好地认识与理解建筑之美提供专业视角。
法国作家雨果曾将西方建筑比作一部“石头书写的史书”,在贾珺看来,中国古建筑更像是一曲“木头谱写的乐章”。他说,与西方建筑的砖石结构不同,对于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古代主流建筑而言,木头始终是真正的灵魂和主角。主讲人:贾珺(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
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以遗迹复原图例为证,贾珺向读者分享了以木头作为核心骨架营造房屋在中国历史之悠久。至于古人为何如此坚持木质建造?他认为,尽管针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中国木材资源丰富而石材相对缺乏,也有人认为是受到阴阳五行观念和‘木德参天’思想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古人将木材的优良性能发挥到了极致”,这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将古建筑的木结构看作“一个复杂化的超级乐高”,鼓励用欣赏人的眼光来认识古建筑的外观,在分享会现场,贾珺通过形象化的比喻为读者理解古建筑提供亲切视角。他说,“屋有三分,‘上分’指屋顶,‘下分’指台基,‘中分’就是屋顶和台基之间的屋身”,如果我们用人来作比喻,“台基就相当于人的脚,屋身好比是腿部、躯干和手臂,屋顶则很像一顶大帽子”,几乎所有的古建筑都包含这样区划分明的三个部分,整体与各个部分之间形成相应的比例关系,“既保证了结构的合理性,又带来优美的造型”。“墙倒屋不塌”,从专业角度出发,贾珺还介绍了木材在古建建造过程中的科学分工、搭建方式,以及斗拱、栏杆、门窗、木雕等不同构件的功能所在与美学趣味。他提到,与西方建筑带给人的那种墩实的体量感不同,中国古建有着强烈的线条之美,这种独特的美感与汉字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主要的木构件,基本可以用书法汉字的点横竖撇捺去替代”。近来,游戏《黑神话·悟空》在互联网引发热议,随之而来,出现在游戏背景中的古刹、古塔、牌楼、石窟、石刻与雕塑等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从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大殿、1937年由梁思成与林徽因发现的佛光寺大殿、位于河北正定的隆兴寺摩尼殿,到为众人所青睐的应县木塔、山西芮城永乐宫无极殿、北京紫禁城、天坛祈年殿,为满足古建爱好者的好奇之心,现场,贾珺悉数了从唐代至明清不同时代的古建代表,与它们的建筑特色、人文故事。到底谁才是中国顶流古建筑?贾珺表示,如果一定要选,“应县木塔是我心中的NO.1”。作为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纯木构的古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古老、最高大的木质塔楼式建筑,“其地位可与西方哥特式教堂相媲美,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提及《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贾珺说,这本书的创作初衷在于想要创造一个契机,让更多的年轻读者能够跨越知识的门槛,靠近并认识中国古建筑。在他看来,古建筑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而且“好玩、好看、好学”,与科学、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鼓励大家“以探索的心态”去发现古建筑之美。同时,他希望能够通过书中提供“相对准确的知识构架”为读者搭建一个通道,自此开启更多的主题阅读与实地探寻,进而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建筑。
嘉宾:袁涛(青岛农业大学教师)
作为一名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嘉宾袁涛表示深知中国古建筑这一宏大知识体系的博大精深。在他看来,呈现给非专业领域读者的中国古建筑书籍,“不仅要确保书写内容学术层面的精确性;更要兼顾表达的趣味性与阅读的流畅感”,创作起来极具难度。“在《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中,我切实感受到了贾珺教授的学术深度与广度以及文字书写的功底。一方面,他依靠深厚的专业积累与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将恢弘复杂的中国古建筑知识与专业审美以相对平实的语言风格娓娓道来,有很强的可读性;另一方面,这本书又融合了汉字、成语故事与诗词名篇,在读者熟悉的知识体系中,呈现中国古建筑与传统文化之间妙不可言的精神共振。”现场,袁涛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他也表示,《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不仅适合非专业领域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对自己这样一位从事专业教学的人而言,也极具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从栈桥回澜阁、天后宫到水族馆、湛山寺,结合青岛城市的源流与建设,袁涛也与读者分享了在地建筑中的古建筑基因。《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
*良友书坊签名本在售*
《给孩子的中国建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孩子遍览中国建筑的不同侧面,学习中国古建筑知识的同时,亦领略中国古建筑之美。全书分为10章,前三章先从整体上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从第四章开始分门别类,从宫殿、坛庙、陵墓、宗教、佛塔、住宅、园林等七个方面,带孩子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不同侧面。
读完全书,孩子可以对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一个全景式的、总体性的认知。与此同时,全书紧密结合历史讲建筑,给了孩子一个很好的认识中国历史、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让孩子经由建筑,进入了一幅恢弘壮丽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卷。
此外,全书包含16幅已湮灭古建筑复原图、30幅精美手绘,涉及全国76个地区218座古建筑,可以让读者直观、全面地了解中国建筑面貌,具可读性。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