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地域风情的文化名片
主办单位:寻乌县文化馆
刊名题字:赵永金
微刊期数:【第1259期】
秋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竹竿上的秋天
文/刘峰
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住在山里的好处,是山里有赏不尽的风光,一到秋天,有打不完的果子。
“吱呀——”清晨推开院门,山峦仿佛排浪卷涌而来,一汪蓝晶晶的玻璃般透明的天空下,远远近近的数不清的果树,呈现一种油画般的暖色调,绚丽、沉凝、静美,层层叠叠,斑斑斓斓,醉人的果香,沁人心脾,惹得人心酥酥、手痒痒。
在山乡,最常见的是枣树,前庭后院,墙角篱边,常常见到它们的身影。随着季节走深,铁青色的枝条上,叶子开始稀疏发黄,露出鸽子蛋般大小的枣子,圆润、饱满、喜庆,特别是被秋光染就的一枚枚枣红,于黛瓦、青砖、土墙的烘托下,红得格外醒目、纯粹、撩人,倘若不打上几竿子,真怕辜负了这个秋天。
俗语云:“有枣无枣,打上三竿子。”此话,有一定的道理。不信,你就朝枣树举起竿子,即使闭上眼睛胡乱打上一气,也会有枣子簌簌而落,打在你的身上,酥酥麻麻,像电流一样袭过;坠在你的脚畔,弹跳着、滚动着、旋转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让人禁不住大呼小叫。
但万事皆有学问,打枣也不例外。会打的人,不但打得多,而且不伤树。这得靠巧劲。前人总结出八个字:“先摇后打,先高后低”,你得准备两根竹竿,将其中一竿绑上弯钩,用它钩住枣枝,轻轻摇晃,然后用另一根竿子打枣,高举轻落,“打一竿,晃三晃”,轻轻巧巧地将枣子震荡下来。
在我的印象中,村东头的那一片枣林,一到金秋,当打过几场霜后,一片红彤彤,远远看去,像燃烧着一抹绯霞,如笼罩了一团红雾,有一种夺人心魄之美。每一年中秋,村里会举办一次“打枣节”。一时间,枣林里人头攒动,人潮黑压压一片。从树上漏下的斑斑点点的金光,在人们身上跳动着,红通通的枣子,仿佛一颗颗美丽的红宝石,映得一双双眼睛熠熠发亮。
“开始——”随着村长一声令下,只见上百支竹竿从人们的肩头卸下,齐齐扎扎竖起,“唰唰唰——”霎时,头顶仿佛滚过一阵轻雷,恰似下一场缠缠绵绵的红雨,俨如一场丰收的交响乐正在激情演奏。特别是小孩子,一边打,还一边唱:“竹竿尖尖,红枣艳艳;竹竿弯弯,红枣圆圆。”此情景,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被打落的红枣,被一双双手捧起来,装成一筐筐、一篓篓、一担担,被抬往村中央的打谷场,堆成一堆堆红艳艳的小丘,宛如一座座活火山!
禁不住诱惑,塞一枚枣子在嘴里,轻轻一咬,感觉一缕甘甜、香酥、爽滑之感,霎时驻在舌尖,让人陷入美味的沼泽中不能自拔,于是囫囵吞下一枚又一枚,一边吃,一边感恩上苍将自己生在山乡,能痛痛快快享受秋天慷慨的馈赠。
丰收的枣子平分后,被家家户户用坛坛缸缸贮藏起来,成了日常美食。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常常用枣子做糕点、包馅、煲粥、煨汤,给清贫的乡间生活平添了一抹清欢,于逢年过节成了一种喜庆的点缀。古人云:“药食同源”,其实,红枣还是一味药材,具有健脾益胃、养血安神、养颜美容、抗氧化等功效。
红枣,最受欢迎的时分,当属于山乡一对对伉俪喜结良缘之时。由于“枣”与“早”谐音,寓意早生贵子。鞭炮声中,人们捧出一把把又大又圆的红枣,欢天喜地撒在新人的床被上,祝愿新人恩恩爱爱,甜甜蜜蜜,生活美美满满,日子红红火火。
总有一些枣子零落在枝头,就留给候鸟们过冬吧!瑞雪飘飘里,只见门前的枣树上有喜鹊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叽叽喳喳,内心会收获一份别样的欢喜!
二
袅袅秋风起,山中板栗香。耳畔,又传来了松鼠“唧唧”的叫唤,仿佛在提醒乡亲们:“该打板栗了——!”
趁节假日,我和同伴们顶着草帽,戴上手套,穿上长衣长裤,各自扛着长长的竹竿、拎着柳筐,在村口集合,沿着一条蜿蜿蜒蜒的山道,有说有笑有唱,朝着山中进发。
山深多杂树,树树皆秋色。可这难倒不了大家,眼尖的孩子,只要发现树梢挂三五成团、黄绿相间的刺球儿,其中有的咧开了嘴,露出圆润饱满、油光发亮的栗籽,就发一声喊,大家就一窝蜂围上去。
寂寂秋山,因一群孩子,仿佛从沉睡中醒来!
打板栗有一个口诀:“一摇二踹三用竿。”在山里长大的孩子,皆是攀爬高手,只见胆大的孩子“蹭蹭蹭”像猴子一样爬上树,随着一声:“开始摇了,大家注意,别砸着啦!就开始抱着一根结满栗子的枝条,如同元宵节舞龙灯似地摇。
直摇得,满地的阳光狂乱跳舞,一时间,像下了一阵黄绿色的雨,不!确切地说,是冰雹。树下的孩子,顿作鸟兽散,一时没戴好草帽,且躲闪不及的,不小心被刺球儿砸中,疼得“哇哇”大叫,夸张的表情,惹得树上树下的伙伴们哈哈大笑。
对于成熟度不够、不容易脱落枝头的栗子,大家开始用脚蹬踹,随着一声“开始——”大家一起发力,只见板栗树像触电似的,颤栗了一下,又一批板栗脱离母株,“扑簌簌”掉落下来。
仍有一些板栗挂在树上,像一闪一眨的星星,挑逗着大家的眼神。只见一枝枝竹竿纷纷举了起来,朝着那些“顽固”的板栗,敲打起来。为了不伤着树,大家采用旁敲侧击、刚中带柔的方式,通过巧劲形成了一种颤栗,让栗子痛痛快快脱落。
有意思的是,松鼠们见我们闯入它们的“领地”,有的顺着树身溜下来,有的则直接从树头跳下来,有的则弓身翘尾跃向另一株村上,流线型的小小身子,是那么的美丽、轻盈、灵敏。
听大人们讲,松鼠是这里的“山神”。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一年大旱,山中闹饥荒,山里能吃的,都被山民吃净。绝望之际,一群松鼠却逃难至此,正好充饥。就在此时,一位黄须葛衣、手持拂尘的老道恰好路过此地,劝道:“不要伤害无辜,天理轮回,自有好报。”人们听从劝告,放弃了捕杀。果然得以应验。来年春天,荒山野岭长满了板栗苗,几年后,树上结满了果子,人们不再为饥荒发愁了。
原来,这漫山遍野的板栗树,竟是松鼠所“栽”。这群小精灵,可是收藏高手,大雪来临之前,它们从远山衔回板栗籽,藏进地洞、树根、岩缝……藏着藏着,竟将食物遗忘了。结果,在春雨的浸润下,这些种子开始发芽,渐渐长大,成为天然“粮仓”。
感恩之下,每打一株树,我们总要留一些板栗在树梢,让“山神们”好过冬!
不觉黄昏悄至,鲜红的日头衔着山峦缓缓西坠,桔红色的晚霞涂在板栗树上,一派静穆,满目辉煌,仿佛在静静燃烧,宛如一代油画大师梵高笔下鲜艳的暖色调。我们抬着一筐筐丰盛的果实,依依不舍朝着袅袅炊烟走去。
转眼一晃,中秋来了。
一团圆月照千里,打谷场上,坐满了赏月的人。一张张桌上,摆着月饼、汤圆,以及板栗制作的美食,其中,有我最爱吃的栗子糕、栗子羹、糖炒栗子,还有蒸栗,味美诚如古人所云:“山家蒸栗暖肥也,嫩也,暖也,尽栗之长,非老饕不知。”
一时食不完的嫩板栗,可悬于檐下,成为“风栗子”,冬日围炉看书,饿了,“嘎嘣”咬一口,清凉甜润,有水果味。
古人云:药食同源。《本草纲目》记载:“栗咸,温,无毒;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可治筋骨断碎、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肿痛瘀血;生嚼涂之,令人肥健。”《千金方》云:“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今又逢秋。月出夜静,一个人在山道散步,只听见“扑簌”一声,一团苍黄的影子从枝头坠下,俯首一瞧,哦,那是一枚山栗。它落在草丛里,宛若一只小松鼠,睡着了。
——它,是在提醒我打秋吗?可我儿时的伙伴们,你们如今在哪里?!
三
“白露到,竹竿摇,小小的核桃满地跑……”一俟白露时节,故乡的核桃又该成熟了,在我的梦乡深处,又响起旧年打核桃的歌谣。
核桃树,生长在村后的山里,很有些年头了。俗语云:“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得九年。”这些核桃树,有的是人栽,有的是野生。粗者,如水桶,由于岁久年深,攀上了苍藤野蔓;细者,生在岩隙里,那是风、或小兽播下的种子,见雨即生,见风而长。
平时,这些果树是寂寞的,不大引人注目。然而,一到秋天,当累累的果实缀在枝头,立即吸引了大人小孩的目光,成了人们眼中的“摇钱树”。
在我的印象中,那年代外出打工的人很少,一到打核桃时节,山谷里不时传来“啪啪啪”的打核桃的声音,在寂寞的乡间回荡着,传得很远很远。一听到这个声音,大家心里明白,该出动了,不然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此时节的核桃树,最好辨认。当看见青色的鸡蛋大小的果子缀在枝头,沉甸甸地迎风摇曳,十有八九是核桃树。“白露白露,核桃撑破肚。”当再近些,只见有些成熟的果子,青皮裂开,露出金黄色的果核,确认是核桃树无疑,于是开始爬树打核桃。
上树打核桃,是一桩比较危险的活儿,需要脚力稳、膂力强、眼力好。只见一个“孩子王”平地跃起,双手抱住树身,一纵一纵向上蹿,身手敏捷如猿猴,到了树上,他接过伙伴们递来的竹竿,如履平地一般,在一根根枝条上行走,当喊一声“开打啦——!”一竿子下去,核桃簌簌而落。
打核桃是一桩技术活,须用巧力,切忌蛮劲,事半功倍,而且不伤树。当遇上炸了壳的核桃,将竹竿轻轻一触,它们就乖乖掉下;当看见青幽幽的、未炸壳的核桃,须狠狠打下去,让它们脱落枝头。往往一天下来,打核桃的人,会手酸臂麻,如坠千斤。
往往,趁树上打核桃人稍憩的间歇,我和小伙们们蜂拥而上,将一枚枚青莹圆润、玲珑可爱的核桃拾进柳筐,连草丛、石隙、树根等处也不放过,一边捡,还一边唱:“白露到,竹竿摇,小小的核桃满地跑。”在捡拾过程中,难免会接触核桃皮的汁液,由于有时忘记戴上胶皮手套,当时间一长,一双白嫩嫩的小手会次弟染成淡青、青绿、青黛、乌青,需要一两个月才能自然褪去。
打核桃,难免会被砸中。有一次,在弓腰捡拾核桃中,偶来一阵风,将头顶的草帽吹落,同时,吹落了高树上的核桃。只听见“咚”地一声,那一枚核桃砸在我的头顶,霎时,仿佛一缕电流“嗡”地袭遍全身,懵了几秒过后,感觉头顶开始胀痛了起来。伙伴们见了,围了上来,经查看,发现头顶慢慢“长”起了一个核桃大小的肉包。好在没有破皮流血,后经当地诊所检查后,发现无大碍。大约一周后,这肉包儿竟慢慢消失了。
有了前车之鉴,再在核桃树下劳作时,我会系好“安全帽”。
新摘的青皮核桃,被搬回来后,堆在家家户户的院子里,像一座座小山丘。丰收的喜悦,整天挂在人们的脸上。为了提高剥核效率,青皮核桃先要用艾草或细沙“捂”上几天,待青皮变软发酥,再用小木槌一敲,核桃就会从紧裹着的青皮里跳出来。当再敲下去,“喀嚓——”白白胖胖、香香糯糯的核桃仁呈现在眼前,赶紧用小嘴去接,轻轻一咬,只感觉一缕山秋特有的香脆嫩爽的味道驻在舌尖,令人颊齿生香,回味绵长,百吃不厌,一生难忘。
趁天晴,家家户户将洗净的核桃摊在芦席上,晾晒在院子里,只见蓝莹莹的秋空下,一片片灿烂金黄,成了山乡一抹特有的风景!
不知不觉,中秋节到了!
母亲除了打月饼,还做核桃酥。首先将核桃仁烤熟,放凉碾碎备用;然后将面粉和小苏打混合,加蔗糖与蛋液,并淋上一匙猪油,倒入碎核桃仁,搅拌均匀,揉成面团;最后揪下一小团一小团作剂子,拍成扁圆,贴在炉内慢慢烤。当见此酥色泽变成金黄,香气四溢,轻轻取出。当咬上一口,内酥外脆,香甜可口,成为了中秋佳节一家人的最爱。
当然,节日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核桃炒肉片、核桃炖鸡汤、拔丝核桃等美食,让长大后成为游子的我,无论走在哪里,都忘不了家乡,忘不了妈。
——多想,多想早早回到故乡,唤上儿时的伙伴,再去山中打一回核桃,美美品味一下往日纯真而欢乐的时光哟!
【作者简介】
刘峰, 男,七十年代生人,笔名颜紫、宇原。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刊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农民日报》《长江文艺》《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松江报》《中国民族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累计80万字。
作者简介
稻田收割与文学探讨
追光的人
★
近期文学活动剪影
投稿须知
1.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2.微信投稿(15770744718),邮箱投稿(1554191940@qq.com)。正文必须包含“作品+简介+近照”。本刊禁止一稿多投。
3.编委有权对投稿作品进行修改。
4.赞赏费结算:20元(含)以下的赞赏留作平台费用,20元以上的赞赏全部归还给作者。赞赏以红包形式发放,7日后的赞赏不再结算。
5.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第十三期赞助商
①钟德福赞助500元
赞助单位及个人列表
◆全球通广告有限公司、焦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伟强果业、顾家门业、尚学培训、寻乌冠珠陶瓷旗舰店、澄江佳音琴行、泰丰牧业有限公司、南昌岑峰窖酒总经销、青松文具店、菖蒲百合山庄、顺德敏行书房
◆凌征伟、汤耀荣、陈素芬、谢焕宗、邱东升、黄金星、廖志平、潘志强、陈海琼、朱思远、王佳京、王浩琼、凌天明、骆辉建、罗志疆、赖智明、卢石汉、赖竹林、陈芳、曾慧、钟德福
声明:所有赞助款全部用于出版书籍,或者举办文化活动。
《文化寻邬》编委会
顾 问: 邱东升 刘世群 刘玉平 钟 清
主 编: 谢艳平
执行主编: 刘华辉
副 主 编: 尹 婷 陈润华
微刊主编: 尹 婷
编 委:
王佳京 王金辉 古新星 刘艳红
刘新忠 陈治忠 罗 元 范世娇
赵书周 钟雯静 梅常春 赖文星
(以姓氏笔画为序)
编辑:尹 婷
初审:赵书周
二审:陈润华
终审:刘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