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地域风情的文化名片
主办单位:寻乌县文化馆
刊名题字:赵永金
微刊期数:【第1251期】
在笔尖上起舞
◎何光荣
有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是因为一个名字神往一座山,它就是寻乌八景之一的“文笔秀峰”。此山巍然耸立于寻乌县城正南二十余里的文峰乡境内,名字豪迈又显文雅之秀。我曾多次于县城南望此山,其秀丽尖峰耸拔如毛笔尖,云雾自山体周边向笔尖处飘浮拢聚,如饱蘸其汁,以天作纸挥毫疾书。多么想立于这个笔尖之上,以山为笔,以云为墨,将诗和远方洒泼在这苍茫的天穹之间,于是便动了攀登此峰的念头。念头一起,念念不忘。
文峰乡上甲村民钟金广自小生活在文笔秀峰脚下的打罗石村小组,为人憨诚,家里排行老八,人称八哥。八哥得知我有攀峰之意,主动请缨自当向导。春光烂漫,我和八哥、队友许小书等三人一车,自上甲村圆墩背,经塘肚里取道葫芦岽,直奔文笔秀峰西南山麓的田螺坑。沿途皆为山梯果园,有村民在山里田间忙碌,春节前的那场罕见雪灾,压塌了他们果园的防虫网,客家人都很勤快,不等不靠,自告奋勇将防虫网钢管重新竖起来。山间高大的电线竿子拉着几根飞在天上的电线,仿佛天弦,几只春燕在弦上跳动似音符,弦儿轻颤,弹奏着春耕的乐章。越往山里,路面狭窄起来,山路两旁的绿植密集得合抱一起形成绿廊。车穿绿障至一谷地,此处相对平阔,前面山路越发泥泞,我们决定弃车步行。步行的眼里更加见绿,沿途密密的铁芒萁(当地客家人叫鲁萁)长成了一条条藤蔓,从山顶到山脚垂挂成一面面绿瀑,山林越发密集起来。
峰回路转,文笔秀峰赫然在目!她静静地俏拔于群峰之间,那独特魅力的笔尖,就那样毫无道理的竖向天空。我们激动起来。疾行二里地,至文笔秀峰脚下。但见满眼蓊郁苍翠,此峰别无山路,鲜有人迹。八哥带了一把开路用的弯月柴刀,对着文笔秀峰山脊方向告诉我们,登山要瞄定大山脊梁方向才不会迷路。
我们钻入密密的杂木乱草丛,里面别说山路,植被密集得几无踏脚的方寸之地。八哥拿柴刀拨开层层树枝竹叶,故意弄出声响,他说万物皆有灵性,这是提醒林间的豕兔虫蛇,有人借道。眼里所见是密密的芭茅和小山黄竹,还有好多松树、柯树、樟木、枹树、青构树、橄榄树等,地面上鲁萁遍布,乌木藤和满山香缠绕在树丛中。苏轼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果然雅气十足的文笔秀峰漫山长着许多修长细枝的小山黄竹——山村原来不通电灯时,客家人常燃此竹点灯照明——竹并不高,但是没入其中,其密其长足够让你除了抬头望天,无法更远的看到前面的路景,唯有踩着脚下细密的松针和蜿蜒的鲁萁,贴着坡度往上攀爬。
我征服过很多大山名川,但真正体验爬山,还是这座文笔秀峰,这是真正要手脚并用去爬的,地上满是藤蔓枝丫织就的似有若无的“绿网”,不用奢想拄一根登山杖来节省你爬山的体力,你的四肢在这里都有分工,拨、拉、拽、扯、蹬等动作要协调连贯,靠的是腰力、腕力、臂力、腹力等。眼前的杂树乱草调皮的很,趁你不注意,就会用那带着锯齿的枝条“以痛吻你”,又飞速弹走,要想报之以怨,断其荆棘,又被枝间藤蔓抱腿缠腰,好不容易挣脱,鞋带又不知何时被松开。想拽着杂草借力前跃,身后的藤蔓又直接把你拽回原处。八哥倒是轻松自如,还教我们辨认野猪脚印,并能在山中轻易找到有些年头的树舌灵芝,摘些橄榄果,沿途用柴刀劈枝斩藤,做着一些让我看起来觉得并不明显的记号,说下山时好认路。有时他还要找一棵粗壮挺拔的松树爬上去,矫健如猴,顷刻便至树顶。他说这样可以全览此峰,辨认攀顶方向不致迷路。他是真正的大山之子!
攀登接近一个半小时,至一小峰顶,上面赫然几块巨石,迭垒于松涛之间,石头并不嶙峋,但浑重沉稳,上面石银流痕,石藓斑斑,系典型的上侏罗系碎屑岩浆岩和混合岩沉积地貌。峰顶东南和西南方向各有一棵迎客松,树已枯死,树皮不存,干瘪的树枝还伸张着迎客的姿态。据说原来这两棵树都是常青老树,上甲村增地有钟氏俩兄弟常来此玩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双双战死,从此两树枯死,但枯而不僵,傲立崖际至今。
我们果然在这个小峰顶北面方向发现一道疑似战壕的深沟,用片岩沙土依山垒筑,据说当年上甲赤卫队曾在此阻击北面过来的白匪,战事惨烈,此峰一度成为阻敌之屏障,因此村民又称此峰为“白旗嶂”。
站在白旗嶂峰顶北望,可以看见前面还有一个更高的峰顶,那就是文笔秀峰的主峰了!人不登高,安知一山更比一山高?
从白旗嶂翻越到文笔秀峰顶一上一下不过300余米,但是竹林杂木越发茂盛起来,我们相互拉开距离,以免前行走过的竹子会反弹误伤身后队友;稍隔远些,却又看不到对方,又怕迷路,便时不时喊山呼应,倒也乐寓山间。
中途忽见一横一竖两块世石叠立于山脊松林之间,高大巍立、通体干净,仙风道骨超然脱俗,当地唤为“仙人石”。越过仙人石再往上攀越不过40米,赫然便见主峰了。
主峰之尖其实是一块平整的小场地,略呈椭圆,方圆不过100平米,这个峰顶面积对于山体陡峭、海拔600多米高的文笔秀峰来说,无怪乎就是一枚纤细的笔尖了。
以峰顶为界,峰北侧脉划归文峰乡小布村,刚刚攀爬过来的峰南侧脉为文峰乡上甲村。我们在峰顶正中央圆心地带,发现地上竟然砌了一块巴掌大小的方形水泥砖板,依稀可见“JK 11237”字样,砖板正中位置还植有卫星导航磁铁,这是精准导定“文笔秀峰”位置用的。
登上山顶的感觉极佳,碧空万里,群山独览。放眼上甲柯树塘方向,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示范景观一览无余,山水相依、林田相伴,湖草相映,飘逸如带的彩塑自行车赛道掩映于青山碧水之中。
“愧无生花笔,临风摅才藻”,文笔秀峰名副其实,笔尖所在,郁郁葱葱,远黛近青皆可入画。立于峰巅,四顾群山拱列于下,仿佛县城皆以此峰为朝向,无怪乎这座山城一派盎然生机。“何知人家出贵子,文笔秀峰朝案对”,客家人讲究风水,崇尚文化,对这座文笔秀峰更是奉为神峰,谁要沿山绕一转,或登峰摸一摸笔尖,感觉就会文思敏捷,词人能吟诗,书者会泼墨,画夫善丹青。峰尖北侧往下约30米处有一块空地,这里原来有一座文庙,曾供奉文曲星,为祭祀祈求学业寺庙。虽然文庙遗迹早已荡然无存,但是文笔秀峰依然成为这里客家崇文重教的精神寄托。
见惯了喧闹和呱噪,难得置身在这么一片宁静幽谧的地方,山风从耳边掠过,伴随丝丝鸟鸣虫啾,我的心也在笔尖上起舞,仿佛明白这么一座离城不远的山峰没有打造成人头攒动、喧嚣嘈杂的旅游山水的缘故了。这座当地客家眼里的神峰,文雅风流中保持着原始狂野,庇萌着寻乌这座客家桃源之乡。
“青山作笔天作纸,描绘壮志凌志图”,笔尖起舞之处,客家人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在广袤的赣南大地,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岁月静好的和美画卷。
二0二四年三月十三日记于江西寻乌
【作者简介】
何光荣,1975年8月生,江西余干人,中共党员,硕士学历,江西开放大学学生服务中心主任,2023年7月驻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爱好文学、美术、旅游等,喜欢钻研历史传统文化,致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和传承。
稻田收割与文学探讨
追光的人
★
近期文学活动剪影
投稿须知
1.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2.微信投稿(15770744718),邮箱投稿(1554191940@qq.com)。正文必须包含“作品+简介+近照”。本刊禁止一稿多投。
3.编委有权对投稿作品进行修改。
4.赞赏费结算:20元(含)以下的赞赏留作平台费用,20元以上的赞赏全部归还给作者。赞赏以红包形式发放,7日后的赞赏不再结算。
5.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第十三期赞助商
①钟德福赞助500元
赞助单位及个人列表
◆全球通广告有限公司、焦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伟强果业、顾家门业、尚学培训、寻乌冠珠陶瓷旗舰店、澄江佳音琴行、泰丰牧业有限公司、南昌岑峰窖酒总经销、青松文具店、菖蒲百合山庄、顺德敏行书房
◆凌征伟、汤耀荣、陈素芬、谢焕宗、邱东升、黄金星、廖志平、潘志强、陈海琼、朱思远、王佳京、王浩琼、凌天明、骆辉建、罗志疆、赖智明、卢石汉、赖竹林、陈芳、曾慧、钟德福
声明:所有赞助款全部用于出版书籍,或者举办文化活动。
《文化寻邬》编委会
顾 问: 邱东升 刘世群 刘玉平 钟 清
主 编: 谢艳平
执行主编: 刘华辉
副 主 编: 尹 婷 陈润华
微刊主编: 尹 婷
编 委:
王佳京 王金辉 古新星 刘艳红
刘新忠 陈治忠 罗 元 范世娇
赵书周 钟雯静 梅常春 赖文星
(以姓氏笔画为序)
编辑:尹 婷
初审:梅常春
二审:陈润华
终审:刘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