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兼程,云月见证辉煌,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传承之旅,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章节都浸透着汗水与智慧,每一行诗句都镌刻着执着与梦想。
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筹备于2015年初,从2017年1月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正式注册成立,到2024年8月这个炎炎夏日,我们一起走过了漫长而又充实的岁月,见证了无数风雨与云月的更迭。十年风雨路,相伴云和月,我们携手同行,共同见证了研究会的茁壮成长与辉煌成就。十年时光,如同一匹奔腾不息的骏马,跨越山川,驰骋草原,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我们以创新为翼,以坚韧为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基本实现了研究会成立之初的崇高使命与既定目标。这十年,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足迹遍布寻乌的每一寸土地,收集着邑人著述、谱牒、碑刻、契约文书等珍贵的历史文献,用心感受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历史脉搏与文化韵味。
在这段充满探索与挑战的旅程中,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献,还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寻邬文献丛刊》的出版无疑是我们研究会的一座重要里程碑。这部丛刊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寻乌历史文化的宝库中,熠熠生辉。它包括了邝摩汉的《石谿词》,民国时期乡土教材的《民国乡土教材三种》,对长宁县志进行深入辑注的《长宁县志辑注》,以及邱上峰的《邱簬村诗集》。这些文献的出版,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寻乌历史文化的研究内容,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研究资料,为推动寻乌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文献资料处理能力的重要性。从文献的检索与收集,到筛选与评估,再到整理与分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学术数据库、互联网等丰富资源,有效检索和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为深入研究寻乌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深入理解和摘录关键信息,摘录重要数据、论点和详细阅读笔记,为后续的写作和引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我们也对多篇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不同观点和研究结果,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这一步骤对于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深化研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使我们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2019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寻邬文献丛刊》四种五册样书。这部丛刊包括邝摩汉的《石谿词》一册、汇集了民国时期乡土教材的《民国乡土教材三种》一册、对长宁县志进行深入辑注的《长宁县志辑注》一册,以及邱上峰的《邱簬村诗集》两册。
十年中,的云月更迭。我们组织会员深入田野调查,与外地高校专家学者亲密接触,组织会员外出考察学习。每一次的努力和付出都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路上。这段旅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更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团队合作的宝贵经验。我们感谢所有曾经支持、陪伴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路走来的朋友们,是你们的鼓励与帮助让我们在这段旅程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是你们的陪伴与共同奋斗让我们在困难面前更加坚强无畏。
如今,虽然研究会即将解散,但我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不会因此而止步。这段难忘的经历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宝藏,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探索。我们知道,每一步努力都是寻乌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一步,每一份付出都将为寻乌的明天增添更多的文化色彩和历史厚重。我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有梦,寻乌的历史文化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继续闪耀光芒,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十年风雨路,十年风雨情。回首过去,我们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对寻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信心。愿这段经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骄傲与自豪,愿寻乌的历史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闪耀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2017年春,研究会组织陈阳招、陈治忠、陈丽芳、赖文星等会员冒雨在吉潭镇圳下村店子下现场誊录拱桥纪事功德碑文。
2017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林宏星先生(左二)亲临研究会指导工作。
2017年四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瓜果类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导古勤生教授(前排中)亲临研究会指导工作。
2020年,研究会会员与文化寻邬编委就编撰《百年长举》受邀深入长举村高山福慧寺 黄天栋都督第 圳头龚氏宗祠等地从事田野调查和文学采风活动。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寻乌的历史文化,不断挖掘和整理新的文献资料,努力填补研究的空白,为寻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务实的行动,积极与更多的学者、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展开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寻乌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寻乌的历史文化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寻乌历史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寻乌的历史文化带入更多人的视野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寻乌、热爱寻乌、传承寻乌。我们将积极走进校园、社区、乡村,与广大师生、市民、村民面对面交流,分享寻乌的历史故事与文化魅力,激发更多人对寻乌历史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寻乌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创新。我们将积极探索将寻乌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新路径,让寻乌的历史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相信,通过创新与融合,寻乌的历史文化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寻乌的繁荣与昌盛贡献新的力量。
2018年春,研究会骨干会员在石城县参观学习考察 左起刘敏 刘承源 钟菱 赵立东 陈治忠 刘善咏。
2018年春夏,研究会骨干刘承源(左一)王佳京(右一)与广东人民出版社《世界客家文库》编辑部钟菱主任(左二)和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的邹春生老师(左三)罗勇老师(左四)在于都县民间文献收藏家谢南昌(左五)处踏看其谱牒珍稀藏品。
2018年10月27日上午,广东省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郑桂元等一行四人应邀莅临寻乌,与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刘承源、王佳京、刘腾洲、李基良、刘华辉就旧方志整理、民间文献收集、地方史研究等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左起刘华辉 王佳京 刘承源 李晨阳 郑桂元 黄志虹
此外,我们还将继续关注和支持寻乌县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我们将积极参与寻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普查、登记、保护与利用工作,为寻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我们的专业力量与智慧。我们将努力推动寻乌县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让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寻乌县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独特魅力。
最后,我们要再次向所有曾经支持、陪伴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路走来的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是你们的鼓励、帮助、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寻乌的历史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感谢那些默默奉献的学者们,是你们的智慧与汗水浇灌了寻乌历史文化研究的沃土,让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愿我们的友谊长存,愿寻乌的历史文化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扬光大!
十年来,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共同书写了寻乌历史文化研究的辉煌篇章。我们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一部部出版物的问世,更体现在我们对寻乌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我们深知,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与不懈追求。十年风雨路,相伴云和月,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部分)
2017年1月,注册成立寻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共有正式会员84人,其中本籍会员68人,客籍会员16人;有博士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者26人。
2018年,参与《江西地方珍稀文献丛刊》项目,编纂《寻乌卷一》《寻乌卷二》;出版历史与传说·寻乌县历史文化故事选辑《水云深处人家》1册。
2019年,出版《寻邬文献丛刊》第一辑四种五册图书,包括《石谿词》、《民国乡土教材三种》、《长宁县志辑注》和《邱簬村诗集》。
2020年,与《文化寻邬》编委会合作启动文峰乡长举村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调查项目。
2021年,完成《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史·江西寻乌卷》的编写工作。
2022年,负责澄江镇谢屋村村使馆陈展文本的采写工作并完成布展。
2023年,编撰出版《百年长举》图书1册;参与采写选编《赣州市地名文化大观·寻乌卷》(第二辑)并出版;负责长宁镇三二五村文化客厅文史馆陈展大纲的编写工作。
2023年秋冬,研究会会员刘松 陈治忠 王佳京一起和中宣部挂点三二五乡村振兴工作队长张哲瑜(右一)就三二五文化客厅文史馆布展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2017年暑假,研究会会员陪同南昌航空大学黄伟英教授极其研究生一行四人在寻邬调查陈列馆参观学习。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承“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宗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行动,为寻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寻乌的历史文化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愿寻乌的历史文化如同那永不熄灭的云月之光,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愿我们的努力如同那奔腾不息的骏马,永远驰骋在寻乌历史文化研究的广阔天地中!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寻乌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共同创造寻乌历史文化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简介】
王佳京,男,生于1967年,江西寻乌人。地方文史业余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