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地域风情的文化名片
主办单位:寻乌县文化馆
刊名题字:赵永金
微刊期数:【第1260期】
常沐春风啸绿云
◎赖竹林
最近,江西师大的杜华平教授告诉我,今年是胡先生忌辰15周年,师大同门准备编辑一部《胡守仁先生纪念文集》,要我写篇文章 。
提起胡先生,一桩桩的往事就情不自禁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的确,我觉得自己有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胡先生之为人感人至深啊!
在此,我曾集宋一首,以表缅怀与崇敬之情。其诗《追忆胡守仁先生》曰:
经筵虽旧事犹新,翰墨文章妙入神。
细纳海山听夜雨,临风长想见斯人。
(集韩淲、赵鼎、宋伯仁、释德洪句)
我与胡先生的交往,大概是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吧。那时,是由于赣州三中周作亿老师的介绍,才驰函向胡先生请教诗学的。没想到信寄出后,没几天就收到了胡先生的回函。他说:“观见示诸篇,功力已深,长此不懈,可望名家。鄙意以为须兼读古人古、近体诗,自己所作,乃能运古于律,庶不致失于纤弱也。”胡先生是这样古道热肠,与人为善,同时还度我以金针。既然胡先生是如此热情,作为后学的我是何其欣悦与敬佩啊!于是,我就再次写信向胡先生致敬求教。很快,胡先生又给了我回函。他说:“大作多首,雒诵之余,知诗境大进,欢喜无量!当望趁年富力强之时,猛着祖鞭,企慕古人,不必与流俗角雄雌也。窃谓学诗有二要:一要关心时事,具先忧后乐之怀;二要多读古人诗,领略其境界之高、文字之妙,涵咏既久,自作亦自不凡。仆老矣,虽能言之,顾不能至之,故深有望于足下也。”虽然,胡先生在回信中只有这么简短的几句,而含蕴极深。他在这谆谆的教诲中寄托着老一辈学者诗人对年轻一代的嘉许、劝勉和期待,而这些对于我后来的为人与治学起了多么巨大的影响和促进啊!
胡守仁先生
记得有一次,我曾将七绝三首寄呈胡先生指正,诗是这样写的:
雾暗烟迷曙色浮,频年寥落故园秋。
人生百折崎岖路,万叠云山万叠愁。
注:当年,寻乌至安远公路,须经过基隆山、太阳关、高云山等三座大山,层峦叠嶂、高耸入云、迂回曲折,下临万丈深渊,汽车盘旋其中,使人胆寒。
艰难历尽迈康庄,千里平畴稻正黄。
古塔新城呈画卷,山凝翠黛水流香。
注:信丰县城有北宋“大圣寺塔”,高60多米,称江南第一塔。
秋水长天豁远眸,轻车载我入虔州。
琼楼玉树如相识,三访濂溪话喜忧。
几天后,胡先生在回信中说:“示及三绝,如‘万叠云山万叠愁’,‘山凝翠黛水流香’皆佳句也,唯‘水流香’不够现实,有待将来,目前各地水源污染均甚严重;‘曙色浮’与全诗内容不协调。然此精细入微之处,须自行推敲,如是者久之,精进将更可期矣。学无止境、诗不厌改,不知尊意以为如何?予因期君之深,故论君之诗亦严,辱在深交,故敢献其愚。” 对胡先生的教诲,我诵之再三,沉思良久。胡先生的学问如此深厚,却又如此谦恭;见解如此精辟,方法也极有讲究,正如古人所言“引而不发,跃如也。”拙诗先抑后扬,对“浮”字的推敲,曾斟酌再三。之后,我将“曙色浮”改为“曙色幽”,“水流香”易为“水泱泱”。当胡先生读了我的修正稿后,来信赞曰:“已成无瑕之璧玉矣。可喜、可贺!”胡先生的点评使我高兴了好几天,他的话给了我多么巨大的鼓舞、激励和鞭策啊!
既然胡先生对我奖掖有加,关爱逾常,那么,何不趁胡先生健在的大好时机去拜访他?可是,由于家庭经济的拮据,一直未能成行。然而,要待什么时候,家庭经济才丰盈、宽裕呢?甲戌暮春,恰逢学校放农忙假,有一周的时间,于是,我往亲戚家借来了几百元钱,作旅途之用,安顿好家务和农活(家里有三亩责任田,皆种双季稻)就上路了。
当年,我县寻乌还没有直达省城的班车,必须在赣州住上一晚。由赣州到南昌的公路,虽说是国道,然坑坑洼洼,很不好走,第二天早上6点钟上车,到达南昌已是晚上8点多钟了。第三天,由迎建吟长指引,在师大南区一条平常的巷子里找到了胡先生的家。
啊,心仪已久的胡先生原来是一个多么平易近人的长辈!胡先生看见我的到来显得很高兴的样子,他询问起我的家乡、家世和学诗的历程,我一一作答。胡先生频频点头,时而表示赞许与首肯,时而露出同情与怜惜的神态。胡先生很健谈,他如数家珍似的,从欧阳修谈到黄庭坚,从陈三立谈到胡先骕。临别,胡先生告诉我,明天傍晚要过来参加他家的晚宴,而且很执意。既然如此,我怎能违背胡先生的盛意呢!
次日傍晚,应胡先生之约,我再次来到胡先生家。只见他的餐桌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胡先生说:“我们两人先用餐,家里人还要晚一点。”接着,胡先生又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乡菜,如豆腐、小炒鱼、苦瓜炒牛肉,可随意吃;这盘是用猪肉、虾米、韭菜、香菇为馅料做成的蛋饺,是我们吉安老家的特色菜肴,而在你们赣南客家中可能就比较少见,可多吃一点,别客气。”“蛋饺,我第一次听见和吃到,很好吃,我们赣南客家中没有;这些菜,味道都很好,胡先生的盛情我全领了。”我一边吃,一边对胡先生说:“作为晚辈,我却感到汗颜 。胡先生这么厚爱,我将何以为报?”“竹林,你的处境这么艰难,却如此勤奋、执著、苦心孤诣,使我感动。我的境遇比你好,你能来我家,很不容易,别说吃什么,我们能在一起,就已经很高兴了!”“谢谢胡先生,谢谢胡先生!”的确,我能够见到胡先生,实乃平生之幸也!餐毕,胡先生将已签署好的大著《劫后集》及一帧近照递给我,我则奉上刚刚写好的两首五律请胡先生斧正。
《甲戌暮春,拜谒胡守仁教授于南昌。蒙其招宴,郇厨饱饫;勉我诗学,受益非浅。赋此以谢,并乞吟正》
(一)
今日何方去,洪州拜俊豪。
倾心滕阁久,极目楚云高。
学海惊鸣凤,词林誉钓鳌。
寿人堪寿世,饫德胜芳醪。
(二)
拙句劳青眼,仁怀孰与同。
祉猷如日永,杖履喜春融。
雅诲情何挚,高吟兴不穷。
门墙增仰止,来去惜匆匆。
胡先生看了又看,随即点头称许,之后,他拿起毛笔把末句的“来”字改为“别”字。顿时,我才恍然大悟:只有在分别之时,才倍感时间的匆促与短暂;只有在分别之时,才倍增仰止之情及依依惜别之情。啊!一字之换,境界全出。我想,胡先生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治学精神是多么可贵啊!胡先生在学术方面造诣颇深、名气很大,乃诗坛之魁首、学界之精英,更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窗外的夜色似乎越来越浓,我却依旧在反复念叨“门墙增仰止、别去惜匆匆”的诗句,我似乎在沉思:在胡先生面前,为什么不可以再停留片刻,而要匆匆告辞?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醒悟过来,在依依不舍的情境中,告别了胡先生。回家后,我还常想:“什么时候,我还能再见见胡先生吗?”
每当我捧读胡先生下惠的“《当代诗词》里,赫然见子名。明时虽位屈,秀句使人惊……”(赖君竹林诗词在《当代诗词》发表,读后题句)的诗句时,我的思绪总会像钱塘江潮一样在我的脑海中翻腾、奔涌,久久不能平静……那时,我刚刚20出头,白天,不管是冰霜风雪,还是骄阳似火,穷年累月,每天总是在生产队的农田里劳作,常常弄得浑身的污泥汗水,也在所不顾。其间,我极少与人搭讪、聊天,而是默默地一边在干活,一边在默读、回味古人的诗句,或者就学着用古典诗词的语言、句式,在构思、在推敲、在锤炼我的诗作,而且为了“发泄我心中的积忿”(《当代诗词》副主编,著名诗人熊鉴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夜晚,我常常独自一个人在门前的小河边上踯躅、徘徊、思索……之后,回到卧室,偶忽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用笔在一张小小的纸片上写下寥寥的那么几行字,而且苦心竭力,写出人家不敢想也不敢写的东西,然后是那么专注,反复,默默地在吟诵……,而后,立即付之丙丁,从未保存。如是者,寒来暑往,年复一年,究竟吟了多少、写了多少、丙丁了多少?未可知也。
可能是八十年代后期的某一天,我从自己的记忆中勉强录出几首习作,寄往广州的熊鉴老师求教,殊不知被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当代诗词》季刊所刊载。有一次,胡先生在给我的信中说:“近年来,大作不少发表于各种书刊,已入当代作者之林矣,可喜之至!持之以久,骋其绝足,大成有望,予更不胜企足以待也。”同时,胡先生还给我的诗句作了眉批点评,不仅如此,胡先生还向有关方面推荐我出席在广东清远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诗词创作研讨会,使我有机会结识诗坛名宿和诸多青俊……胡先生就是这样,为了奖掖、提携后进,可谓竭诚为之矣!
记得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某一天,又接到了赣州三中周老师的一封信。周老师在信中提及之前胡先生身患重病,住院一个多月,曾昏迷过几次,所幸后期康复很快。目前起居如常,还依旧能吟诗写信,他在近日的来信中还问及竹林近况如何,并盼能在信函中告知……诚然,由于胡先生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因此,我确实有一段时间未敢驰函烦扰,殊不知年逾九旬的胡先生还不时牵挂起我这个无名小辈呢。
于是,我很快地向胡先生驰函请安,在信中,我曾简述了我县鄙人的些许状况,如教育乱收费问题:本人家中两个小孩就读初中、两个就读小学,仅此一项,已债台高筑矣。县里还规定:凡在编公职教师均须认购XXX水电站(十年期)债券1500元,于每月工资中扣除100元,连续扣清为止。当时,本人由山村小学的民办教师转为公职并调入中学任教已经五、六年了,月工资却仅有268元。债券刚刚扣清,上级只发给我们每位教师一条“赣州桥”香烟,相抵200元工资,据传是因县财政枯竭所致云云。然而,嗷嗷待哺的八口之家将何以度日?何况年关已近……
不久,胡先生又是赐诗,又是惠函,他在给我的信函中说:“足下处境之穷,可谓无以复加,兹交邮寄上300元,区区之数,无济于事,聊表微忱而已。”尽管我当时已是涸辙之鱼,但是,也许天无绝人之路吧,值此危难之际,幸得台湾亲友丘日铭先生资助我500美元,解我燃眉之急。对胡先生的无私帮助,我只能心领,如数奉还了。
如今,胡先生远在天国,然而,他的言行、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他的精神也时时激励着我奋勇前行。我常想,与胡先生交往是幸福的。在此,让我以赠胡先生的楹联作为这篇短文的结束吧:“屡承明训垂青眼,常沐春风啸绿云。”
注:胡守仁(1908一2005),江西吉安人。我国著名古代文学学者、教育家和诗人。曾任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名誉主任,江西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此文原载江西教育出版社(2022年)出版《胡守仁纪念集》
稻田收割与文学探讨
追光的人
★
近期文学活动剪影
投稿须知
1.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2.微信投稿(15770744718),邮箱投稿(1554191940@qq.com)。正文必须包含“作品+简介+近照”。本刊禁止一稿多投。
3.编委有权对投稿作品进行修改。
4.赞赏费结算:20元(含)以下的赞赏留作平台费用,20元以上的赞赏全部归还给作者。赞赏以红包形式发放,7日后的赞赏不再结算。
5.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第十三期赞助商
①钟德福赞助500元
赞助单位及个人列表
◆全球通广告有限公司、焦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伟强果业、顾家门业、尚学培训、寻乌冠珠陶瓷旗舰店、澄江佳音琴行、泰丰牧业有限公司、南昌岑峰窖酒总经销、青松文具店、菖蒲百合山庄、顺德敏行书房
◆凌征伟、汤耀荣、陈素芬、谢焕宗、邱东升、黄金星、廖志平、潘志强、陈海琼、朱思远、王佳京、王浩琼、凌天明、骆辉建、罗志疆、赖智明、卢石汉、赖竹林、陈芳、曾慧、钟德福
声明:所有赞助款全部用于出版书籍,或者举办文化活动。
《文化寻邬》编委会
顾 问: 邱东升 刘世群 刘玉平 钟 清
主 编: 谢艳平
执行主编: 刘华辉
副 主 编: 尹 婷 陈润华
微刊主编: 尹 婷
编 委:
王佳京 王金辉 古新星 刘艳红
刘新忠 陈治忠 罗 元 范世娇
赵书周 钟雯静 梅常春 赖文星
(以姓氏笔画为序)
图片:赖竹林
编辑:尹 婷
初审:梅常春
二审:陈润华
终审:刘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