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任真
对食物的渴望,大多数时候不是出自于饿,有时候是因为空虚,有时候是因为压力,有时候是因为寒冷。
从单位出发,我已经哈欠连天。坐上地铁,下了车,扫码开了一辆单车,寒气一下子蜂拥而来,我赶紧拉上外套的拉锁。在冬天,最不能缺的就是一双手套了。和袜子是一样的效果,即使其他部分穿的再厚,这两个部分的残缺,仿佛打开了寒冷进入人身体的两道小门,穿过指尖和脚心,就能迅速贯通全身。
地铁口距离住的小区有10分钟的路程。整个城市在夜幕和冷气中,都散发着冷光,所有建筑的形状都变得面目可怖起来,黑夜勾勒出来的线条总是粗狂,路灯光像是也被寒气冻起来了似的,一幅电量不足的样子,既星星点点,也微乎其微,把在寒风中乱舞的树枝影子,随意涂鸦在马路牙子上和外墙上。
脑海里的场景还没完全切换回来,既有压在胸口的工作叫嚣着永远干不完,也有职场人际关系惦记着今天又不小心惹恼了谁。脑海里还盘悬着那个憋到最后也没写完的材料,还有领导临走前扔下的“不过这周”的截止日期。寒冷和疲累,紧绷绷地勒住我的心。
停好共享单车,已经晚上10点。这会家里人也都睡了,我想象了下,回到家开灯洗漱睡觉,然后一天就过去了。在脑子里想象完今天的通常结束方式,心脏突然哼哼唧唧说了一句,‘这样就结束了?是不是还差点什么?’眼睛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扫了一遍霓虹灯装饰的广告牌。胃此时也开始说话了,“虽然吃了晚饭,并不觉得饿,可是觉得还是想吃点什么。”
每天都匆匆忙忙地回家,而在今天,现在回去还是过一小时再回去,没什么区别。尝试下“深夜食堂”吧。“深夜食堂”,听名字就是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还可以疗愈心绪。此时,在我脑海里萦绕的是热气腾腾、麻辣鲜香,我此时无比想要味蕾的辣、身体的暖还有滋味的香。最理想的应该是串串吧。我记得好几个月前曾经在这个临街铺群里吃过一家。
停好车,沿着商铺一家一家看过去。这条路上有很多吃的,是之前我未曾认真留意过的。只当作这些店铺和精心制作的广告牌都是路边的装饰,从未想过可以走进去。这时一个一个走过去,发现有披萨、有煎饼、有奶茶、有饺子、有烤肉,有四川美食担担面,有山西美食刀削面,有河南美食胡辣汤,有新疆美食大盘鸡。不到200米的路上竟然密密麻麻、上上下下排列了这么多美食。广告牌大都装饰着灯泡,颜色、形状写满了商户老板的心思,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放在临街的墙面上。
晚上10点多,不管是路上的食客和店里的食客,透过玻璃和灯光,都是七零八落的,像是世界要睡着前最后零零散散的几缕意识似的,还在逐渐全黑和归于安静的背景中移动。这和夏日的街头完全不同,到处是酒足饭饱、热闹喧嚣的人们,经过一场饭局的洗礼,显得更加亲昵。“再约啊!”“谢谢哥们啊!”“来,抱下再走!”踉踉跄跄、大着嗓门、勾肩搭背着,夏日的热风不断加温着这依依惜别的场景。
5分钟的时间,我在这些小商户门口已经晃了一个来回。那家串串呢?没有找到。似乎多了一些新的商铺名字,而串串确实是没了。也许,店铺和人都是一样的,某些环境有些人可以适应、受人欢迎,有些人却不行。商业运营逻辑和规律,我无从分析,只是觉得“流动”也是一种选择吧。串着包裹着红油的蟹柳棒,把亲亲香肠连串三根,还有五个魔芋结绾在一起,鸡爪子煮的酥嫩。煮锅呢,番茄味和辣味分开,虽然都是刺激人视觉、唤起食欲的暖色系,但是却适合截然相反的味蕾“淡人”和味蕾“浓人”。现在不知这些好吃的又去了谁家门口或者改行做了其他,在这个寒冷的冬夜街头,我怀念了这些串串10秒钟。
好在人到中年,似乎没有什么“想吃什么就非要吃到什么”的执念了,也许是执着,像孩子般,为了那口“馋嘴”即使满地撒泼打滚也要吃到嘴里。也许是知道这世界上好吃的千千万,不必拴在一棵树上,也许是理解了人生无常,万事大多数不能如己所愿,所以很容易放弃和说服自己。与此同时,成年人又有自由给自己许多选择,在直接“放弃”外,还可以寻找“平替”。
带着这种回忆,我又逐个门店看去。这个点,谁会去吃米饭炒菜、饺子面条。我快速闪过这些门店。半夜要吃的不是循规蹈矩的正餐,要吃就是风味小吃,不吃什么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养胃健身,要的就是古灵精怪的做法、填不饱肚子的分量、跟健康无关的油脂。烤肉感觉不错,可是吃烤肉似乎总是需要有人陪着的,生肉边烤边聊边吃,从时间战线、餐位布局,怎么都不像是一人餐。在周五这个特殊的工作与休息的最佳分界点,想象中,这个点还在烤肉店的,许是久未谋面的朋友相聊甚欢。和他们一起吃饭会不会吃出更多的寂寞来。
再说,年底之时也不是称富道豪的时节。一年就要过去了,今天刚刚算完自己的收支,虽然努力精打细算,可是收入和支出仍然持平,没有一丝一毫的增加。今晚即使肠胃放纵也要有个符合自己的尺度。加上这些条件的限制和考量,我走进一家店,选择了串串“平替”酸辣粉。
店里只有一两个客人,默默地埋头在饭碗里。在收银台和店里角落里却挤了好多个熙熙攘攘的店员。似乎,饭店里,食客不再是主角,而他们此时成了主角。他们的脸上毫无倦色,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着什么。这是他们的休闲时光了吧。不用点单、不用传菜、不用收拾碗筷、不用擦桌子叫号。饭点一过去,混乱的忙到飞起的工作就暂时告了一个段落。还有更开心的是,马上就要下班了吧。这一年,这种快要“清场”的氛围,自己经历过一两次,多是朋友。大多数时候,大家是吐槽完当下,畅谈下未来,越聊越深入,在“要越来越好”的相互祝福和鼓励下分别。只是没有人知道,下次相见时真的会越来越好吗?
酸辣粉很快已经端上了桌。许久没有吃酸辣粉,但是这碗酸辣粉还是从入口第一口就让我有些失望。粉、海带丝、豆腐皮样样都有,但是却是种用“酸”和“辣”来遮丑的既视感。味道单一而直接,热乎乎是唯一留下的好感。我幻想中的深夜食堂体验不算成功。
走出店门,没有太多关于美味的回味,但是身上却有点热气了。对于半夜吃宵夜,这种中年人早已脱离的“小年轻”方式,在今晚此时实现了。不是种美味的享受,也许是人生过半吃过太多好吃的,也许是身体本能抗拒这种“叛逆”的行为,但是却是一种不同于日常的平价逃脱。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不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只是在某个全世界暂时都不需要自己的时候,顺带找一个位置,吃一口热乎乎的东西,抓住下片刻的生活出逃。
吃完饭走进家推开门,屋里静悄悄的,只有餐厅还留着一盏灯,我简单收拾后躺下,波澜不惊地想,明天抑或是明年,都很快就要来了。这又会有什么不同呢?耳机里传来了那首歌,“好烦接近理想好难,却又还很不甘。如何拥抱平淡?如果最难得到圆满,不如选择坦然。”还是要继续努力和努力期待和等待着吧。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排版:桃桃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