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中年女性沉迷在朋友圈发“美照”

文化   2024-12-25 21:02   北京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任真

“姐你真好看~”“越来越年轻啦~”“大美妞~”……点开自己的朋友圈,那是最近在景区拍的一套大唐公主照,精心布置的九宫格下面点赞数100+,一屏划不完的那种,这种规模的点赞量像极了当年晒出结婚照的阵仗。从发完到流量红利渐渐消失的第二天中午,我忍不住隔几分钟就要看下微信的提示条数。

溢美之词是客套性、同质化的,不知道是在夸我,还是在夸摄影艺术,抑或是修图技巧。我不去深究,全盘收入囊中,嘴角带着笑意一一回复。大家没有实质性内容只提供捧场价值的留言,我也默契地用花朵、爱心、抱抱展示友善和感谢,体面结束没有深入可能的互动。
《欢乐颂》剧照
厚着脸皮说,对于这几张照片,我也百看不厌,反复摩挲。事实上,面对着如此无暇的照片,编辑存草稿、再退出来、再到编辑页面、再退出来,我内心经历了纠结和犹豫。那个“美丽羞耻症”的小人凑到我耳边说,“你不怕别人会议论你吗?”可是“分享”的小人却一把推开它,蹦跳着说,“快发出去!你会得到很多关注和夸赞。”但是关于要不要“发布美丽”,只经过一轮辩论并未得出结果。“照片确实好看,但是有水分的!”“我也没有大动,每个步骤都只是稍微修饰了下而已。你看盖黑眼圈是因为前段时间加班,平时我不见得有啊。打腮红是因为我压力大,提升下气色而已,也没做啥啊。”这一番关于“还原”操作的自我说服,让我觉得朋友圈似乎还是可以发的。

但是“精装的朋友圈 毛坯的人生”,不得不承认是真的。“还原”虽然能说得通,但是不是一键还原,也不是一秒还原。

《我的前半生》剧照
我清楚知道这组照片化妆花了2个小时,从遮黑眼圈、泪沟、雀斑开始,到铺粉底、画眉毛、刷睫毛、粘假睫毛,上腮红,各种刷子齐上阵,最后拥有了一张几乎没有瑕疵的脸。古装造型还要做发型,层层叠叠的发包放在头上,做出不同形状,最后戴上珠翠头饰,穿上华丽的服饰。走路时珠翠的声响、头上的重量、镜中的明眸皓齿,各种感官都在说着“真美”。

到这儿,还原美貌的操作当然还没有结束。虽然在拍照时,摄影师各种找角度、打灯、补光,但是原图直出还是不太满意。于是,等不及摄影师精修图的我,迫不及待打开美图软件,开始捯饬照片。

《漂亮的李慧珍》剧照
修图是“还原美貌”的必经步骤,这是很多女友们心照不宣的共识:镜头下脸上的痘痘和黑眼圈会显得尤为明显,而且脸型好像也会发生“畸变”,甚至身材也会变胖,修图只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样子。“调整图片只是把失真的部分给你调整回去。”我觉得这种说法恰恰递给了我一个台阶,这个台阶我轻轻迈过去,你看,只是“还原”而已,并不是“调整”,或者说“调整只是为了让我看到的和我本身一致起来。”这样,“还原美貌”似乎就挤掉了其中可能暗含着的虚荣和虚假,显得理直气壮起来。

拿出照片,最基础是先调整肤色,冷白皮一键,然后对着脸上的轮廓细致地雕琢起来。“拍照半小时、修图两小时”,戏谑一般都有些真实的底子在里面。法令纹和眼角纹路要减淡,眼睛要加眼神光,太阳穴、苹果肌凹陷要改善。头发要选择蓬松效果,同时反复试探发际线下移、上移的幅度,确保自己既不是秃头女子,又显得自然。

为了更加凿实这些归属于“美貌还原”操作而不是“换人”操作,我找到了童言无忌的孩子来辅助。之所以能称作“还原”,关键是因为不失真。通常来说,一个女人最需要美丽的刚性时刻一般是结婚,所以婚纱照是硬性“美丽加持”,几乎所有女性都有或者要经历。前些年,经过修饰的婚纱合照,孩子们往往会说,“这张照片,是爸爸和阿姨(妈妈)。”所以,放在现在,如果走的不是影楼风,而是伪素颜、氧气妆,孩子也能从几张精修照片中辨认出哪个是你时,是不是就意味着这只是个“变漂亮”的你,而不是在装潢中“千人一面”的你。

《陪你一起长大》剧照
除了化妆和P图,越来越多的所谓“轻医美”也在“还原美貌”的路上。

上个月和好友聚会,大家在吐槽工作、老板、同事、老公之后,突然不知道谁抛出了“变老”的话题。“你看这是我们五年前的合照,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多年轻啊。”小佳翻出手机,逐一递给我们每个人看,大家纷纷唏嘘。随后,围绕着“怎么保持好状态”,几个人又从护肤品、保养食材、心情调节、运动聊到医疗美容,小佳顺势推荐给了我她常去的美容机构。“很简单的,你看脸上的斑,就是缺水,还有外轮廓,就是因为了岁数大了才开始凹陷的。这家很好,很快就能解决啦!”看着相比之下确实水灵灵的小佳,以前好像完全没有这种焦虑,但是真的看到同龄人保养得很好的时候,会不自觉开始有些想法。对衰老隐隐的焦虑和对轻松变美的蠢蠢欲动一下被调动了出来。

于是,周末我抽空去了那家医美医院。走廊里满满当当地坐满了人,大多脸上敷着麻药。有的是想皮肤细腻光滑些,有的是想要祛斑,有的是让脸部轮廓重新明晰起来,有的是谋划着要个双眼皮。

接待自己的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的确好看,脸部线条轮廓流畅,标准的鹅蛋脸。她告诉我,这都是医疗美容介入的结果。随即迅速进入角色,开始帮助我分析,如何帮助我“还原”因为衰老丧失的美貌。她反复向我强调,“现在医生的审美都是自然好看,别人会觉得你好看了,但是不知道你是哪儿变了。只是把你脸上的小问题给解决了。这不是整容。”

《绝世网红》剧照
听着“美貌还原术”的我,挤在一堆求美者中间,挤挤攘攘地,被输入了超声炮、水光针、肉毒素等名词,同时了解了随之而来的“高昂价格”和“短暂保持”特征,再加上网上浏览到的失败案例,我一时间有些迷茫了,我不太笃定自己想要的是美,还只是“好”。

如果说化妆、修图这种程度的“还原美貌”对于中年女性,还可以姑且算作对无聊生活和油腻年龄的对抗,这种新的还原方式对于自己来说,可以称得上是金钱、身体上的大动干戈。美的状态能够给带来自信抑或还有其他颜值福利,但是与衰老对抗的持久战、不切实际的消费,还有可能趋于流水线化的审美,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陷入对“还原美貌”的执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天性就能解释自己这种对于“还原美貌”的追求吗?似乎不完全能说服我。不假思考地等同为“认识肤浅”的代名词,似乎也无法解释地通。

《漫长的季节》剧照
在小红书上常常刷到这样的视频,“我终于变成了小时候想成为的大美女了。”点开视频,是二十年前的博主,和现在自己的对比,从面容钝感到蓬松的大波浪、礼服。在内心深处,从小较少受过到“美女待遇”的自己,是不是渴望通过塑造美貌这种方式,来重新养育一次自己?上学时的自己,短发造型,衣着朴素,在人群中并不受人关注。反观当时班级的女孩,很多女孩已经流露出对美的追求和追逐了。她们偷偷打了耳洞,留着长发,把头发染成亚麻色,穿着学校禁止的时尚服装,用校规里的话来说,叫做“奇装异服”。青春期的自己,常常对着自己平平无奇的脸,暗自羡慕。
高中时有一个常常一起玩的好友卡子,属于肤白貌美的校花类型。在中学时期,我大概保留的一部分记忆,就是站在卡子一旁接受别人羡慕的目光和称赞的话语,自然包括一些男生需要我转递的纸条。从上大学、上班,经过穿衣打扮,有时竟然也可以享受到颜值福利。也许,是这种“经过不动声色的修饰”似乎重启了剧本的感觉让自己沉迷。

《妆红人生》剧照
有依据表明,这里面还有内心欢喜和社交预想。研究指出,打扮是女性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向内心的积极探索。对于许多人而言,改变外在的形象,能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奇特的共鸣。打扮地好看可以极大改善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看着美美的自己,心情真好,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吐槽,感同身受,“每次一起吃饭的时候,你只要吃得少一些,在场的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朋友,不管是女性朋友还是男性朋友,他们的第一反应基本是‘你在减肥’。减肥这个事情好像就被认为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无论胖瘦。”被日常化的不只是减肥,裹挟着我们的是每个阶段大家对“美”的不同认知。美丽原本是一种附加的夸赞,一种居于身外的追求,有时却摇身变成了某种不可推卸的义务。

颜值带来的自我愉悦和社交愉悦可以被接纳。但是显而易见,作为中年女性、普通社畜,“被还原的美貌”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是个加分项,而才华、智慧、品德等方面同样重要,甚至更加关键。我默默删掉了每天还在疯狂安利我去“还原美貌”的姑娘微信。在“还原美貌”的过程中,要放松、享受,又要谨慎、克制。在和自己外在的互动中,我更想要的是实现自我认同、理解和接纳,更为自恰、自为地生活,而非盲目去做各种身体修饰或改造实验。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同同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