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与范增的矛盾,年轻领导与延迟退休的大龄下属的矛盾

文摘   2024-11-30 16:02   甘肃  
职场永远不缺年轻人,看一公司团队,也要看团队平均年龄,现在很多团队平均年龄都在小于30岁。
随着延迟退休到65岁,可以想想未来职场中常见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领导,管理着几个五十岁以上的下属,这种情况下,领导和下属相处会有哪些矛盾?
《项羽本纪》中,七十多岁的范增一心想帮助项羽称王,然而年轻气盛的项羽并不领他的情,虽然尊他为亚父,范增也像对待儿子一样对待项王,然而不管范增的远见和智慧多么卓越,项羽很少回应他的意见,最终陈平仅用一桌饭食就轻松离间了他的项王的关系,范增大怒愤然辞职,身上毒疮加重黯然含恨亡。
项王与范增的相处,他们之间的悲剧矛盾是否就像未来职场年轻的领导与大龄下属之间的矛盾呢?
1.年龄之间的沟通矛盾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於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
范增七十岁了,平时在家居住,擅长计谋,是在陈胜死后,项梁召集诸将在薛县开会的时候,前往薛县给项梁出主意立楚怀王,顺应楚国民众的心愿。项梁虽然比范增年龄小,但是他们是同辈人,项梁能够听取范增的建议。
然项梁死后,项羽还羽翼未丰,范增像老父亲一样辅佐他,项羽也尊他为亚父。
巨鹿之战后,项羽一举成名,范增频繁的提醒他要小心注意刘邦,抓住机会杀沛公。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然而项伯劝说项羽善待沛公时,他答应了。
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但这么重要的信息项羽没有再和亚父范增沟通,所以导致在鸿门宴上,范增还是按照之前和计划再三示意他杀沛公,而项王却对他的示意视而不见。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沟通矛盾成了他们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互相不理解越来越明显。
2.性格与生活差异的处事矛盾
项羽从小不好学习,喜欢打仗研究兵法,但也只是三分钟热度,说到底项羽不喜欢研究,只喜欢打仗,他是天生的将军,但没有谋略。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而范增喜好安静研究计谋,平常居家过安静的生活这种性格差异,要么两人成为互补,要么彼此相看两厌。
很显然,他们不可能互补。
3.辈份和身份的矛盾
项羽称范增为亚父,从辈份上,是项羽的长辈
在项羽做鲁公时,项羽是楚怀王封的次将军,范增是末将军,项羽的身份高于范增。
到项羽夺上将军时,做了诸侯王,项羽为君,范增为臣,他们是君臣关系。
范增似乎从未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总是以长辈教训晚辈的身份和项羽相处并替他做决定。
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范增私下让项庄舞剑,乘机刺杀沛公,这不是项羽的想法,也不是项羽的授意,是范增以亚父的身份做的决定。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沛公逃走,亚父完全不考虑项羽的面子,拔剑坎破玉斗,失望大骂项羽无知小子不足与谋。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这是一个长辈骂没出息儿子的口气,而项羽战无不胜,力霸山河。他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没有和范增计较,全在他对亚父的敬重。
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很有能力年轻领导,而你的大龄下级在重要会议上像训孙子一样骂你,你怎么想?
如果你是一个在团队中很有资历的长者,你觉得领导做事没有长远的考虑,目光短浅,你会怎样?
4.认知的矛盾
沛公是不是老虎的问题上,项羽和范增有很大的认知矛盾。
范增一直认为,刘邦不可小觑,能够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必然是沛公。
而项羽自认为自己无人能及,刘邦手下败将,不足为患,在他大封诸侯的时候,已经认定除了自己没人再敢称王了。
5.目标不同的矛盾
起初项羽和范增的目标都是灭秦,而随着项羽屠咸阳,更为项梁报仇后,他觉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再无更大的图谋。
别人劝他在关中建都,称霸天下,他却认为此时是归乡的时候了,富贵不归乡,如同穿着锦衣在夜间行走,没有人知道他的成功。不要说是范增了,劝说他的人都气的大骂“楚国人就是偷戴人帽子的猴子一样。”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而范增的目标却也是辅佐项羽称霸天下。而他不知道领导人却无心。
因此,范增的悲剧在于一腔热情和智慧不被采纳,而不被采纳的矛盾是因为他们年龄辈分认知造成的矛盾鸿沟,各人在各自的道路上用自己的方式痛恨彼此付出的人。
也许不要了几年后,职场生活中也如此吧,互相付出,彼此都做了牺牲,但是因为经历,年龄,认知的矛盾,彼此相处苦痛。
那么归去来兮,离开也许是大龄下属最终的选择,如何能够轻松的在合适的时候退出而还能生活的很好,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虑。
在范增年代,也许他觉得乱世出英雄,即使自己到了七十多岁也有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但是他毕竟不是姜子牙,也不是现代社会,有更多的机会。

牧歌笔记
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一次心智的提升和磨练,分享生活成长,思维提升和沟通,让自己越来越接近心中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