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测与智慧跑道”就算科技创新吗?

文摘   2024-09-07 13:10   北京  

       前两天看到“机场评论”微信公众号文章提到智慧机场:



     今天重新学习了某总院公众号文章介绍的科技创新成果:凭借多年来积淀的机场设计经验,围绕机场工程安全和长期服役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开展监测和研究,自主研发了智能监测与智慧跑道系统,相继在多个机场实施应用,为机场建设和运维提供数据支撑,加强科技资源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确保机场工程的长期性能和运营安全,为智慧机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机场重要设施建、管、养深度融合,可针对机场特点进行定制化智慧系统建设,将机场内重要基础设施的评价管理升级为可量化、标准化过程。



       看了上述介绍,感觉所谓自主研发的智能监测与智慧跑道技术,不就是在机场的土基、基层、面层等处埋设一些传感器,加装摄像头,然后进行联网,编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结合机场工作经验,对机场进行感知、监控、管理和预测!也就是将别的行业成熟实用技术在机场上进行应用,这没有什么科技创新呀?怎么通过中国的语言词句就拔得哪么高呢?


       “智能监测与智慧跑道”算不算科技创新?取决于具体的智能监测和智慧跑道的技术水平、应用效果以及是否真正带来了显著的创新和价值提升。


       如果智能监测与智慧跑道系统能够实现精准、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对跑道状态、运行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升跑道的安全性、维护效率等,并且采用了先进的传感技术、数据分析算法等具有创新性的手段,那可以被认为有一定的科技创新。如果只是将别的行业现有成熟技术嫁接移植到机场跑道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这种整合和应用的方式以及所带来的整体效果和价值提升,有一定的创新性意义,但没有催生新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比如利用传感器技术来监测跑道状态等,这些技术本身并不是什么全新的突破性发明。


       当然,高边坡、高填方,以及特殊土基处理,因有沉降蠕变等,涉及工程安全,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在工程实施阶段,过程检测也很有必要。但在项目建成后加装摄像头、传感器监测一个已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安全验证的机场到底有多大用处?会不会是一种浪费?埋设点会不会成为结构的薄弱点,各种报警在管理上有点儿意义,但是实际意义不是很大。上述做法显然会造成资源上、设备上、人力上的额外投入。智能监测、智慧跑道,可以应用,但均算不上什么科技创新成果,因为都是成熟技术的应用。这种监测监控可以积累机场相关数据,为设计、施工、管理维护提供数据支撑,但埋置在道面结构中的各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与道面使用寿命是不一致的,大部分使用寿命在十几年,无法对整个道面使用期间进行全寿命监测,形成数值链将不完整。


       智慧,是一个时髦的概念、理念、目标。不能头顶智慧的帽子、穿上智慧的马甲或者涂抹智慧的色彩,就是科技创新,就算科技成果!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一般来说,技术创新‌包括:创造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相对来说技术创新的内容比较宽泛,相比较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容易取得成果。


       当前科研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科研成果的后追溯机制不完善和科研成果的利益化问题。科研搞完了,项目评审完了,进行拔高性评价后就报奖,获奖以后,人出了名、挂了号、调了级,科研就结束了。至于这个成果有没有用?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创新?就没人管了。按照众多已公布的科研成果,今日之机场道面就不应该出现诸如“一场雪”的问题,就不应该出现你有“病”、他有“药”的现象。


       所以,对科技创新的评价和宣传,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应凭想象或者为了某种目的拔得过高。如果业内人士看到了,有的同行可能会习以为常,不会提什么意见;但细心和较真的同行可能会提出质疑。如果被其他行业人士看到了,一定会惊讶机场行业对科技创新的定义和评价有问题。不能把其他行业的科技成果在机场行业嫁接、移植、应用了一下,就算机场行业的科技创新!这样有点儿不地道!



       有关机场建设的技术文章,如果需要在“机场工程人家”微信公众号分享,欢迎发至电子邮箱:2105174504@qq.com。






机场工程人家
交流机场建设的工作思考、工程范例、项目进展、趣味故事、过往经历、有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