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武营里的老式农具与生活用品
□李芳
在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景区内有一处古代军营——龙武营。龙武营是明代驻防老龙头的水师营。
据史料记载,龙武营设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明代后期,后金(清)向西步步进逼,山海关成为拱卫京师的最后一道屏障。天启二年(1622年)朝廷派遣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孙承宗亲临山海关督师,在老龙头设立龙武营,以训练水师,加强陆海防御,捍卫军需物资的转运。
(老龙头的龙武营)
进入龙武营内,可以看到许多的老旧营房,其中有军官房、士兵房、伙房、碾房、牢房、粮仓等军事用房。在相关的房屋内陈列着老式的农具和生活用品。有大车、石磨、风车、风箱、斗、升、秤、锅灶及厨房用品。在军营里看到这些老式的农具和生活用品,感到既新鲜又亲切。新鲜的是第一次在军营里看到这些农用工具和生活用品。亲切的是这些农具和用品,曾经伴随着自己成长,而且从小就亲自使用过。目睹着这些农具和生活用品,仿佛又回到了家乡的山村。
大车,是一种古老的运输工具。龙武营里陈列的大车,是一辆纯实木制作的大车。车框的材料是木板,用长条木方和铆钉固定。车轴是用原木做的,车轴两端镶嵌着铁条,以增加耐磨性。车辕和轱辘都是实木制成的,尤其是车轱辘,边缘用厚铁皮圈着,轱辘圆周面上铆着许多圆头大铁钉,坚固耐用。龙武营的木质大车,主要用于军需物资的运输。
(木质大车)
据说,解放前的农村富裕农户就有木质大车,解放后,凡是有大车、土地和成群的马、牛、羊的农户,并雇佣者长工,大都定为地主或者富农,车、马、牛、羊全部入社。当初,农业合作社和生产队初期使用的车辆基本都是入社的大车。在我的印象中,农用木质大车与龙武营的陈列品,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就是农村的车辆主要运输农用物资。到人民公社时期,木质大车逐步被橡胶轮胎的皮车所替代。从此,木质大车逐渐退出了运输物资的行列,并被发展的历史所淘汰。
(古老的石磨)
石磨,是一种传统的石制磨粉工具。以前,我只知道农村有许多石磨,从不了解军营里也有石磨。在龙武营陈列的石磨,与农户家的石磨没有多大区别。
石磨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部件只有上下两块磨扇和磨盘。石磨呈圆形。上磨扇顶部有圆形的粮栏,栏内有两个圆形磨眼。上扇边缘上有固定拉杆的扁方形孔,下扇中间有一段铁制的粗短立轴,上扇的响应部位有个空套,上下磨盘互套在一起。下磨扇是固定的,上磨扇可绕轴转动。上下磨扇里面都刻有条状磨齿,磨粉时,拉动上扇旋转,粮食谷物通过磨眼流入磨膛,随着上磨扇的转动,粮食谷物均匀地分布在磨齿中,被磨成粉末,面粉的粗细用插入磨眼的竹签或芨芨多少进行调节。从磨齿中流到磨盘上的粉末,过罗去麸皮,就可得到所需的面粉。
老式的石磨主要由蓄牵或者人推,早已被电动的磨面机替代。目前,在城乡市场或私人作坊里看到的小型石磨,主要用于磨制芝麻酱和豆浆等。
龙武营里的军用风车,与农用风车的用途相同,主要是用于分离农作物中的杂质与灰尘,提取粮食与谷物。风车是一种古老的农业生产工具。
(风车)
风车,在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风车的出现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风车,到了宋代,风车在农村得到广泛使用。后来,在一些野外的军营也有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风车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直到被发展的历史所淘汰。
风车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人力驱动其旋转,进而将粮食谷物中的灰尘、杂质等分离出去。
风车漏斗下面有一块可转动的挡板,关闭挡板后,把所加工的粮食或谷物倒入漏斗,然后慢慢打开漏斗挡板,同时摇动风扇把手,风扇转动起风,把漏斗里流落的农作物中的杂质、灰尘从风车后部的出风口吹走,而粮食谷物就会直接流入放置好的器具中。
农村出生的孩子,从小就协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秋季打场和脱粒时,帮助操作风车,或摇动风车把手,或清除分离出的杂物。
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农村,风车加工的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以及豆类、菜籽等油料作物。通过转动的风扇将农作物与谷粒分离,提取粮食谷物。风车的发明使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在龙武营里陈列的大车、石磨、风车、风箱、斗、升、秤、锅灶及厨房用品,不仅是过去常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而且有着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些陈列品,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活用品,都是军营生产和农村生活的重要遗产,尤其是大车、石磨、风车、风箱、斗、升、秤,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老式的农具和生活用品,虽然被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淘汰,但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地方还有零散的存在,应该设置民俗文化博物馆等专门机构,加强对古老农具和生活用品的保护,使这些传统文化的载体与瑰宝得以留存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