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殿祥(内蒙古):把斋

文摘   文学   2024-11-23 07:00   甘肃  
【书香怡苑】No. 3240期                 本期编辑:蔡芳芳

把斋

□周殿祥


我小时候家里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是要把斋的。当时对什么是把斋,为什么要把斋,真的不清楚,只知道在把斋的这天都不能吃带荤腥的食物。

记忆中把斋的规矩是从除夕晚上“安神”开始算起,到初一晚上点起灯笼时结束。除夕的中午,忙碌辛苦了一年的人们,难得敞开肚皮吃上一顿炖骨头,外加一盘猪耳朵凉拌绿豆芽,炖骨头的香味弥漫在老屋的角角落落,至今都无法忘记。傍晚时分,年的味道愈加浓烈,连空气中都散发着神秘与兴奋,尤其是孩子们,口袋里揣着好吃的,走东家串西家,“跑大年”开始了。把斋人家的孩子遇到不把斋的人家正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桌子上有酒有肉的,鼻腔根本挡不住这些诱惑,口腹才知道什么是垂涎欲滴。稍大一点,听父母讲起我们家族把斋的来历,他们也是听爷爷奶奶说的,有一年村里的牛得了瘟疫,兽医咋看也不见效,死了好多,人们没有办法,后来听人说许愿“把斋”有用,包括我们家族在内的村里 “原住民”的们便决定在神灵的牌位前许愿,承诺每年的大年初一吃素“把斋”,祈求老天爷解除牛瘟。说来也很奇怪,不久牛瘟消失了。从此我们家族就在每年的大年初一“把斋”。后来,我才知道,“把斋”是伊斯兰教所奉行的一种斋戒,把是“遵守”,斋是“斋戒”。在伊斯兰教历九月里,每日从黎明至黄昏不进饮食,称为“把斋”。

我们村里 “把斋”的来历如何,姑且不论。但至我记事时起,父母就是严格遵守着这一习俗,每年从除夕晚上开始,家庭成员都必须进入了“把斋”模式,不折不扣地执行祖辈们传下来的规矩。那时候除了外嫁的闺女,整个家族都集中居住在一个村子里,好像也没有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样的传统,各家都忙乱各家的。我们家大年初一早上一般是吃煮豆面,掺了蒿籽的豆面十分筋道,母亲擀得一手好面,经她手擀出来的豆面薄厚均匀,切出来挽成椭圆形,一把一把的盘在案板上,等熬夜的孩子们起来了,豆面也煮好了,配上炒好的葱油咸盐酱,也不失为人间美味。

对于孩子们,早上的素豆面尚可,中午的这顿“把斋”饭,实在是对“馋性”的考验。“移民户”人家都不把斋,每到饭点,在不把斋人家玩耍的孩子们,无论主人如何热情招呼挽留吃饭,总会找把斋的理由离开,但内心还是对肉菜充满留恋的。小馋虫们等不到太阳落山,下午便从凉房(那时没有冰箱)早早的把做好的为数不多的几块熟肉消出来了。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只要灯笼亮起来,还没有等父母说可以开斋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出熟肉,享受起来。

如今,整个村子里的人大部分都搬到城市里生活了,我们家族也不例外。即使在村里留守的人们好像也对“把斋”不太在意了,“把斋”已然成为遥远的回忆。尤其春节假期这几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因为吃肉菜太多喊叫着想有吃点素菜,想想我们小时候,如果能够连续吃上几顿肉菜,绝对是对生活的奢求。

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有越来越好的生活。





【作者简介】 周殿祥,1970年出生,内蒙古固阳县人,现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宏鉴公证处,喜欢随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书香怡苑》编辑部



【投稿指南】

1.散文不少于1000字。
2.小说不限字数,篇幅较长可连载。
3.诗歌类作品,现代诗每次投稿不少于3首/诗词类作品不少于5首。
4.所有投稿作品必须为作者原创且首次发表。
5.投稿作品以文件格式(附带作者简介照片)发送至邮箱:1632472263@qq.com
6.投稿作者请第一时间关注平台,添加编辑微信

编辑部微信:

 

【书香怡苑】微刊是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的一家集文学作品发表、艺术鉴赏、理论研讨等方面而构建的综合性网络文学平台。

顾问:陆荣 匡文留 杨先  王振龙 

        颜新明  雪野 邓红琼  胡林山

社长:诗苑浪子

运营总监:蔡芳芳  

编委: 诗苑浪子  雪峰   子涵    蔡芳芳  大漠烟云

         马智昌    张万志  白天龙   静待花开   程生才

朗诵:Lily(小百合)    文冰   梅兰   把酒当歌   

         沈兴连 姜莉莉   月色   蓝雨萧萧

书画编审:马才元  俞存怀  俞学宝  墨客齐贤

出品:【书香怡苑】文学社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书香怡苑
一个有温度,有思想,有情怀的公众号。有稿就发来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