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部分景点略记
2020年8月3日,晓文开自家车去兰州新区取房子钥匙时,应晓军夫妇邀约,顺便去了一趟西宁。车上坐着我和老伴、王慧兰、小心心共五人。在青海逛了几个景点后,于7日晚11时返回家中。
青海今年雨真多呀!那天下午我们刚经过海石湾踏进青海地界,就进入濛濛细雨中。此后的每天夜里都有雨,白天也有零星小雨。我们是在雨空空里参观游玩了部分寺庙、景点。诚如孩子们说的,“我们一到景点天就会放晴的。”果然,连续几天都是路上下雨景点晴......
因施淑琴在上班,安民在补课,只有晓军陪我们游览、玩耍。因六人须开两辆车,事先曾约五弟夫妇同行。
8月4日,我们随意游玩了平安民俗一条街......
5日上午临出门时,五弟接到其妻舅哥病危电话,他们须急速回老家,故不能同行,两辆车只拉六人游玩。
因事出意外,未来得及细想,事后想起何不改拉亲家施淑琴父母一块游玩?可见我们的应变能力不是很强。
十一点多钟,我们到了预定的第一个景点——夏宗寺。
远山仍在云雾缠绕中,小雨已经停了,被雨水冲洗的旅游区内,更加山清水秀、景色迷人、鸟语花香、气候清凉。
夏宗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瓦窑台村。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削发为僧,并拜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四世活佛若比多杰为师学经的地方。
夏宗是“夏哇日宗”的缩写,直译为“鹿寨”,指鹿类生息的地方。
据传,早在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僧人法显(约公元337-422年)与法友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赴印度求经,途径此地时,曾留居活动。元至正十年(1350)前后,安多法台顿珠仁钦始建夏宗寺。明洪武五年(1372),高僧南安然坚巴在此建造乳必多杰灵塔和一座佛塔。明末,藏传佛教高僧罕达隆将寺院扩建为“夏宗静修院”,五世达赖喇嘛赐名“噶丹园”。现有大殿一座五间,僧舍五间及山门等。
夏宗寺窝在一个鹰嘴山下红崖山凹原始森林的緑荫之中。陡立的红山、翠緑的苍松、洗练的蓝天、潺潺的流水、缠绕山间的白云、清新湿润的空气 ......那么巧秒地糅合在一起,交媾在一起,使人犹如临天堂仙境之感......
在犹如天上的仙境里,不时传来人们“啊呀”、“哇”、“哇塞”的惊叹声!
老伴因血压高,不敢上太陡的庙宇,我们其他人,就连只有三岁的小心心也阻挡不住,沿着笔立崖壁的弯曲踏梯攀援而上。到犹如鹰嘴的最高点瞻仰佛像、浏览风景后,才徐徐下来,集中到夏宗寺,一路瞻仰、参拜了所有佛像......
在鹰嘴山顶、在许多惊险和景色秀丽处,我们都留下了珍贵照片。有的照片似在云雾缭绕的虚无缥缈中......
下午七时许,我们赶到了黄南隆务寺。在晓军战友的安排下参观了隆务寺。因当日高僧讲法,谢绝女客参观,又因已下班,只观光了几个寺院即匆匆结束了一日行程......
后来了解到,隆务寺位于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隆务河西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历史上的旧称而得名。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元大德五年(1301年),这里已建有藏传佛教萨迦派小寺,至明代前期正式建成隆务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改宗格鲁派。明天启五年(1625年)熹宗帝题“西域胜境”匾额,悬于新建大经堂门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一世夏日仓被乾隆皇帝封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成为隆务寺寺主和隆务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后来陆续建立密宗学院、时轮学院,逐渐发展成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占地面积为26700平方米,有大小殿堂31座1730间,僧人最多时达到2300人,在安多藏区,其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1980年以后陆续重建了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等。寺院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装饰华丽宏伟。寺内珍藏各类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有众多造形精美的佛像、壁画、堆绣、唐卡等艺术品,浩瀚的佛教经卷典籍。佛事活动主要有农历正月的祈愿大法会、三月的尼丹(护法神)法会、九月的降凡节(释迦牟尼佛祖下凡人间)和十月的五供节(纪念宗喀巴大师圆寂)。
8月6日早餐后,在霏霏晨雨中,我们从黄南州出发,驱车数百公里,到了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
刚到景区的李家峡发电站雨就停了,真是天随人愿!
这里驻扎着一个中队的武警战士,长年守护着李家峡水利发电站。在晓军战友派的导游引领下,我们首先参观了发电站。若非晓军战友安排,我们根本就进不了大坝,进不了大坝就无由领略大坝、发电站的高大以及整个峡谷的雄宏和蔚为壮观的峡谷全景......
刚雨过天晴,李家峡高耸的山头仍云雾缭绕,但太阳已露出脸来,峡谷景色一览无余。适逢发电站开闸放水,在一库水压力的作用下,排出的清水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膨大为数十米高的白色水雾,给雨后的峡谷平添了无限风光.....
年轻的导游说,你们来的正是观光的好时候。我们也有同感——细雨刚过,阳光明媚,云绕山尖,库区清澈、明亮。山吐瀑雾,谷濯清流,峡谷溢彩,景色自然天成.....
我们领略了李家峡的无限风光。
午后,我们驱车随着络绎不绝的、各色各样的观光旅游车,旖旎游玩了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全境。
坎布拉国家森林地质公园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是以“丹霞”地貌、森林植被、宗教文化、电站大坝、峡谷库区及藏族风情共同构成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其所在地区和主要景区特色而闻名遐迩。
景区距省会西宁市131公里,距尖扎县城40公里。北依黄河,紧靠著名的李家峡水电站。
景区内最低海拔23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毗邻黄河,万木苍翠。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山杨、油松、白桦、红桦、旱榆等;动物有鹿、麝、盘羊、石羊等;鸟类有马鸡、百灵、画眉、灰喜鹊、布谷鸟等。
坎布拉地区佛教历史悠久,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复兴地。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犹如攀登云梯,峰顶有古刹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中。现有的南宗扎西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四季香火不断。
“坎布拉”系藏语译音,意为“康区大奴氏圈子”(一说意为“来自康地的庄园”)。1992年,坎布拉地区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该公园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坎布拉地区有18座奇山险峰,南崇峰、宫保峰、德杰峰、内宝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牦牛峰等,其命名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这里奇峰上松柏叠翠,谷底里溪水潺潺,景色千变万化。坎布拉处处是景,景中有景,奇景连奇景,横看竖看景不同......
因时间关系,我们只匆匆浏览了众多景点中的极少景点。主要有:
“海中蛙”,是在四面八方环库緑水而漂游的形似青蛙的一座青山。人们站在库区高处,尽情观赏它的倩影......
还有瑶池仙境、擎天一柱、佛手指天等处。各种造物形态逼真,造型栩栩如生,大有地造天成、鬼斧神工之妙。使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7日,我们在归途中伴随着濛濛细雨,观赏了亹源已近败落的百里油菜花、祁连的万亩大草原......
夜里11时整,我们才进了家门。
旅游,其实是很辛苦的!大家都很累,晓文开了整整一天车,累的几乎都睁不开眼了......
前几年还陆续参观过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 青海湖等著名景区,现补记于后:
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位于海南州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村,是一处以丹霞地貌为主的自然景观和土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文化旅游景区。以所在地而得名。别名七彩峰丛·轩辕后土,雅号土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源。景区内丹霞地貌悠久奇特,山峰突兀林立,地质造型古怪神奇,山体色彩呈七种颜色。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地,摄影、创作、美术、影视等多个机构在公园设立了基地。2007年开工建设,2012年完工。
景区由十三个土文化的主题广场和七条色彩不同、造型各异的丹霞峡谷组成,尤其是女娲峡、千佛峡、通天峡、七色土等都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质遗迹和自然奇观。内径2平方公里,外径33.333平方公里,是旅游观光、餐饮娱乐、放养心情的理想之地。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青海省即由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西汉时称“西海”,“青海”应是汉人从羌语翻译来的,那时称湖为海。十六国时期始称青海(意为青色的海)。
后世蒙古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措温布”,意均为青色或蓝色的湖。
青海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东接日月山,西连橡皮山,南邻青海南山,北倚大通山。2013年8月实测湖区面积为4337.48平方公里,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环湖周长约360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湖体呈椭圆形,若荷叶状,湖面海拔约3193.59米,年平均温度6.7~8.7℃。青海湖水色随水深浅和气温而异。天气晴朗时呈蓝绿,阴天则为青灰。
青海湖周围山恋起伏,群山环绕,河流纵横,湖周较大的河流有30余条,主要水源是布哈河、伊克乌兰河、乌哈阿兰河、倒淌河、吉尔孟河、黑马河等。湖中产青海裸鲤(俗称湟鱼)、硬刺条鱼、隆头条鱼。青海湖鸟类有30多种类,数量最多的是棕头鸥、鱼鸥、风头鸥、斑头雁等。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提出并发起,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和青海省政府联合打造环湖自行车赛,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举行。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
历史上唐玄宗曾将西海封为“广润王”。从那时起对青海湖进行祭祀。唐宋元明各朝对青海之神进行遥祭,清代改为近海祭(会盟)。雍正帝曾诏封“灵显宣威青海湖”,御赐神位,安放到青海海神庙内,并下诏于每年秋八月(农历七月十五日)定期祭海,官方的祭海活动延续到民国初期。
环湖地区的藏族同胞也有祭青海湖的活动,他们认为祭青海湖是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届时将承载着自己心愿的宝瓶投入青海湖,以祈求自己的心愿能够实现,它表达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2008年,青海湖祭海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简介】:崔福林,甘肃古浪人 ,现居金昌市金川区金芝里18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