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名人:红旗渠建设甲等模范——王才书

创业   2024-12-30 08:02   河南  


红旗渠建设甲等模范——王才书

在中国北方的太行山脉深处,林州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它不仅灌溉了干涸的土地,更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坚韧与智慧。王才书,就是这样一位在红旗渠建设中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先驱者。
王才书(1917-1992),1917年,王才书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市合涧镇河南园村,他的一生,是与红旗渠紧密相连的传奇人生。1944年,王才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1948年,他正式投身革命工作,随后的岁月里,他的足迹逐渐遍布林州的政治舞台,1956年5月,他被任命为县委委员,1959年8月晋升为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1963年12月,他又肩负起了林县副县长的重任。每一次角色的转换,都是他为人民服务、为家乡发展倾尽全力的见证。

红旗渠工程,这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水利工程,其筹备与实施过程中,王才书起到了关键作用。1959年冬,面对跨省协调的巨大挑战,他临危受命,代表林县县委,频繁往返于太原、晋东南地区、平顺县等地,与各级领导展开细致而艰苦的协商,最终赢得了山西省委、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委及沿途乡村的广泛支持,为红旗渠总干渠的顺利开工铺平了道路。

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正式拉开序幕,王才书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先后担任总指挥部副指挥、指挥长和工地党委书记,身兼数职,既要确保工程进度,又要处理好与山西平顺县沿线干部群众的关系,保障工程和谐进行。他频繁深入一线,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解决实际困难,逢年过节,更是挨家挨户拜访,送去温暖与关怀。在他的倡导下,民工们不仅修建渠道,还帮助当地群众修缮房屋,提供医疗援助,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支持。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王才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不仅要指挥三万民工的施工,还得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在最艰难的时刻,他动员民工采集树叶、野菜,甚至下河捞取水草充饥,自己也与民工同甘共苦,啃食糠团,饮用菜汤,展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与无私奉献。尽管病痛缠身,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折磨着他,腿部浮肿,行走艰难,王才书依然坚守在工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红旗渠三条干渠的竣工通水,是王才书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篇章。在通水典礼上,他被授予红旗渠建设甲等模范的荣誉称号,这是对他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最高肯定。1992年,王才书因病逝世,他的离开,是林州人民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如同红旗渠的清泉,永远滋润着这片土地和人们的心田。

王才书的一生,是与红旗渠紧密相连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红旗渠的丰碑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在林州乃至中国的水利史上,王才书的事迹如同一面旗帜,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林州名人录》

深藏于中国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市,不仅以其山水之秀、风景之美令人陶醉,更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而熠熠生辉。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共存,孕育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林州儿女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无数传奇。科技领域的探索者,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潮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身披戎装的勇士,他们守护着国家的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那些默默奉献在地方建设一线的奋斗者,他们以实际行动改善着民生,让林州从昔日的贫困山区蜕变为今日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

这些林州名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林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展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林州人民继续传承着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他们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加速推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林州最美的底色。林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林州名人录,不仅是一部记录林州名人事迹的史书,更是一部激励后人的励志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林州未来的无限可能。

- END -


来源:《林州名人录》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精彩推荐

【栏目导航】

走进林州 古今名人 非遗传承

媒体报道 林州文艺 林州音乐

旅游视频 云上旅游 旅游资讯

大美林州 林州交通 党史博览

【红旗渠专题】

红旗渠视频 红旗渠传奇 百家讲坛

豫剧红旗渠 红旗渠纪念馆 精神传承人

林县
品味林州,文化瑰宝,邀您共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