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岩乡的“孺子牛”——杨凤岐
在豫北的石板岩乡,有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名字叫杨凤岐。生于石板岩乡漏子头村1938年的他,自1980年起便担任石板岩乡民政所所长,用他的一生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为民服务,什么是无私的奉献。
初上任的杨凤岐,面对的是一个地处偏远、贫困落后的山区乡镇。他深知,要想改变这里的面貌,首先要了解这里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于是,他踏上了翻山越岭的征程。40多天里,他行走了750多公里,足迹遍布全乡的362个自然村,走进了山上山下的每一户农家。他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他的眼神充满了关切与期待。通过这次深入调研,他摸清了全乡所有烈、军、残等优抚对象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凤岐深知,对于孤寡、残疾老人来说,晚年生活的幸福与快乐是他们最渴望的。于是,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终于在1986年在乡政府所在地建成了一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敬老院。这处敬老院不仅为五保老人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每当看到老人们在这里笑口常开、生活幸福时,杨凤岐的心中便充满了欣慰。
杨凤岐还坚持定期走访烈、残军属和贫困户,时刻把他们的冷暖记在心里。每年春节前,他都会亲自把救济款物送到贫困户家中。有一年春节前,大雪封山,道路难行,但杨凤岐仍然坚持要走访完所有的贫困户。他背着面粉、掂着猪肉,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山路上。尽管山高坡陡,每走一步都十分危险,但他却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身上多处被山石划破,血和雪水凝在了一起。当他到达老党员、老劳模桑金水家中时,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看到杨凤岐成了雪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为了改变石板岩乡的贫困面貌,杨凤岐决定筹办民政福利企业。他赴山西、上北京、奔天津、跑省城,四处拜师学技,寻求合作伙伴。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他遭遇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有一次,他跑到银行去贷款,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6点,从计划科长找到信贷科长,从信贷科长找到主管副行长,再从主管副行长找到行长,整整3天时间,没有一个人敢表态。面对这样的困境,杨凤岐没有放弃。他情急之下,双膝跪在银行的领导面前,含着眼泪乞求道:“为了石板岩的穷乡亲,我求求你们了……”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有关单位领导和在场的其他人员,他们答应帮助解决一部分贷款。经过大半年的奔波和努力,石板岩乡的第一个福利企业——水泥预制厂终于投产了。
1988年9月,杨凤岐计划到郑州参加全国性订货会。然而,此时他的老伴已经病危,曾几次昏迷不醒。面对这样的家庭困境,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一想到刚刚起步的企业和穷怕了的父老乡亲,他还是决定去参加订货会。临走的时候,他安慰老伴说只用两天就能回来。然而,当他心急火燎地赶回家时,却听到了儿女们的哭喊声,看到的是已经去世的老伴那不肯闭上的双眼。这个沉重的打击让杨凤岐悲痛欲绝,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为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他的帮助和关怀。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杨凤岐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4年,他被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命名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了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这是对他多年来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的最高肯定。在杨凤岐的带领下,石板岩乡的福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创产值近700万元,实现利润60多万元。这些福利企业不仅为当地的残疾人、优抚对象和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还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的困境。
如今,石板岩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杨凤岐这位“孺子牛”的默默奉献和不懈努力。
《林州名人录》
深藏于中国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市,不仅以其山水之秀、风景之美令人陶醉,更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而熠熠生辉。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共存,孕育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林州儿女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无数传奇。科技领域的探索者,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潮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身披戎装的勇士,他们守护着国家的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那些默默奉献在地方建设一线的奋斗者,他们以实际行动改善着民生,让林州从昔日的贫困山区蜕变为今日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
这些林州名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林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展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林州人民继续传承着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他们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加速推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林州最美的底色。林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林州名人录,不仅是一部记录林州名人事迹的史书,更是一部激励后人的励志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林州未来的无限可能。
- END -
来源:《林州名人录》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
【栏目导航】
【红旗渠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