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城易名:历史转折下的无奈之举
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当刘秀历经艰辛,逐一扫平各方割据势力,于公元25年在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登基称帝,建立东汉政权,是为光武帝,年号建武。自此,天下大势渐趋明朗,汉室正统得以重续,光武中兴拉开序幕。
新朝初立,万象更新,然王郎曾与刘秀为敌,郎城之名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显得格格不入。当地民众,出于对正统皇权的尊崇,深知刘秀乃汉室后裔,天命所归,其麾下将士为恢复汉室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历经无数苦战,才换来这太平盛世。而王郎,虽曾一时称雄,却终是败军之将,其名号在正统观念下略显黯淡。再者,民众亦顾虑王郎之名,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新朝初定,统治者对于曾与己敌对之人及其相关事物,难免心存芥蒂。
于是,在地方官吏的斟酌与民众的期盼下,郎城之名被悄然更改。因城位居淇河之北,依古制,水北为阳,遂取名“淇阳城”。这一字之变,蕴含着对过去历史的重新诠释,亦是对当下和平秩序的向往。淇水悠悠,流淌千年,见证着王朝的更迭、世事的变迁,它宛如一位沉默的史官,悄无声息地将这段历史铭记于心。
自更名之后,淇阳城仿若翻开了新的篇章。在东汉的治下,百姓们安居乐业,男耕女织,尽享太平。城中集市热闹非凡,商旅往来不绝,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孩童们在街巷间嬉笑玩耍,老人们于树下悠然对弈,一片祥和之景。
岁月悠悠,朝代更迭,淇阳城历经风雨洗礼,却始终屹立不倒。三国时期,它地处曹魏腹地,为军事要冲,见证了乱世烽火;隋唐盛世,它又凭借优越地理位置,商贸繁荣,成为地区经济中心之一。尽管淇阳县仅存24年,但淇阳城与郎城之名,如烙印般深深刻在历史长河之中,从未被岁月磨灭。直至1970年,村西头券门上,那砖刻的“古淇阳城”四字依然醒目,似在向后人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历史学者前来探寻,追寻那段尘封的记忆,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沉。
光武中兴汉室延,王郎旧影逝如烟。
郎城名号随波去,淇阳新名映日悬。
水北为阳循古制,民安似画谱新篇。
历经战乱繁华继,古字犹存忆旧年。
- END -
微信公众号ID:LinzhouInfo
来源:小林《古城遗梦》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精彩推荐
精彩推荐
【栏目导航】
【红旗渠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