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名人:坚韧脊梁,赤子之心——刘保银

创业   2025-01-07 08:03   河南  


坚韧脊梁,赤子之心——刘保银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成为时代的灯塔,照亮后人的道路。

刘保银(1910-1974),这位出身于河南省林县横水乡后白壁村的普通农民,以他的生命轨迹,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传奇。

刘保银,生于动荡的1910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变迁。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时期,刘保银毅然决然地担任起了民兵队长的重任。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他带领着乡亲们,用简陋的武器,与日伪军进行了无数次殊死搏斗。不幸的是,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一枚无情的炮弹落在了他的身旁,爆炸的冲击波重创了他的身体,导致腰部重伤,左侧大肠甚至被炸出体外,留下了终身残疾。

尽管经历了痛苦的手术治疗,他的大肠仍不得不长期暴露在外,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生理与心理双重折磨。面对这样的重创,刘保银本可以接受政府按照特等残废标准给予的生活照顾,然而,这位硬汉选择了拒绝,他的内心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他虽身残,但志不残。坚持要通过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的尊严,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即使身体残疾,他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的贡献,始终活跃在生产劳动的第一线。

时间流转至1960年,当林县决定修建红旗渠,以解决当地饮水难题时,刘保银再次挺身而出,拖着那伤痕累累的身躯,投入到这项艰苦卓绝的工程中。

无论是在严寒刺骨的冬天,还是酷热难耐的夏日,他都坚持不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工地上,当其他民工目睹他那伤残的身躯仍在不懈努力时,无不深受感动,纷纷劝他回去休息,而他总是坚定地回答:我只要看气就要为改变山区面貌干到底!”这份执着,这份坚韧,让每一个了解他故事的人都为之动容。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政府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派人送去棉花以供其特殊需要,而刘保银却在使用完毕后,分毫不差地归还给公社,这份质朴与廉洁,更是体现了他崇高的道德情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尊敬。他的事迹,成为了激励人心的力量,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楷模。

遗憾的是,1974年,刘保银的旧伤复发,病情急剧恶化,尽管经过多方救治,最终还是未能挽回这位英雄的生命。他的离世,让所有认识他的人感到痛惜,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不灭的火种,继续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刘保银的一生,是对“坚韧”二字最好的诠释。他以残缺之躯,书写了人生的华章,证明了意志的力量远超乎肉体的极限。在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位英雄的生平时,不仅仅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传承那份永不言败、无私奉献的精神。刘保银,这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战士,用他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何为真正的共产党人,何为真正的人民英雄。

《林州名人录》

深藏于中国河南省北部的林州市,不仅以其山水之秀、风景之美令人陶醉,更因其独特的人文魅力而熠熠生辉。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共存,孕育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

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林州儿女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无数传奇。科技领域的探索者,他们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潮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身披戎装的勇士,他们守护着国家的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和荣誉。而那些默默奉献在地方建设一线的奋斗者,他们以实际行动改善着民生,让林州从昔日的贫困山区蜕变为今日的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都市。

这些林州名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他们不仅是林州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展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林州人民继续传承着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前行。他们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加速推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他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林州最美的底色。林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的魅力。

林州名人录,不仅是一部记录林州名人事迹的史书,更是一部激励后人的励志之作。它让我们看到了林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林州未来的无限可能。

- END -


来源:《林州名人录》

投稿/建议请发邮件:627005285@qq.com


精彩推荐

【栏目导航】

走进林州 古今名人 非遗传承

媒体报道 林州文艺 林州音乐

旅游视频 云上旅游 旅游资讯

大美林州 林州交通 党史博览

【红旗渠专题】

红旗渠视频 红旗渠传奇 百家讲坛

豫剧红旗渠 红旗渠纪念馆 精神传承人

林县
品味林州,文化瑰宝,邀您共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