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瑞芝康健王红兵:52岁从行长创业成为院长,10年总结养老机构盈利的四大要点

健康   2024-10-16 21:11   江苏  

王红兵


提到瑞芝康健老年产业集团,相信业内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陌生,因为瑞芝康健在行业内一直很低调,服务网络暂时还没有布局全国,也是近几年在行业活动中能够看到瑞芝康健的身影......

但是听说过瑞芝康健的人都会记得一些很有话题性,甚至有些传奇色彩的标签:

一个60多岁的退休的中老年人,曾任深圳浦发银行分行行长,十几年前躬身入局养老服务行业,独资在南京开办养老院,自己亲自当院长,目前已运营的1000多张中高端养老机构床位几乎满住,市场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实现规模盈利,内部养老企业人才全靠自己培养,搭建养老+千行百业合作共赢生态,运营管理十大养老数字化系统完全自主开发,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第一家养老服务企业上市公司。

到底,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又有怎样的想法?最近,阿沐有幸采访到了瑞芝康健的创始人、董事长王红兵先生,我们一起听听他和瑞芝康健背后的故事。

Q

您当初是基于对养老行业前景的认可,还是出于某种情怀,才愿意把大量的资本和精力投入到这个行业里面?您的初衷是什么?

王红兵:在2000年的3月份,我担任上海浦发银行总行的财务总监的时候,前往台湾考察当地的金融产业。机缘巧合之下,参观了一家高端养老院。当时感觉很新奇,养老院像五星级酒店一样,但大陆的养老院好像没有这个条件。

参观之后,在我心中就留下了一个种子,或者说是一个梦想也好。当时出于产业投资的角度考虑,认为养老是一个大产业,今后20年内会有很大的发展。

2006年我从银行内退后,开始从事风险投资,运气比较好,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成功上市,上市后我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使我萌生了进一步从事该领域的想法。

再加上当时我的父母身体不好,年纪也大了,家中兄弟姐妹照顾父母也很困难,我决定从事养老服务业,实现我过去的梦想。

我在52岁时踏入养老行业。在这个年龄创业,是很有挑战性的。好在我身体状态还可以,也不想无所事事,所以选择投身于养老事业。

还有就是刚刚提到的,我心中一直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想探索一个中国养老发展的“新路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是为自己以后老了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在铺路

经过综合考量,我最终选择在南京发展养老业务,从2012年开始在南京筹备养老机构。想法有了,该如何落地?当时是不清楚的。

正好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35号文件,扶持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于是,我在南京成立了瑞芝康健,开始筹建首家养老机构——瑞芝康健老年公寓

Q

面对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行业,您前期做了哪些准备?

王红兵:第一,前期的市场调研要做足,我当时先后到台湾、日本、欧洲、美国,全面地研究这个行业在国外市场的发展情况,而不是盲目的开始。


虽然我是跨界养老人,但管理企业的经验是相通的。养老本质上是一个连锁服务型企业,跟酒店餐饮、医院差不多。我研究了国内外很多家酒店管理公司例如香格里拉酒店、万豪酒店,甚至还研究了连锁水果店、中医馆。


养老有点类似酒店嫁接医院的模式,因为涉及医养结合,包含了很多医疗相关的元素。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两方面实现有效的结合,借鉴美国梅奥诊所的管理模式以及连锁经营的理念。


第二,分析商业模式是否盈利以及投资回报率有多少。在调研后发现,国外的发展状态相对不错,比如日本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15%。


我当时就在想,像日本这样一个低利率社会,贷款利息较低的情况下,养老行业仍然能实现15%的利润率。如果在中国发展养老产业,那其中的利润回报也会比较高。


我基于养老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及长期收益价值研究,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开始考虑投资养老产业。国外在这一领域获得了可观的回报,我相信中国未来也将实现类似的成果。


Q

瑞芝康健的业务板块结构很丰富,涵盖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市场化和公建民营项目,您能否介绍一下公司在战略布局上的考量?

王红兵:我从2013年就到南京来开办养老机构,也可以说是南京最早的一批养老企业之一。


最初,我们只是聚焦养老机构拓展,在江宁区淳化街道兴民南路开设了一家127张床位的老年公寓,随后在江宁投资改造了滨江颐养院、禄口颐养院两个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

瑞芝康健最开始以机构为主,后来在江宁参与了政府购买的居家上门照护服务——“小江家护”。通过这一项目,我们意识到居家服务业务发展的潜力,市场化的居家养老在未来会有很多的机会


因此,瑞芝康健将发展战略同步转向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当时考虑两个原因,第一是根据中国老年人居家养老调研的数据来看,大部分老人还是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他们在社区和居家养老方面,存在一定的需求。


第二是市场上还没有专注这个领域的企业,所以瑞芝康健就开始了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探索。


相较于其他同行,如一些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保险公司等,他们的发展战略主要集中在机构养老上,瑞芝康健是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方面均稳步推进并取得相应进展


Q

在居家养老领域,瑞芝康健进行了哪些探索与实践?具体取得了哪些成就?

王红兵:瑞芝康健在进入居家及社区服务板块后,主要致力于做市场化服务,为老人提供居家上门的购买服务


开始的时候很难,从1户发展到100户,我们花费了大约半年的时间;从100户扩展到1000户,我们投入超过两年的时间。目前,我们市场化养老服务客户总数已超过1000户


在很早的时候,瑞芝康健就朝着集团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不断在软件开发、服务模式创新、护理员队伍建设、品牌宣传及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努力。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组建了自己的科技研发团队,成立了科技部,招募了一批软件开发人员、技术人员,结合市场化居家养老的业务,开发了“一方家护”的APP及小程序。因为要做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没有信息化支撑是做不起来的。

除了客户端,对护理员来说也有自己的服务端口,他们每天回家会做两件事,第一是参与线上培训,学习线上的视频课程;第二是查看当天完成的工单数量和赚取的收入,这有点类似于“滴滴司机”的模式。


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做居家上门服务是做不好的,比如处理100户的业务就会变得很混乱,怎么排单?怎么核算?依靠手工记账是远远不够。


但是开发出一整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谈何容易,这往往需要几年的持续更新完善和优化迭代。

随着一方家护业务不断扩张,2023年初月收入60万元,到年底已经提升到297万元。


去年一年,瑞芝康健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业务总收入达到了2000万元。今年的情况更加乐观,预计在去年的基础上将再翻一番,有望达到4000万~4500万元的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收入。


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可能都并不常见。养老行业内都有共同的呼声,认为“纯市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是做不起来的,也没有哪家有成功的案例。

但实际上,瑞芝康健很早就开始做了,并且做起来了。目前在南京,瑞芝康健有50多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专注于市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运营。


Q

您提到了自研的软件系统,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的软件开发公司,为什么瑞芝康健要坚持自己开发呢?

王红兵:我们原有的养老院信息化系统是购买自第三方软件供应商。


但是考虑到未来需要实现连锁化发展,这涉及公司发展战略的问题。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不可能每个养老院都购买一套外部软件。


其实,养老信息化系统开发的技术并不难,难的是把技术和业务需求整合起来。如果全部依靠市面上的其他软件公司,他们不懂业务,也提不出来适用需求,会导致沟通成本过高。


所以,我决定开发属于瑞芝康健自己的机构养老信息化系统。


在机构养老信息化系统开发完成后,我们又开发了医疗信息“HIS系统”。因为瑞芝康健大部分养老机构都是医养结合型,既是养老院也是护理院,所以这两者的信息化系统必须实现信息数据互通。


有了机构和居家方面的业务信息化系统,管理信息化系统就要跟上,其中涉及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


这些如果跟不上,公司是没有办法建立大数据体系,所以瑞芝康健又开发了若干个管理信息化系统,搭建了公司数据中台系统,实现了公司数字化管理

整个集团的数据一目了然,每个机构的床位数、入住数以及入住长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各个站点的工单量和收入情况等等,这些数据都是实时更新,手机打开就能看到。


对我来说,我可以随时看到公司的财务状况。每个月的1号,财务报表就做出来了,我的决策效率非常高,这就是我们在科技上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从去年开始,瑞芝康健已成功搭建了全面的科技型、数字化平台据我了解,全国范围内,没有哪家养老机构像瑞芝康健这样,在南京和深圳组建两支科技研发团队,有几十个软件工程师专注于信息化软件的开发。

目前,瑞芝康健已经全面运用这些业务及管理软件,而且很多公司都慕名想购买瑞芝康健信息化系统。

Q

瑞芝康健是如何在机构与居家之间协调业务模块的?目前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哪些业务领域?

王红兵:今年瑞芝康健的居家业务,南京加深圳,计划突破一个亿,包括政府购买、长护险及市场化。据我了解,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实现居家业务收入达到一个亿的企业非常少。


瑞芝康健的机构业务利润和居家业务利润差不多。我们将这种养老服务产业链称为“内循环”居家和机构双向引流如果在机构不住了回家以后,就回归到我们的居家板块,这样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内循环”。


所以,我们有很多客户都是通过居家站点转介绍到机构的,比如说在上门服务时,会发现有些老人在家照护困难,想寻求养老院的帮助,有这些需求的客户就可以引流至内部的养老机构入住。

如果仅仅以机构运营为主,可能无法吸引居家客户,很多人并不知道你这个品牌。当提供居家服务时,客户对服务质量、护理员满意后,会增强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愿意在未来选择入住我们的养老机构。


到目前为止,瑞芝康健集团对外运营的养老院有8家,床位约1360张,正在筹备的还有800多张床位,预计在2024年11月和12月相继开业。


在南京,我们有接近2000张床位了,深圳有100多张床位。在已经开业的机构中,我们的入住率都在90%以上


Q

我之前参观瑞芝康健机构的时候,发现内部人员管理、内部协同的方式与其他养老服务企业大不相同,您可以介绍一下这种特殊的模式吗?

王红兵:对,瑞芝康健的组织架构和其他养老企业有所不同。其他养老企业大都采取“事业部制”,例如居家事业部、机构事业部。


瑞芝康健更倾向于“区域负责人”的概念,即一个区域配备一位养老院院长,他既负责机构的运营,又负责居家和社区的相关事务


KPI指标是下达给院长的。院长管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站长,站长管客户经理和居家护理员。


比如秦淮区的院长,他负责管理整个秦淮区的所有养老机构和十几个居家站点,站点的站长、护理员都归他管,这种管理模式最大好处在于院长可以全面调动资源,做到机构和居家相协调,客户和员工相流转。


例如,在提供居家上门服务时,如果需要医生或护士,院长能够指派养老院的医生、护士去到现场;如果需要助餐,养老院本身就有厨房,院长可以让厨房员工多做点饭菜,再配送到各个站点。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


在瑞芝康健总部,市场部不仅要负责机构营销,还要负责居家、社区营销,运营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科技部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让信息对称、客户共享、资源共享,各部门协调起来就比较顺畅。


瑞芝康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分两个模块,其中一个模块是一线的护理员团队,这是养老服务的基石,没有一支高水平的养老服务团队,就不可能打造好的口碑和品牌。


因此瑞芝康健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客户为尊,员工为本,诚朴、责任、专业、进取”。员工第一,人性化管理是瑞芝康健基本的管理理念。

我经常在内部开会说,我们要对护理员“厚爱三分,高看一眼”,全方位给予尊重和关怀。每年集团内部都会评选“十佳护理员”,获评的员工可以加三级薪资,并荣获现金奖励和带薪旅行的福利。

除此之外,瑞芝康健先后成立了“瑞芝人才发展中心”,经人社批准创建了瑞芝康健职业培训学校,内部选拔教培讲师,外部合作专家团队,并经人社授权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发证资质。


所有的护理员都是瑞芝康健自主招聘和培训,并获得双证(养老护理员证书和家政服务员证书)上岗。


Q

关于您刚才提及的“区域负责人”这一概念,显然对综合能力的要求会比较高。那么,这样的人才从哪里来?

王红兵:瑞芝康健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所有的院长和高管都是内部产生、内部培养的,我从来不到外面去挖其他养老企业的员工。


再者,外部养老企业也挖不走瑞芝康健的人,所以队伍比较稳定。我们有很多的干部已经在瑞芝康健工作了七八年,甚至有十年的。


另外,我们公司的绝大部分人才是跨行跨界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找同行,而特意找外行?


第一,在中国的养老行业当中,没有多少人才,也没有人才市场。这个行业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批量对外输送人才的能力。


像我以前当银行行长,如果我要招支行行长,应聘者会有一大批,但是我开养老院,应聘的就很少,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行业缺乏充足的人才市场。


第二,养老行业在发展上相对滞后于其他行业,几乎所有行业都比养老行业先进,甚至家政行业的发展也早于养老行业。


所以,其他行业的人才数量肯定比养老行业的人才多,为什么不去寻找外部其他行业的人才,而要在养老同行里去找呢?


第三,养老行业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封闭,有些在思想观念、服务水平方面比较落后。我引进其他行业的人才加盟到瑞芝康健,就可以借鉴其他行业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再嫁接到养老行业,这不也是一种创新吗?

这种“区域负责人”怎么来,就要提到瑞芝康健集团另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管理人才梯队的建设瑞芝康健集团针对新员工、优秀员工、后备干部、领导干部等都有相应的培训课程及培养方案。


特别是后备干部,我每年都会从集团内部选拔一批后备干部亲自带教,成立“菁瑞训练营”,通过系统培训、轮岗交流、导师带教、实战考核的形式系统性培养,最终使其担任集团内部重要的管理角色。


Q

比较好奇的是,瑞芝康健的跨界人才是从哪些行业引进的?

王红兵:地产行业、教培行业、金融行业、旅游行业都有。我们的团队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集合,不同背景的人汇聚到公司,为公司带来了独特的“人才杂交优势”


某些养老企业在开办养老院时,会选择寻求猎头公司的协助或者直接挖同行业的人才。例如从同行内挖一个院长,他通常会带上原有的团队,将他们原先的文化理念、管理方式带到新的养老院里。


这样一来,新的养老院还是之前的一套“打法”,十个养老院有十位院长就会有十种文化、十个标准。当院长选择离职后,往往会连同原团队一起离开,这也会造成人事变动和管理上的不稳定。


我们公司从来没有这种情况,当我们要成立一个养老院,会先在内部的副院长、部门经理当中挑选,任命为院长。


接着,我们将从集团内部提拔后备干部,以补充管理队伍。如果内部人员不足,再适时从外部招聘人才,进行相应的培养。最终,经过2至3年的培训、岗位锻炼,具备条件的员工才能够不断晋升。


所以,我们公司就会形成一套统一的企业文化、标准体系。无论是到瑞芝康健的任何一个机构或是站点,客户都能够体验到相同的装修风格和服务品质。


Q

瑞芝康健目前大部分的业务都集中在南京和深圳,没有去其他城市拓展,原因是什么?

王红兵: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还是比较谨慎的。从战略层面来看,我们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相较于行业内其他企业, 我们的养老机构数量不算太多。


其实,养老行业不能到处“插红旗”,一定要在一个地方深耕,形成规模、品牌和影响力


当公众提到养老服务时,自然而然就联想到瑞芝康健。这个时候,虽然可以考虑拓展其他地区,但在一个地方实现盈利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尤为重要。


养老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拿我们所在的南京来说,如果市场占有率能做到15%,已实属不易,如果能达到20%就是很了不起的了。


我们在南京实现了盈利,才开始在深圳开展业务。在未来,当深圳的机构发展成一个头部的民营养老企业后,实现盈利了再选择拓展至上海及其他城市。


之所以选择南京、深圳、上海开展业务,也是因为我之前在这三个城市里工作过,对当地的人文背景比较熟悉和了解。


所以瑞芝康健的战略规划是必须在一个地区深耕,形成规模和品牌,建立行业领先地位并盈利后,再向其他城市扩展。


新项目在初期往往面临亏损,因此成熟的城市机构应当发挥支持和赋能的作用,为新项目提供资金、资本支持,就像老母鸡孵化小鸡的过程


Q

您的一些经营理念似乎跟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的想法不太一样,这是否与您的个人经历有些关系?

王红兵:肯定的。首先,因为我之前长期从事金融行业的管理岗位,有这方面的资历和经验。


我从银行基层营业厅的会计到县农行行长,后又先后担任了南京农行城北支行行长、南京市农业银行副行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财务总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行长。个人经历要比其他养老同行人丰富一些,也管理过各种各样的高层次人才。


第二,从银行转型之后,我开始从事风险投资的岗位。与其他人相比,我在投资眼光和视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银行家以稳健而著称,企业家以敢冒风险而著称。我是个银行家心态,所以做什么事都比较保守,有多少钱就干多少事。我没有负债,也没有引进投资人,最开始我只专注一个项目,然后逐步开展第二个、第三个项目。


第三,瑞芝康健是一家纯民营的养老企业,基本上就我一个股东,股权结构相对清晰。


我既是老板也是操盘手。这一点在其他养老机构中并不常见,大多数的操盘手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当不了家,做不了主。但我的决策效率很高,管理起来就相对简单。


相较之下,其他养老企业往往会设立董事会,针对某一事项的决策需要和多个股东进行沟通,但实际上这些股东并没有参与日常管理或经营。他们对养老机构的具体运营情况了解有限,甚至对机构盈利和亏损状况都不清楚。


由于我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还是投资人。因此,我对这个行业及瑞芝康健这个企业非常熟悉,所以说我的决策一般不会出错,效率也会比较高。


Q

您之所以对行业这么熟悉,是不是也跟您有过一线的实践经验有关?我了解到您曾经担任了三年的院长,在此期间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王红兵:我当过三年院长,吃住都在养老院,很多养老企业的投资人和高管应该没有我这个经历。


我这个人有个特点,我要做什么事情的话会很认真,也喜欢钻研行业,就像是之前的银行和风投工作,我都会认真钻研,也做得不错。


我一年能够看50本书,平均每周至少读1~2本书。我每天都坚持阅读,至少花4~5小时学习。在前沿企业管理知识、企业经营、团队建设等方面,我积累了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学习成果。我相信自己在这些领域的能力要比其他同行强一些。


通过我在养老机构的亲身经历,深刻的感受到现代化养老机构一定要创新,我总结了单一养老机构高入住率的四句话吃得好、有笑脸、干净卫生、医养结合”,能做好这四点,养老机构肯定可以实现盈利。


另外就是,要打造标准化体系。养老护理服务是由人来提供的,但每个人都属于不同的个体,要把不同的个体变成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就需要有标准质量体系。


瑞芝康健集团学习国际先进的养老服务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人文特色,建立了一套现代养老企业标准化体系。


与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4A级标准化企业良好行为企业,希望通过构建标准的运营体系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管理现代化养老集团的过程中,我也总结了四个发展方向,养老服务企业要想实现品牌连锁发展,必须走“市场化、平台化、数智化、生态化”之路。

瑞芝康健通过1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在四化上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前面提到的数智化建设和现在正在打造的“养老+千行百业”共赢生态。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品牌的竞争之外,就是企业自身的生态体系的竞争。一个好的生态可以稳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力和社会形象,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内外部的合作共赢。

瑞芝康健深知养老服务业不只是事业更是巨大的产业,靠单打独斗是无法在当今养老服务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因此,瑞芝康健在注重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强化跨界整合、全域营销,积极寻求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实现生态合作、互利共赢。
为了搭建全面的战略合作生态体系,瑞芝康健不断与物业、保险、银行、家政、文旅等行业进行战略合作,并对接高校、医院、政企、军工等单位,落地“家政+养老”、“物业+养老”、“保险+养老”、“银行+养老”等跨界融合项目,搭建“养老+千行百业”的外循环生态圈。

Q

您之前从事金融行业,现已在养老领域工作超过十年。再回看这两个行业的时候,您觉得与十年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王红兵: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我之前把资金投入到一级或二级市场,那可能就面临重大的损失。


但养老产业不一样,它能够增值保值。如果未来上市了,那这个回报率就非常可观。虽然这十几年确实比较痛苦,但做什么事不痛苦呢?


整个社会对养老行业的认可发生了变化,以前这个行业会被别人看不起,但现在不论是服务口碑、经营成果还是社会价值,各方面大家都看得见了。


其实对于服务行业来说,养老服务业是最难做的,因为我们照顾的是老年弱势群体,风险大、利润薄,社会地位不高,想把它做好不容易。工作人员也面临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照顾认知症老人的护理员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更大。


Q

瑞芝康健的愿景是“打造享誉世界受人尊敬的康养企业”,您如何定义“受人尊敬”这件事,它需要包括哪些元素?

王红兵:养老行业会被认为脏乱差、低人一等,我一定要改变这种对养老行业的刻板印象,我希望让养老行业的从业者今后有更好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我的整个思路跟其他人不太一样,其他人会专注于养老院如何护理老人,我干过三年院长,护理我也懂。

但那些不是我思考的事情,我研究的重点在于战略,整个集团永续发展的战略;我研究的是“人”,是资本,是文化,是整个流程体系如何标准化

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公司是否具备好的规模、效益和口碑,以及能否给员工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如果员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能提升,社会必然会给以肯定和尊重。

如果我们的护理员都能拿到1万块钱以上的工资,都能开车上班的话,为什么不受人尊敬?简单来说,就是待遇要好。

Q

您刚才提到的信心主要源自于当前及未来的老龄化大趋势。那么,您怎么看待养老行业的未来发展?

王红兵:对于中国的养老行业来说,2024年算得上是最困难的一年。这个困难一方面源于疫情三年带来的“疤痕效应”,我们潜在客户的数量减少了。


另一方面,经济大环境对养老行业也产生了一些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小型的养老机构面临入住率下降的问题,就会导致没有太多收入,无法生存下去。


再者,小型的养老机构面向的客户群体也不一样。接下来的这一代老人以独生子女居多,这类老人有一定的积蓄或者退休工资,且对养老机构的接受度也比较高,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中高端的养老机构。

银发经济是一个广泛的领域,而养老服务业又是其中一个庞大的产业。所以,我们在战略上加大布局也是对大势的研判、对产业趋势的分析。


今年,我们在深圳又注册了深圳福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了专注于银发一族的“福瑞商城”,以线下养老服务为基石,一站式提供中老年人的购物需求,尽享衣、食、住、行、医、护、乐、交、智、财全方位高端适老产品。


Q

在很多城市,比如上海、北京、苏州都面临着省市属康养企业的竞争。假设未来江苏省成立省属康养企业或者南京市成立市康养企业,您会不会担心对瑞芝康健的经营带来一些冲击?

王红兵:肯定担心,因为国有康养企业跟民营康养企业,两者的“打法”、模式都不一样。国有企业有自己的优势,包括资本实力、物业资源、租金成本、市场口碑等等。


但是担忧不意味着畏惧。再比如说现在很多国有企业在做养老,都是基于地产公司,用原本的地产业务来支撑养老业务,一旦地产市场衰落,养老也会面临困境。而当我们形成规模,拥有自我造血的功能,就能够抵得住一些风浪


我们自己走出来一条养老道路,钻研出精细化的服务管理。再加上之后我计划拓展加盟业务,寻求全国范围内的合作,输出瑞芝康健的品牌、模式、系统、管理,甚至输出人才,这样一来,就能在全国快速地增长起来。


Q

您在多个场合提到过瑞芝康健的“三步走”策略,目前是走到哪一步了?

王红兵:第一步,科技转型,包括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目前,已完成 “数字化”阶段,逐步迈向“数智化”。


我们有自己的科技团队,并且科技和业务紧密结合。现阶段,公司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所有的管理流程都是数字化,采取线上操作的模式。


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推动养老院的智慧化改造,例如数字安防、人工智能。在深圳,我们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负责开发大数据、智能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第二步,准备上市。今年,瑞芝康健已正式进入上市启动期,预计将在三年内完成上市目标。


今年预计实现利润超过一千万元,2025年利润将达到三千万元以上,2026年则有望突破六千万元。这些利润的涨幅都是基于规模的扩大。


上市的规模大概是6亿销售,6000万的利润,对应的床位数要在4000张床位。居家和机构的服务规模各占一半,三个亿的居家,三个亿的机构。


三个亿的居家服务对应的家庭数量大约为10万户,涵盖政府购买、长护险。预计在未来三年内会在其他城市扩展业务,上海可能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此外,我们未来可能会采取加盟的方式,特别是居家站点的加盟。


我有个梦想是成为中国第一批养老服务企业上市公司之一,同时也希望成为第一家养老服务企业上市公司。


第三步,资本运作,走兼并收购路线,进行全国布局。


Q

所以,上市对您来说是一个目标还是一种“工具”?

王红兵:首先,因为我们所做的业务是面向C端,要服务千家万户。如果没有品牌影响力,业务规模很难扩大。一旦上市后,品牌的影响力就会显著提升。


其次,我计划在未来上市之后,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做养老管理公司。如果自己都不能赚钱,别人也不会把养老院交给你管理。如果我是一家上市公司,我有这个能力帮你赚钱、赋能,为什么不选择将管理事务交给我呢?


国际上大型的养老公司都是对接资本市场,上市后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进一步扩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


上市也跟我们的企业愿景有关,瑞芝康健的愿景是“打造享誉世界受人尊敬的康养企业”


它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可以督促一个公司不断努力,避免懈怠、躺平。瑞芝康健今后将会更加努力,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进取,实现我们自己的瑞芝梦!





王红兵

复旦大学EMBA,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中共党员;

曾先后担任南京农行城北支行行长、南京市农业银行副行长;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财务总监;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行长;

曾荣获“全国金融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银行行长”称号;

现任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老年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2006年创办深圳市麦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创办江苏瑞芝康健老年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开始兴建南京瑞芝康健老年公寓;

2019年自建科技研发团队,打造“一方家护”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开启“互联网+”智慧医疗护理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2020年成立深圳市瑞芝康健医养 (集团)有限公司,开启深圳养老产业的市场布局;

2022年深圳中麦新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已建成的瑞芝康健集团数字化养老服务平台基础上,重点研究养老大数据、健康管理、AI机器人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瑞芝康健

瑞芝康健作为关注长者“全养老周期”的颐养品牌运营商,秉承“客户为尊、员工为本、诚朴、责任、专业、进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近十年的运营发展,以养老服务为基石,科技创新为驱动,医养融合为特色,着力打造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通过在城市主城区打造“1+N”智慧养老服务市场网络,积极参与政府采购、公建民营、小微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等民生体系建设,自主筹建中高端医养结合型五级养老机构。


现产业布局立足南京、辐射江苏,向深圳及上海发展,在南京已拥有获评国家标准的五级养老机构瑞芝康健老年公寓、瑞芝康健滨江颐养院等10家中高端养老机构,2000多张床位,100多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居家长者近30000多人。集团未来3-5年,计划拓展机构床位5000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0家,努力成为中国首批养老服务上市企业。

相关内容:

阿沐近期上线的新功能推荐:“养老沐录”,1000+篇精选文章分门别类,等你来看


阿沐养老
关注即免费获取近千篇养老干货。身在养老行业,提供专业行业资讯:政策、知识、经验、案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