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振可考前冲刺频道!
对于【舆论】的考察想必宝子们都非常熟悉了,今天我们给大家补充一个和舆论相关的考点【舆论战】。自俄乌冲突之后,舆论战在新传考研的真题中出现的频率也是呈上升趋势哦~
舆论战作为在战事冲突中运用事实或观点影响态度的关键手段,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通过综合各类大众媒体及新媒体形式,有计划地向受众传播利于作战行动的信息,以实现鼓舞己方、瓦解敌方、引导舆论及争取支持等目标。2022 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不仅涉及大国政治博弈,更掀起了一场全球瞩目的舆论大战。
此次冲突的独特之处在于,首次于虚拟空间的社交媒体平台开辟了舆论战新战场,标志着舆论战进入 “混合媒体战争” 的新阶段。这一转变与媒介技术的演进息息相关,从大众媒介时代到社交媒介时代,不同媒介形态在舆论战中发挥着各异的作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软件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舆论战的传播模式。
(一)舆论主体:扁平化、碎片化、层级化与智能化的特征
在俄乌舆论战期间,对社交媒体平台上前 30 条高热度相关视频的分析显示,57% 的视频发布者为非官方用户账号。非官方媒体以深度解读的长视频为主,与侧重资讯类短视频的官方媒体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非官方媒体信源涵盖民间组织、意见领袖、行业专家、个体记者、通讯员、评论员及普通公众等,他们成为舆论表达和社会动员的重要力量,推动舆论传播呈现出去中心化、扁平化的显著趋势。
社交机器人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伪装身份、制造话题、传播虚假信息,加剧群体极化,扰乱舆论环境。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方账户的限制致使俄方社交机器人活跃度下降,而乌方早在 2020 年初就发布了 “迪拉” 数字化应用服务,通过电子护照系统认证用户身份,确保平台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从而使官方与非官方舆论主体以及社交机器人的多方参与,让俄乌冲突的舆论战场域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层级化和碎片化。
(二)传播内容:诉诸恐惧情绪与人道主义框架,谣言噪音推动意见极化
后真相时代,情绪在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俄乌舆论战中,情绪化的文本叙事方式通过频繁使用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情绪性标点符号及增添故事性元素,拉近与读者距离,吸引受众注意力。同时,媒体大量运用诉诸恐惧的说服传播方式,如展示战争受害者惨状的照片、枚举俄方战争史等,唤起受众的同情与负面情绪,将受众从 “旁观者” 转变为 “当事者”,并以人道主义情感作为解决方案,引发受众对战争的回避态度。
俄乌舆论战信息中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与误导性信息,如 “乌克兰父亲上战场诀别女儿”“蛇岛十三勇士”“泽连斯基逃离基辅” 等视频或宣传被证实为虚假内容。这些谣言在短期内极大地调动了网民情绪,推动群体极化和情绪压强的产生。此外,媒体还通过 “贴标签”、将交战方领导与民众 “切割” 等图片修辞手段,进一步增强舆论战的宣传效果,放大动员影响力。
(三)舆论渠道:核心技术与控制文化形成信息偏见和话语垄断
社交媒体平台在俄乌冲突舆论战中成为关键工具,然而,前沿核心技术与控制文化的底层逻辑,以及西方技术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使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因素影响了信息呈现。这导致信息传播存在系统性偏见,话语权力呈现结构性垄断。在虚拟空间中,社交媒体的穿透性虽形成数字孪生空间,使情绪化传播能迅速扩散并引发全球共鸣,但事实类信息在去中心化、分布式和网状结构的平台上呈非线性传播,造成 “局域失声” 和意义场域断裂,公共领域难以达成一致性协商合意。
(四)信息受众:流动性、圈层化、分布式的特征
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呈现流动性、圈层化和分布式特征。生活方式的流动性、思维方式的碎片化以及道德责任感的无序性,使受众在逃避规则与自由的过程中形成复杂矛盾的个体状态。在俄乌冲突舆论战中,各方针对不同受众采用定制化话语策略,乌方尤为典型。面对各国政要,乌方强调共同历史与文化联系;面向美国国会,突出 “全球领袖” 话语;与社交媒体网民交流时,则运用个体化情绪表达和特定叙事元素,将全球舞台的 “广场效应” 与圈层传播的 “小剧场效果” 相互叠加,以实现精准传播。
(五)舆论反馈:线上线下的信息动员、资源动员与情感动员
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战,线上线下形成独特的互动反馈机制。与传统舆论战模式不同,社交媒体实现了点对点和零延迟的反馈,使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实时精准反馈成为常态。线上线下边界模糊,呈现虚实共生状态,动态塑造舆论场域。例如,乌方民众通过社交媒体实时发布俄军位置,总统动态引发全球情感共鸣并获取实时反馈,各方据此不断调整舆论策略。这种线上线下的信息、资源和情感动员循环往复,构成社交媒体舆论战的独特反馈景观。
(一)舆论主体多元化与层级化
非官方媒体影响力崛起,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主力,舆论传播去中心化、扁平化趋势明显。同时,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交机器人账号大量参与,使得舆论战场域的复杂性、层级化、碎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此外,分布式的个体也成为新的主导者进入舆论场域,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传播者。
(二)传播内容情绪化与虚假信息泛滥
后真相时代,情绪先行、事实在后成为典型特征。在俄乌舆论战中,情绪化的信息内容获得较高热度,通过诉诸恐惧情绪与人道主义框架,将受众置于 “当事者” 的处境,引发受众对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回避。同时,大量虚假信息与误导性信息混杂其中,推动了谣言的 “遥控化”,短期内极大地调动网民情绪,推动群体极化和情绪压强的产生。
(三)舆论渠道的信息偏见和话语垄断
社交媒体成为舆论战的主要阵地,但前沿核心技术与控制文化的底层逻辑,以及西方技术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带来了信息呈现的系统性偏见以及话语权力的结构性垄断。例如,西方通过行政手段限制或封锁俄罗斯国家媒体的国际传播,而拥有数字平台支援的一方在舆论战中更具优势。
(四)国际舆论的复杂态势
俄乌冲突引发了国际舆论的激烈讨论,各国基于自身立场和利益发表不同观点,导致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例如,有关战争的正义性存在争议,俄罗斯将朝鲜军队卷入俄乌战争的行为引发了局势是否升级的讨论,同时 “第三次世界大战” 等话题也引起广泛关注。此外,这场冲突还涉及到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声誉,以及对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的影响。
(一)从认知时代到体验时代,诉诸民众的情感共振和关系认同,同时提供有利的替代性方案
社交媒体时代,数字媒介使全球冲突更受关注,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舆论传播者。碎片化信息和情绪能迅速感染受众,引发情感共鸣,进而影响事件进程和决策判断。因此,舆论战需重视民众的情感和关系认同,通过悄无声息的信息传播汇聚民意,产生蝴蝶效应。同时,要提供符合受众需求的替代性方案,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
(二)融入全球传播格局,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新格局构建,把握信息作用机理的层次框架,争取多层次话语空间,走出中国道路
“情感关系认同 - 认知判断框架 - 事实修辞控制” 构成了俄乌局势舆论战中信息作用的三层次框架。在传播过程中,首先要使信息符合受众的选择性接触、认知和记忆规律,构建情感和关系框架,确定舆论同心圆边界。其次,在情感认同基础上,构建系统性逻辑框架,安排事实材料。最后,在事实呈现中,通过控制事实与修辞比例、选取信源、选择角度等手段影响受众态度。此外,情绪分为阶段性和长期性,舆论战需综合考虑多元主体叙事层次等因素,在诉诸情感的同时提供有利方案,以争取多层次话语空间。
社交媒体时代,语言和算法平台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给国际舆论参与带来挑战。虚假信息传播、人格化账号误导舆论等问题,压缩了决策者选择空间。因此,倡导国家主流意志、核查事实、维护信息平衡至关重要。同时,舆论战各方应把握国际舆论话语权,如俄方在国际舆论场面临 “失声” 困境。社交媒体生态的变化使话语权力和技术权力的控制成为可能,各方需打造国际化媒介产品链条,突破核心技术,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新格局构建,以稳固舆论影响力和话语权力,走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道路。
✨
在线等你
✨
24振可录取通知书来啦
「点击图片跳转振可24录取通知书推文」
“送你斗志昂扬地走进考场是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