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胶防止设备植入后产生纤维化疤痕

文摘   科学   2024-07-17 21:41   广东  

01

引言

植入物的异物反应是破坏生物材料和器械在体内长期功能和可靠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由于异物反应在植入物和目标组织之间形成的纤维囊,因为其形成了机械、电气、化学或光通信的屏障,所以它可能会极大地损害植入物的功效。传统的非粘性植入物通常不能与组织表面形成适形整合,并吸引炎症细胞浸润到非粘性植入物-组织界面。随后,纤维囊在无黏附的植入物-组织界面上形成。为了减少纤维囊在植入物-组织界面处的形成,人们已经开发了各种方法,包括药物洗脱涂层、亲水性涂层或两性离子聚合物涂层、活性表面和控制植入物的刚度等。然而,尽管最近取得了进展,但缓解植入生物材料和设备的纤维囊形成仍然是该领域的一个持续挑战。

02

过程

赵选贺教授团队提出粘合界面不仅可以提供种植体与目标组织的机械整合,还可以防止在种植体-组织界面形成可观察到的纤维囊。黏附种植体与组织表面之间的适形界面整合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进入黏附种植体-组织界面的浸润水平,从而导致胶原沉积水平降低,纤维囊形成水平降低。团队拟制备由模拟装置(聚氨酯)和粘合层组成的粘合植入物,该粘合层由共价交联聚(丙烯酸)n -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和物理交联聚(乙烯醇)之间的互穿网络组成(1),其能够提供种植体与湿组织高度适形和稳定的整合。

1 |粘接抗纤维化界面ab、由模拟装置(聚氨酯)和非粘附层(a)组成的非粘附植入物的示意图,以及在植入物与组织界面处形成纤维囊的长期体内植入物的示意图(b)cd、由模拟装置(聚氨酯)和粘附层(c)组成的粘附植入物的示意图,以及在植入物与组织界面处未形成可观察到的纤维囊的长期体内植入物的示意图(d)。采用马松三色(MTS)、血红素和伊红(H&E)染色的原生组织()、黏附植入物()和非黏附植入物()在植入后第84天采集的代表性组织学图像,分别为腹壁(e)、结肠(f)、胃(g)、肺(h)和心脏(i)。图像中黑色和黄色虚线分别表示植入物-组织界面和纤维囊-组织界面。e-i独立重复实验(每组n = 4),结果相似。比例尺,50 μm (e-g),左、中;H) 100 μm (e,右;I) 200 μm (f,右)150 μm (g,右)

在大鼠模型中,将黏附和非黏附植入物植入不同器官的表面,包括腹壁、结肠、胃、肺和心脏等,宏观观察显示,黏附和非黏附植入物在器官表面的植入部位保持稳定。为了分析粘接性和非粘接性种植体的异物反应和纤维囊形成,团队对不同器官的原生组织、粘接性种植体和非粘接性种植体进行了组织学分析,评估表明,粘接性种植物与器官表面形成适性整合并且在不同器官植入后84天内未观察到纤维囊的形成(2)。此外,黏附种植体-组织界面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显示,在植入后28天,黏附层与间皮胶原层在亚细胞尺度上保持高度适形整合。相比之下,非黏附种植体在所有器官的种植体-组织界面上都形成了大量纤维囊,黏附种植体的模拟装置-腔界面也会形成纤维囊(3)

2 |不同时间点黏附和非黏附种植体-组织界面的组织学分析a - e,在植入后第3(a)、第7(b)、第14(c)、第28(d)和第84(e)收集的无粘连植入物的腹壁代表性组织学图像,马松三色()和血红素和伊红()染色。f - j,黏附植入物在植入后第3(f)、第7(g)、第14(h)、第28(i)和第84(j)腹壁上用马松三色()和血红素和伊红()染色的代表性组织学图像。图像中的星号表示植入物;图像中的黑色虚线表示植入物与组织的界面;图像中的黄色虚线表示间皮-纤维囊(非粘连植入物)或间皮-骨骼肌(粘连植入物)界面。SM,骨骼肌;FC,纤维囊。k,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种植体-组织界面处胶原蛋白层厚度。蓝色虚线表示原生组织(NT)的胶原蛋白层平均厚度。d,一天。k中的值代表平均值和标准差(n = 3个植入物;独立的生物复制)。采用双侧非配对t检验确定统计学显著性和P;* p < 0.05;** p0.01;*** p0.001;**** p < 0.0001

3 |不同时间点黏附和非黏附种植体-组织界面的免疫荧光分析。ace,非黏附植入物在植入后第3(a)、第7(c)和第14(e)在腹壁上的代表性免疫荧光图像。bdf,黏附植入物在植入后第3(b)、第7(d)和第14(f)在腹壁上的代表性免疫荧光图像。在免疫荧光图像中,细胞核用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蓝色)染色;绿色荧光对应于成纤维细胞(αSMA)、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弹性酶)和巨噬细胞(CD68vimentinCD206iNOS)的染色;红色荧光对应于T细胞(CD3)染色。图像中的星号表示植入物;图像中的白色虚线表示植入物与组织的界面;图像中的黄色虚线表示间皮-纤维囊界面(非粘接剂植入物)或间皮-骨骼肌界面(粘接剂植入物)g -i,植入后第3(g)、第7(h)和第14(i)免疫荧光图像中植入物-组织界面500µm代表性宽度处胶原层细胞数量的定量。g-i中的值表示平均值和标准差(n = 3个植入物;独立的生物复制)。采用双侧非配对t检验确定统计学显著性和P;NS,不显著;* p < 0.05;** p0.01;*** p0.001。比例尺,20 μm (a,b,d,f) 40 μm (c,e)

为了研究缝线诱导的组织损伤的潜在影响,团队将缝线引入到黏附种植体的角落,组织学分析显示缝合点有纤维化形成,但完整的粘接性种植体-组织界面未观察到纤维化囊的形成,进一步证实了粘接界面是防止纤维囊形成的必要条件(4)

4 |黏附和非黏附种植体-组织界面的qPCRLuminex分析a, qPCRLuminex研究中与每种细胞类型相关的基因和细胞因子。b,c,在腹壁植入后第3(b)和第7(c)收集的非黏附和黏附植入物-组织界面免疫细胞相关标记物的归一化基因表达。d,在腹壁植入后第3天和第7天,用Luminex法测量非黏附和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的免疫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热图。bc中的值代表平均值和标准差(n = 9植入物;独立的生物复制)。采用双侧非配对t检验确定统计学显著性和P;NS,不显著;* p < 0.05;** p0.01;**** p < 0.0001

为了研究不同成分和性能的粘接界面的影响,团队用壳聚糖基粘接界面代替了聚乙烯醇基粘接界面。与基于聚乙烯醇的粘合剂界面相比,基于壳聚糖的粘合剂界面具有不同的组成,但其粘合性能相当。组织学分析显示,在植入后第14天,壳聚糖基黏附界面未观察到纤维囊的形成,但,使用CosealTisseel等市售组织粘合剂粘附在腹壁表面的植入物在植入后14天显示出纤维囊的实质性形成,这可能是由于市售组织粘合剂在体内与组织表面的长期粘附不稳定(5)

5 |不同动物模型的黏附抗纤维化界面。a,c,e, C57BL/6小鼠(a) HuCD34-NCG人源化小鼠(c)和猪(e)的研究设计示意图。植入物放置在动物腹壁上。bdf, C57BL/6小鼠(b)HuCD34-NCG人源化小鼠(d),以及猪(f)在植入后第7天,用马松三色、血红素和红染色的原生组织()、黏附植入物()和非黏附植入物()的代表性组织学图像。图像中的黑色线表示植入物-组织界面;图像中的黄色虚线表示纤维囊-组织界面。bdf独立重复实验(C57BL/6小鼠每组n = 6;HuCD34NCG小鼠每组n = 5;猪组N = 4),结果相似。比例尺,100 μm (b,d) 300 μm (f)e中的猪的图形由BioRender.com创建。

团队还对材料的异物反应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包括体外蛋白质吸附实验、免疫荧光分析、定量PCR (qPCR)Luminex定量和RNA测序等。对于荧光标记的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非粘附的植入物-底物界面(P < 0.0001),证明了粘附界面防止蛋白质吸附的能力;对于免疫细胞在种植体-组织界面的浸润情况的研究,免疫荧光图像显示,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处的胶原层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非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处的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分别使用qPCR分析和Luminex定量分析免疫细胞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结果表明在植入后第3天,与未粘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相比,大多数黏附物种植体-组织界面的免疫基因转录物的水平相似或显着降低,且Nos2在粘接剂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粘接剂的种植体-组织界面,到植入后第7天,与非粘附种植体-组织界面相比,粘附种植体-组织界面中包括Nos2在内的所有免疫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在植入后第3天和第14天团队对黏附和非黏附植入物的植入物-腹壁界面进行了大量RNA测序,植入后第3天,与非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相比,黏附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有40个基因下调、33个基因上调,干扰素产生和横纹肌组织发育的调控在非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中富集,表明炎症和纤维化过程,而细胞增殖和生长过程在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中富集;植入后第14天,与非粘附种植体-组织界面相比,粘附种植体-组织界面有357个基因下调、156个基因上调,非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高度富集纤维化相关过程,如肌肉细胞分化、肌原纤维组装和肌肉结构发育,而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则富集脉管系统形成、神经发生和增殖,这些结果再次表明,与非胶粘性种植体-组织界面相比,胶粘性种植体-组织界面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迅速消退。

在免疫活性C57BL/6小鼠和HuCD34-NCG人源化小鼠的腹壁表面植入了黏附和非黏附的植入物,组织学分析显示,在C57BL/6HuCD34-NCG小鼠模型中,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未形成可观察到的纤维囊,与植入后28天的天然组织相当。相比之下,在两种模型中,无黏附的种植体-组织界面显示纤维囊的大量形成;在猪模型中植入了黏附和非黏附的植入物,组织学分析显示,在植入腹壁后第7天,黏附种植体与组织表面形成适形整合,在种植体-组织界面上未观察到纤维囊的形成。相比之下,非粘性种植体-组织界面显示纤维囊的大量形成,与啮齿动物模型中的观察结果一致。

6 |通过黏附抗纤维化界面的长期体内双向电通信。a,通过植入电极进行体内电生理记录和刺激的示意图,植入电极具有非粘性或粘性植入物-组织界面。b,粘附界面电极植入后第0天和第84天采集的心脏照片。照片中的白色虚线表示植入物的边界。c,在植入大鼠心脏后第0371428天,采用无黏附植入物-组织界面植入电极刺激后的代表性心外膜心电图。d、大鼠心脏植入后第014285684天,植入电极与黏性植入物组织界面刺激后的代表性心外膜心电图。e - g,在植入大鼠心脏后第28(e)、第56(f)和第84(g),通过植入电极记录的无黏附(黑色)和黏附(红色)植入物组织界面的r波振幅。插图显示了代表性的记录波形。h,i,在大鼠心脏植入后第28天,用马松三色()和红木精和伊红()染色的非黏附(h)和黏附(i)植入电极的代表性组织学图像。图像中的星号表示植入物;图像中的黄色虚线表示植入物与组织的界面。e-g中的值代表平均值和标准差(n = 6只动物;独立的生物复制)hi中的实验独立重复(每组n = 6),结果相似。采用双侧非配对t检验确定统计学显著性和P;NS,不显著。比例尺,200 μm (h) 100 μm (i)

为了探索黏附抗纤维化界面的潜在效用,我们在大鼠模型中展示了具有黏附界面的可植入电极84天的长期体内电生理记录和刺激(6)。宏观观察表明,在体内植入84天后,具有粘附界面的电极与心脏保持稳定的结合,未观察到纤维囊的形成;而带有非粘附界面的电极显示被厚纤维包膜包裹并与心外膜表面物理分离,记录的r波振幅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幅下降。对于非粘附界面电极的电物理刺激,在植入后第7天成功实现心脏起搏所需的最小刺激电流脉冲幅值逐渐增加,最终在植入后第14天无法实现心脏起搏;相比之下,具有粘附界面的电极在起搏时表现出一致的最小刺激电流脉冲幅度。

03

总结

综上所述,在本研究中,团队证明了黏附界面不仅可以提供植入物与目标组织的适形机械整合,还可以通过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水平,有效减轻纤维囊在黏附植入物-组织界面上的形成。目前的工作为长期抗纤维化的植入物-组织界面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策略,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植入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有价值的见解。

参考文献:

Wu, Jingjing et al. “Adhesive anti-fibrotic interfaces on diverse organs.” Nature vol. 630,8016 (2024): 360-367. doi:10.1038/s41586-024-07426-9


更多文章请点击:
南方医科大学邱小忠/侯鸿浩团队最新NC: 单次静脉递送靶向缺血心肌miRNA长效修复心梗
脱落源性外泌体、Cu2+和可注射透明质酸水凝胶对牙周骨再生的抗菌、抗炎和成骨活性的协同作用
Science Advances: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贺超良团队可注射自愈水凝胶粘合剂无缝合伤口闭合

仿生材料与界面组织工程
聚焦仿生材料/表界面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的前沿动态,构建一流的产学研交流生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