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李舟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卓副教授,以及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华伟主任团队探索出一种适用于小腔体的“纳米自吸附”材料改性方法,显著提升了摩擦电效应器件的力电转换性能,为实现器件小型化协同高性能电学输出提供保障。
过程
图1. 零偏置的心脏监测胶囊(BCMC)系统概述图。
图2. BCMC在动物模型体内监测整体心脏收缩力变化。
图3. BCMC在动物模型体内反馈室早以及室速引起的局部心脏收缩力异常变化。
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电效应的零偏置的心脏监测胶囊(BCMC),能够感知心室的舒张和收缩过程。通过心脏活动带动器件内部结构发生相对摩擦从而产生电信号,该信号可直接且原位地反映心脏机械活动的变化,实现对心脏收缩力的连续监测与评估。这种小巧轻便的胶囊可以通过介入导管递送到心脏而不会增加心脏负担。基于设备连续精确的数据,医生可以远程监测患者心脏收缩力的变化情况,从而进行心衰患者心脏功能深入评估,及时诊断预警。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02457
更多文章请点击:
脱落源性外泌体、Cu2+和可注射透明质酸水凝胶对牙周骨再生的抗菌、抗炎和成骨活性的协同作用
东华大学武培怡教授团队《Joule》:高功率密度和高强韧力学性能的离子热电池
炎症控制器——芝加哥大学Bozhi Tian团队活性水凝胶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