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程翔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上发表研究首次证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秋水仙碱可显著增加斑块稳定性。
研究还发现,秋水仙碱通过抑制血管炎症而改善斑块稳定性。这为秋水仙碱预防ACS患者血栓事件复发提供了机制基础。
研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发现,秋水仙碱抗炎治疗改善ACS患者斑块的稳定性的具体表现为纤维帽厚度增加、脂质成分减少和巨噬细胞浸润减少。
而且基线LDL-C≤1.8 mmol/L(70 mg/dl)患者的纤维帽厚度增加绝对值明显大于基线LDL-C>1.8 mmol/L的患者。
图 冠脉斑块的纤维帽厚度、脂质成分、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
研究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秋水仙碱显著降低IL-RA、IL-18、IL-6、hs-CRP和MPO、AZU1水平。
安慰剂组和秋水仙碱组的基线生化和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无差异,随访期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总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或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均无差异。
安慰剂组和秋水仙碱组中分别有17.3%和11.5%的患者发生临床终点事件。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非致死性卒中和因缺血引起的血运重建。
安慰剂组和秋水仙碱组分别有64例患者纳入安全性分析。
安慰剂组与秋水仙碱组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3%和9.4%,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6%和4.7%,恶心的发生率均为1.6%;肠胃胀气的发生率均为3.1%,感染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3%和12.5%;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者认为,血脂异常和炎症共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残余炎症风险与未来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更强。抗炎治疗是对抗剩余心血管风险最有希望的策略之一。
亚组分析提示基线LDL-C≤1.8 mmol/L的患者应用秋水仙碱的斑块稳定性获益更显著,表明靶向残余炎症风险可能对LDL-C控制良好的冠心病患者有益。
尽管现行指南推荐秋水仙碱对ACS患者的预后有利,但其机制仍不明确。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复发的风险增加主要是由于非罪犯病变的进展。
PCI是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置入支架会引发炎症,非罪犯病变的斑块负荷和不稳定性明显加重。薄纤维帽和巨噬细胞浸润是不稳定斑块的重要指标,导致心脏不良事件复发风险增加。
作者表示,该研究结果首次揭示了秋水仙碱通过其抗炎作用增加纤维帽厚度和减轻巨噬细胞浸润,从而有利于稳定非罪犯病变斑块。
对于罪犯病变斑块,纤维帽破裂和侵蚀是诱发冠脉综合征的两种主要机制,秋水仙碱对不同罪犯病变表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COLOCT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共纳入128例18~80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58岁,女性占25.0%。均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出富脂斑块。
128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接受秋水仙碱(0.5 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12个月。
对于抗炎的问题,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曾在本刊撰写述评表示,降脂联合抗炎应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标准治疗。
来源:
[1]Effect of Colchicine on Coronary Plaque Stabilit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s Assessed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he COLOC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irculation. 2024 Aug 21.
[2] 李建军.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现代观念[J]. 中国循环杂志,2022,37(3):212-214.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2.03.002.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可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