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麦哥,你说我申请兰卡斯特大学稳吗?"
昨天晚上,又一个学生抱着这个问题来找我。看着她满怀期待的眼神,我心里一阵叹息。这已经是本周第三个问这个问题的学生了。
说实话,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恨不得给这些所谓的"排名榜单"来一拳。你们知道吗?
就在前几天,我刚刚见证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案例:一个GPA 3.8的清华学生,因为盲目相信某个排名版本,放弃了爱丁堡大学的offer,转而选择了现在正在"暴跌"的某所"网红大学"。
"你们是不是觉得英国大学的排名就像是英超联赛的积分榜,稳得很?"我忍不住开始了我标志性的毒舌模式,"实际上,这些排名比我奶奶打麻将时的脸色变得还快!"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残酷的现实:近五年来,超过30%的英国大学经历了超过50个名次的排名波动。
这哪是排名榜,简直是过山车!而最讽刺的是,很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前景压根就没变,变的只是那些该死的评分标准。
就拿QS排名来说,它对研究引用率的重视程度,直接把一些教学实力超强但论文产出一般的学校打入了冷宫。
这就好比你去相亲,对方家长只看你的存款,完全不管你是不是Harvard毕业的高材生。
更要命的是,现在的留学市场已经被这种"排名至上"的思维彻底带歪了。我经常调侃说:现在的留学生申请学校,像在淘宝上买东西,看着排名高的就往购物车里扔,也不管这个学校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但你们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那些被排名"毒害"的学校,为了挽回排名,开始玩起了数据游戏。
有些学校甚至不惜重金买论文引用,搞得跟期末考试作弊似的。这种做法,比我隔壁王大爷的假发还假!
作为一个在留学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必须要说:排名固然重要,但它绝不是选校的唯一标准。就像你选对象,光看脸值不值得谈恋爱?当然不是!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详细剖析几个被排名"毒害"的典型案例。相信看完之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我说"排名是把双刃剑",以及为什么有些学校现在混得比我上周五的相亲对象还惨...
说到被排名"毒害"的典型案例,就不得不提兰卡斯特大学了。这所学校的经历,简直比我前女友的感情史还要跌宕起伏。
还记得去年,一个学生拿着兰卡斯特的offer来找我。他兴奋地说:"麦哥,你看,Times排名多高啊!"我当时就给了他一个"你很危险"的眼神。
"来,我给你讲个故事。"我打开了电脑里尘封已久的录取数据,"十年前,兰卡斯特就像现在的网红小姐姐一样,风光无限。
学生满意度全英前三,商学院和传媒学院更是出了名的强。那时候,它的教材被全英各大高校竞相引用,就跟'淘宝爆款'似的。"
"但是!"我加重了语气,"好日子没过多久,QS排名这个'天降正义'就来了。你知道为什么我说QS排名像个不讲理的前任吗?因为它根本不管你优秀在哪,只看它在意的指标。"
兰卡斯特就这样着了道。它就像一个只会单一技能的绝世高手,在综合格斗场上被打得找不着北。
QS排名重视的国际化程度、师生比、研究引用率,这些都不是兰卡斯特的强项。
更要命的是,学校管理层当时的反应,简直比我姥爷打麻将还佛系。其他学校都在疯狂砸钱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时候,兰卡斯特的领导们还在那优哉游哉地喝着下午茶。
"你们猜怎么着?"我露出了标志性的讽刺笑容,"那些原本被压制的综合类院校可不会客气。它们就像饿狼一样,对兰卡斯特的顶尖教授们发起了疯狂进攻。高薪挖角、许诺科研经费、承诺更好的实验室条件..."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叹了口气,"兰卡斯特的排名就像过山车一样往下掉,比我减肥时的体重曲线还要吓人。"
但我必须说一句公道话。虽然排名掉了,但兰卡斯特的传媒专业依然强得让人嫉妒。
就像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虽然不再光鲜亮丽,但骨子里的实力还在。现在它为了吸引优秀学生,开出的奖学金比我们当年追女生时的红包还要大方。
"所以呢,"我看着面前这个困惑的学生,"选校不能光看排名,得看专业实力。你要是真心想学传媒,兰卡斯特绝对是个好选择。但如果你是为了排名而来,我建议你还是另请高明。"
看着学生若有所思的表情,我知道是时候该讲下一个案例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留学圈,表面的光鲜永远不及内在的实力来得重要...
"麦哥,你说这些学校为什么这么在意排名啊?"一个学生在咨询时问我。
我放下手中的咖啡杯,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就像问为什么网红这么在意粉丝数一样。来,我给你讲个更有意思的故事。"
还记得2019年,我参加了一个英国高等教育论坛。当时有个伯明翰大学的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差点没把在场的其他学校代表气晕过去。
他说:"现在的排名就像个魔咒,我们都成了它的奴隶。"
这位教授说得一点都没错。你们知道为什么诺丁汉、曼彻斯特这些学校能在排名战争中杀出重围吗?因为它们玩明白了一件事:与其被排名牵着鼻子走,不如主动出击。
就拿诺丁汉来说,它就像个精明的商人,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果断在中国和马来西亚开设分校。
这一招简直比我们高中时候抄作业还要聪明 - 既提高了国际化程度,又增加了研究引用率。
"但是!"我举起食指,"这个游戏也有输家。比如某些传统名校,它们就像是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固守着百年传统不肯改变。结果呢?排名像过山车一样往下掉。"
更讽刺的是,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排名,做出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有的学校疯狂招收国际学生,把本地学生都快挤没了;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率,降低了考试难度,搞得比我高中时的体育考试还水。
"你知道最可笑的是什么吗?"我继续说道,"有些学校甚至开始玩起了'数据游戏'。比如,它们会把一个大系拆分成几个小系,这样在专业排名上就能占据多个位置。这招比我们当年在QQ空间刷人气还要高明!"
但是,这场排名游戏的最大输家,其实是学生们。我见过太多学生,因为盲目追求排名高的学校,最后去了一个完全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就像为了追一个长得好看的对象,结果发现三观完全不合。
"所以,"我看着面前这个若有所思的学生,"选校就像谈恋爱,不能只看外表。你得看这个学校的特色是什么,它的教学风格适不适合你,它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更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学校是如何在这场排名战争中逆风翻盘的。这个故事,恐怕要比我上次相亲失败的经历还要精彩...
"麦哥,听你讲了这么多,我都快怀疑人生了。"一个学生苦笑着说,"那到底该怎么选校啊?"
我靠在办公椅上,望着窗外的夕阳,想起了前几天一个令人深思的场景。
那天,我遇到了一位从谢菲尔德大学毕业的老学生。十年前,当他选择这所"排名一般"的学校时,不少人都觉得他疯了。
但现在,他在英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公司当技术总监,年薪比我这个留学顾问高得多(这个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你知道他当初为什么选择谢菲尔德吗?"我转向面前困惑的学生,"因为谢菲尔德的工程系有个特殊的产学合作项目,学生可以直接参与业界实际项目。这在排名上可能体现不出来,但在就业市场上却价值连城。"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学校虽然整体排名一般,但某些专业却是藏得很深的"隐藏Boss"。就像利兹大学的纺织专业,虽然很少有人提起,但在业内的地位就像王者荣耀里的李白,只要玩得好就能带飞全场。
"而且,"我喝了口已经凉掉的咖啡,"现在的排名系统就像是个有严重选择性偏见的相亲节目。它可能会告诉你哪个学校的论文发表数量多,但不会告诉你哪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好。"
最讽刺的是,一些真正优秀的教育创新,反而会拉低学校的排名。比如,有些学校开设了跨学科课程,让文科生也能学编程,理科生也能懂设计。这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尝试,在传统的排名体系里就像是个格格不入的另类。
"所以,"我正色道,"选校就像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你得想清楚,是要追求一个好看的排名数字,还是要找一个真正适合你发展的平台。"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个数据:英国高等教育里最成功的创业者,往往不是来自排名最顶尖的学校。这些人就像是在游戏里选择了难度较大的角色,反而逼出了最强的战斗力。
"其实啊,"我总结道,"排名只是个参考,就像微博热搜一样,热闹是它的,精彩是你的。真正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毕竟,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重要的是你能跑多远,而不是起跑时的排名。"
看着学生若有所思的表情,我知道,这个关于排名的故事,终于讲到了最关键的部分: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排名游戏的棋子。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