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家的孩子凌晨2点还在补习,穷人家的孩子在为减负欢呼

文摘   2025-02-05 18:32   美国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昨天一位家长给我发了条留言,说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问我觉得去美国读高中怎么样,说那边课业压力小,教育理念先进。"

我直接给他回了三个字:"做梦呢?"

在我13年的留学咨询生涯中,见过太多被所谓"快乐教育"坑惨的家庭。那些天天嚷嚷着要给孩子"快乐童年"的家长,要么是被国外教育的营销号忽悠瘸了,要么就是给自己不作为找借口。

来看组数据: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的录取率仅有10%左右,而且这些学校的学费一年至少要30万人民币。但更残酷的是,进去后的课业压力,比国内普高还要变态。

我认识一位在波士顿一所私立学校任教的老师,他告诉我一个数据:他们学校的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到6小时,一学期至少要写20篇学术论文,课后还要准备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为什么?因为藤校录取看的就是这些。

"那公立学校总轻松吧?"

呵呵,确实"轻松"。轻松到大部分毕业生只能去社区大学,然后当个修车工或者服务员。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真相:所谓的快乐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精致的阶层固化器。

富人家的孩子在私立学校拼命读书、参加AP课程、准备SAT,穷人家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快乐"地混日子,等待着被社会淘汰。

如果你真觉得美国教育有多轻松,建议去看看惠特尼高中(Whitney High School)的学生日程表。这所加州最顶尖的公立高中,学生的作息是这样的:

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每天至少4小时作业,周末还要补习和参加各种活动。家长们一年要花20万以上在课外补习上。这哪里是快乐教育?简直是另一个"亚洲教育模式"。

所以,当你听到有人说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时,先问问他家里有没有一千万的教育基金。没有?那就别做梦了,好好学习才是正道。

"麦哥,我们打算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听说那边课程轻松,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想给家长放个PPT:《你被骗了》。

作为一个服务过2000+留学家庭的老兵,我必须实话实说 - 那些"快乐教育"的营销文案,比我奶奶的假牙还不靠谱。

我给你看个数据就明白了:在美国最顶尖的私立寄宿高中,比如Exeter和Andover,学生的日常是这样的:

  • 每天至少3-4门AP/IB课程
  • 平均每晚5小时作业
  • 周末?抱歉,要写research paper
  • 课外活动?必须的,不然Harvard看都不看你一眼

"但是我听说美国高中很注重学生兴趣发展..."

打断一下,你说的是"注重",不是"放任"。这两个词差了十万八千里。

举个例子:去年我有个学生在美国某TOP20私立高中就读。他的表演艺术"兴趣",每周要花20小时练习,还得参加州级比赛。为什么?因为这是申请藤校的"必备项",不是什么兴趣爱好。

更要命的是,这些私校的录取要求一年比一年变态。前两天跟一个美国招生官聊天,他说现在申请Exeter的亚裔学生,SAT必须1500+,还得有国际级比赛奖项。这叫轻松?我看是要把娃往死里逼。

那公立学校总该轻松了吧?

确实轻松,轻松到让人心慌。

我去年访问了加州几所普通公立高中,那个课堂氛围...emmm,用"度假村"来形容都是抬举它。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作业?能交就交,不交也没人管。

但是!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最后都去哪了?80%进了社区大学,剩下的要么直接打工,要么去念个职业证书。

所以,当那些留学中介跟你说"美国教育多么轻松"的时候,一定要问问他们说的是哪个阶层的教育。精英教育从来就不轻松,而那些真正"轻松"的教育,本质上就是为社会输送廉价劳动力的流水线。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要怼我了:"麦高你放屁,我看那些富二代不都玩得挺嗨的吗?"

来,让我给你看个有意思的案例。

上个月有个家长来找我,说他家孩子在美国某著名私立高中读书,GPA 3.9,校足球队队长,学生会主席,还拿过州级辩论赛冠军。在国内,这简直是开挂的人生吧?

但你猜怎么着?

这孩子在他们学校,连TOP20%都排不进去。为什么?因为他的竞争对手是这样的:

  • 某石油大亨的女儿:研究癌症课题获得国际奖项
  • 某基金经理的儿子:创办了个环保公益组织,已经在非洲帮助1000+儿童
  • 某科技公司CEO的孩子:发表了两篇被Nature引用的论文

这哪是学习?这简直是在打仗好吗!

记得有次我去参加一个私立学校的家长会,就听到两个妈妈在聊天: "你家孩子这学期考试压力大吗?" "还行,就是熬夜到凌晨2点..." "那挺好的啊,我家娃这学期都不怎么睡觉了,全靠午休和红牛撑着。"

这特么叫"挺好的"?这分明是另一种变态的内卷。

但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那些真正的富人圈,从来不会喊"减负"。相反,他们给孩子施加的压力,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为什么?因为他们太清楚一个道理:财富容易传承,但地位不容易。要在这个时代保住精英地位,光有钱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和资源。

所以,那些整天嚷嚷着要给孩子"快乐童年"的家长,要么是真不懂行情,要么就是在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麦哥,听你这么说,那普通家庭的孩子岂不是没希望了?"

先别急着悲观,让我讲个真实的案例。

去年我遇到一个普通家庭的高中生,父母都是工薪阶层。但这孩子特别拼,每天5点起床复习,晚上11点才睡。周末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实验室。

最后结果如何?他凭借近乎变态的自律,拿到了UCB的全额奖学金。

但讲这个例子,不是要告诉你"只要努力就会成功"。恰恰相反,我是想说: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想要获得同样的机会,需要付出比富人家孩子多十倍的努力。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教育从来就不是一场公平的游戏。

那些私立学校的学生,课上在刷GPA,课后有家教辅导SAT,周末参加价值10万一年的背景提升项目。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连一本SAT练习册都要省着花。

但更讽刺的是什么?那些呼吁"快乐教育"最凶的家长,往往是最焦虑的那批。他们一边喊着"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一边疯狂地给孩子报补习班。

所以,当下一次你听到有人高喊"素质教育"、"快乐成长"的时候,麻烦先问问他家里有多少教育资金储备。

给普通家庭的建议只有一个:承认差距,但别被吓退。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焦虑和抱怨上,不如想办法让孩子在现有条件下发挥最大潜力。

教育不公平?是的。 所以更要奋斗?没错。 但千万别被"快乐教育"的谎言骗了 - 这世界从来就不"快乐",但至少还留着一线奋斗的空间。

正如我常对学生说的: "人生就像考托福,有钱人可以考100次,我们可能只有1-2次机会。但没关系,少考几次不是问题,把仅有的机会考好才是本事。"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麦叔研究院
行业内少见的高素质留学中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