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听力7分,却在剑桥教室崩溃大哭:这才是留学生的真实人生

文摘   2025-02-07 18:30   美国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雅思听力7分,去英国肯定没问题吧?"

呵,我每次听到这句话都想笑。你以为考了个7分就能在英国课堂上如鱼得水?太天真了。

去年我遇到一个学生钱思睿,雅思听力7.5分,临去英国前嘚瑟得不行。结果开学第一周就给我发来求救信息:"老师救命!教授讲课跟机关枪一样,还带着苏格兰口音,我感觉自己在听天书..."

这不是个例。根据剑桥大学最新的留学生适应性调查,90%的中国留学生在初到英国时都会经历"课堂生存危机"。为什么?因为雅思考试跟实际课堂完全是两码事。

你在雅思考场里听到的是标准BBC腔,录音语速平缓,内容都是生活日常。但英国课堂?印度口音的教授讲量子物理,爱尔兰口音的老师分析宏观经济,美国口音的导师探讨人工智能。这哪是在上课,简直是在参加"全球口音挑战赛"。

更要命的是迟到问题。英国教授对迟到深恶痛绝,你以为悄悄溜进教室就完事了?门都没有!剑桥商学院有个教授直接在课程大纲上写明:迟到者一律等下一节课再进。这哪是规定,简直是给热衷于"中国时间"的留学生判死刑。

讽刺的是,很多学生拿到雅思7分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结果到了课堂上连基本的学术讨论都插不上嘴。记得曾有个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就因为没听懂教授"Do you have any thoughts on this?"这么简单的问题,愣是把自己尴尬成了"雕像"。

但最让人崩溃的是课前阅读清单。别以为读个PPT就能准备充分了,英国教授最爱扔给你一份长达50页的阅读材料,还振振有词地说"这只是基础内容"。UCL商学院的王教授更绝,一次课前甩出300页的案例分析,还说这是"精简版"。

我的学生郑雨桐第一次收到阅读清单时直接吓傻了:"舒老师,这也太多了吧?我英语再好也读不完啊!"我只能告诉她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英国,阅读量大是常态,你不适应也得适应。

更"刺激"的是课堂互动。在国内,我们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但在英国?教授随时可能点名让你发表观点。最搞笑的是,我曾经一个学生在LSE的课堂上,就因为不敢开口说英语,硬是用点头代替了一整节课的发言。

而在小组讨论中,欧美学生各种高谈阔论,思维跳跃得像在演《盗梦空间》。反观中国学生,要么抱团缄默,要么怯生生地说"I agree with him"。这哪是在讨论,简直是在演默片。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课后还有无穷无尽的reading和essay。牛津大学的李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让全班中国学生集体失眠:"这周的阅读材料很轻松,每个topic只要读15篇文献就够了。"我去,这叫轻松?这简直是学术版"极限挑战"好吗!

所以,雅思7分就敢裸奔去英国的同学们,该醒醒了。想在英国课堂活下来,你需要的不只是分数,而是实打实的能力。

首先,必须提前适应各种口音。建议每天花一小时听TED演讲,特别是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演讲者。为什么?因为你的教授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与其到时候抓瞎,不如提前把耳朵训练成"全球化"的。

其次,阅读量必须跟上。我的金牌学员林舟,就是靠每天阅读The Economist和专业期刊,硬生生把阅读速度提高了3倍。现在她在LSE上课,别人还在读第一段时,她已经开始思考问题了。

最重要的是敢于表达。别以为保持沉默就能苟且偷生,在英国课堂,沉默就是学术自杀。UCL的梁玥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一开始也是个"沉默派",但通过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学术讨论,现在已经能跟欧美同学舌战群儒了。

如果你还在为英国留学发愁,我建议你立刻行动起来。语言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与其到时候在课堂上抓瞎,不如现在就开始真刀真枪地练。毕竟,在英国课堂,你不是去听课的,而是去参与的。

记住,雅思7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挑战,是在课堂上把你的思维、口语和专业素养都提升到7分以上的水平。否则,你的雅思成绩单,最后只能沦为你办公桌上的一张废纸。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
maogaoiiimaigao06。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麦叔研究院
行业内少见的高素质留学中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