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孩子只看QS排名了:这些学校正在收割中国家长

文摘   2025-02-06 18:31   美国  

加过麦叔V:maigao06,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昨天,一位学生拿着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榜单来找我,眼里写满焦虑:"麦哥,看到UCL排到第9了,我是不是该调整选校策略?"

我看了眼排名,直接把榜单合上:"你告诉我,一个学校的实力是靠一个排名就能衡量的?"

从业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学生被QS排名牵着鼻子走。说句实在话,这个榜单就像网红餐厅,外表光鲜,实际水分不少。今天就让我给大家扒一扒这背后的门道。

先说说2025年QS排名的变化。UCL杀入前十,帝国理工跃升至全球第二,这是什么概念?对比综合得分,帝国理工98.5分,牛津96.9分,剑桥96.7分。你们信吗?一个理工院校在整体实力上碾压牛剑?

这就好比说一个新开的网红咖啡店比百年老字号更地道 - 听着就离谱。可偏偏有大把学生和家长,就是吃这一套。

"麦哥,可QS排名用的都是客观数据啊。"经常有学生这么反驳我。

我直接放声大笑:"客观数据?那问你个问题 - 香港大学雇主声誉分才59.4,伦敦政经学院却有97分,你觉得合理吗?要知道香港可是亚洲金融中心,毕业生遍布全球顶级金融机构。"

来看看QS这个算法有多魔幻: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10%,师生比20%,教师引用率20%,国际教师比例5%,国际学生比例5%。表面上看挺全面,实际上问题多得能让数据分析师头秃。

以国际学生比例这项来说,你猜为什么马来亚大学能在综合排名中获得95.1的雇主声誉分?因为大量留学生趋之若鹜?拜托,这不是把"受欢迎"和"教育质量"混为一谈了吗?

更离谱的是师生比这一项。一个学校只要大量招收学生,师生比例一降,分数就往上涨。这不就变成了"囤学生"运动?我见过的某些英国学校,就靠这招硬生生把排名刷上去。

这不就是前阵子那个学生,光看综合排名差点做出个错误决定的典型案例。他原本想申请LSE的金融硕士,结果看到LSE才排第50名,差点就放弃了。

"你知道LSE的金融专业在业界什么地位吗?"我问他,"知道为什么伦敦城那群投行精英都盯着LSE的毕业生吗?光看个综合排名,你连门在哪都找不到。"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LSE这个有意思的例子。它在QS综合排名第50,但商学院专业排名里金融方向却能排到前10。这不是矛盾么?一点都不矛盾。因为LSE就是个典型的专精型学校,在社科和商科领域那是真正的全球顶尖。

现在有些学生看排名跟中了邪似的,好像学校排名低了就什么都不是了。去年有个学子,巴斯大学商学院的offer到手,愣是因为巴斯排名掉到150名开外就放弃了,转投一个综合排名靠前但商科实力平平的学校。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生常谈的真理:排名不能当饭吃。你去伦敦金融城转转,看看那些金融精英的母校,再看看现在学生趋之若鹜的"网红大学",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那应该怎么选校?我给大家几个实在建议:

第一,看专业不看校。像帝国理工工科牛,UCL医学强,LSE社科称王,这才是挑选学校该有的思路。你去问那些HR,他们真不在乎你母校排第几,但你学了什么、会什么,他们门儿清。

第二,别被虚高的数据忽悠。比如马来亚大学95.1的雇主声誉分比剑桥都高,这种明显不合理的数据你也信?数据分析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洞察力,不是盲从。

第三,研究就业去向。一个学校的毕业生都去哪了,这才是硬指标。我问你,你愿意去一个QS前50但毕业后找工作困难的学校,还是去一个排名靠后但业界认可的专业院校?

说到底,排名只是参考,不是圣经。现在的留学市场太浮躁,动不动就是"Top50保底"、"前100才保险"。我问你,你考虑过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吗?

路都是自己走的。与其盯着会忽高忽低的排名,不如想清楚:这个专业适不适合你?这所学校的教学风格符不符合你的学习习惯?毕业后你想去哪个领域发展?

记住麦哥说的话:选择大于排名。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从来不会被一个数字框住自己的未来。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
maogaoiiimaigao06。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麦叔研究院
行业内少见的高素质留学中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