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你以为花60万去英国镀金能买到人生开挂卡?我今天就要把这个天大的谎言戳穿。
最近英国接连炸出的大雷让我坐不住了 - 破产、暴动、学校财务危机,还有那让人窒息的通货膨胀。
而此时,我却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还在兴致勃勃地给孩子规划着英国留学。
作为一个每年要拯救上百个"英国梦碎"的留学规划师,我必须说:如非必要,现在千万别去英国留学。
为什么?因为数据赤裸裸地告诉你真相:2023-2024申请季,虽然英国大学本科总申请人数同比下降1.6%,但中国大陆申请人却逆势增长0.52%,达到30860人。反观美国?通过CommonApp申请美国本科的中国学生仅15563人,还同比下降3%。
最讽刺的是什么?那些已经在英国读书的学生正经历着史上最差的留学体验 - 教授罢工讨薪、学校设施老化、教学质量断崖式下跌。但偏偏这时候,又有一批新韭菜摩拳擦掌,准备踏上这条"镀金"之路。
你知道现在的英国留学有多坑吗?光说UCL这样的名校,一年总花费就要60-70万。但问题是,你花这么多钱买到的是什么?是挤破头上不了的大班课,是见不到几面的导师,是毕业后比国内同龄人还低的就业竞争力。
每天我都要接到无数学生和家长的求助电话。"舒老师,我在伦敦的房租已经快要交不起了""听说很多教授都跳槽去澳洲了,我们专业现在连核心课都开不齐"...这哪里是什么留学,简直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收割。
说到收割,最离谱的是什么?是那些英国大学对国际学生赤裸裸的双标待遇。
钱依嫣(化名)是我去年帮助转学的一位学生。她在UCL读书时发现,自己交的学费是英国本地学生的4-5倍。"我一年的学费够英国本地学生读完整个学位了,可我们上的却是一模一样的课。"
更要命的是,这些天价学费根本没用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前段时间,伦敦国王学院的露西教授在社交媒体上爆料:"我们系200多个中国留学生,但学校连一个专门的辅导员都不愿意配备。"
你以为这就完了?天真。
去年我遇到一个从帝国理工退学的学生钱思远。他告诉我:"一学期下来,我见导师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课程全是大班讲座,提问基本靠抢。最后我实在受不了了,干脆退学重新申请了美国的大学。"
看到这里有人要说了:"但是英国学制短啊,一年硕士多省时间。"
打住!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来镀金的,还是来求学的?
那些所谓的"水硕",连在英国本地人眼里都是笑话。9个月的时间,把本科难度的课程重新包装一遍,然后给你发个硕士文凭 - 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在帮英国学校创收。
而更惨的是就业问题。UCL每年大约有一万五千名中国学生,他们毕业后基本都要回国找工作。想想看,这么多人一起回国内卷,你觉得你手里那张英国文凭还值钱吗?
我见过太多拿着英国名校硕士学位,却在求职季被各大公司HR婉拒的案例。人家的理由很简单:"你这个专业在英国学了些什么?为什么连基本的实习经历都没有?"
"我们学校的教授又罢工了,这学期的成绩可能要延期..."
这是上周我一个叫林雨菲的学生发来的消息。原本以为这只是个例,直到我发现越来越多在英国留学的学生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英国高校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政危机。教授的工资只有美澳加教授的一半,还经常拖欠。结果呢?优秀的师资都在悄悄撤离。
有个在伦敦政经读书的学生跟我吐槽:"最离谱的是我们专业最好的两个教授,一个去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个去了新加坡国立。现在课程质量直线下降,我们就只能自学。"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不,还有更狠的。
英国大学最变态的是什么?是它那死板的制度。你要是在国内大学读着读着发现专业不适合,还可以转专业。但在英国?抱歉,只能硬着头皮读完。
我有个学生叫王梓琪,当初被某留学中介忽悠去读了UCL的古典文明专业,说是"容易申请,而且很小众"。结果呢?读了一年后发现这专业在求职市场上简直是"无人问津"。想转专业?不好意思,英国大学没这个选项。
最讽刺的是什么?很多家长还在说:"英国好啊,QS排名高啊!"
拜托,醒醒吧!QS排名就是最大的智商税。你家孩子考一个古典文明专业的全球第九,还不如去一个排名一百开外但专业方向靠谱的美国大学。
现在的情况是:英国连本土学生都在往外跑,偏偏中国家长还在前仆后继地送钱进去。这不是"镀金",这是在给英国教育系统输血。
让我告诉你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 - 伦敦的生活成本已经达到了北上广的3倍。但工资呢?还不如北上广。这就意味着什么?你花60万去读个UCL,最后连在当地打工的资格都争不到。
"那我就为了镀金啊,反正要回国。"
等等,你确定这是镀金不是镀铜?
去年我遇到一位毕业于UCL的金融硕士李想。回国找工作时,HR直接问她:"你在英国一年读下来,连实习都没有,总得告诉我你学到了什么吧?"结果这位学生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因为她确实除了上课就是上课,连个像样的项目经验都没有。
现实很残酷:英国那些所谓的"名校光环"正在快速褪色。为什么?
教学质量暴跌:动辄两三百人的大班课,见不到教授的面 师资流失:工资低、待遇差,优秀教授纷纷出走 就业无力:9个月水硕连个像样的实习机会都没有 高额成本:每年60-70万的支出,性价比已经输给了美国公立大学
如果你非要选择英国留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选择真正有竞争力的专业,别被"水课"忽悠了 提前规划好未来发展路径,不要幻想一张文凭就能改变人生 做好在英国生活成本暴涨的心理准备
最后奉劝各位家长一句:千万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忽悠了。与其花60万去英国"镀金",不如静下心来好好规划孩子的未来。
毕竟,"镀金"这种事,镀完之后是金是铜,HR一眼就能看出来。
你的未来,真的经得起这样的赌博吗?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