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离世后:一个留学生17天换8家医院的血泪自救,这份海外就医指南请收好

文摘   2025-02-07 18:30   美国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八个在日本读书的孩子连发了23条消息,问我"麦哥,大S的事你怎么看?看得我们这些留学生心慌慌的。"

作为从业13年的留学顾问,我今天就给各位家长和准留学生扒一扒海外医疗那些不为人知的坑。光看着都让我血压飙升的那种。

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冬天,我们一个在澳洲读书的学生发烧到40度,你猜医生怎么说?"哦,如果觉得冷可以喝点酒。"

什么?喝酒?!这治病方案比我奶奶的土方子还离谱!更可气的是,从预约到看医生足足等了72小时。这期间孩子烧得人事不省,医生就给开了个万能神药panadol。

在美国更绝,一个学生喉咙痛,医生二话不说就开麻醉剂:"麻了不就不痛了?"这操作简直让我气到头秃!就这医疗水平,收费却贵得让人肝颤 - 挂个专家号就要800刀起步,照个CT直接3000刀,就算医保报销75%也够呛。

最魔幻的还是日本。表面上看是发达国家医疗体系,实际上分级诊疗制度僵化得要命。大S就是明证 - 普通感冒因为错过黄金48小时救治期,最后酿成大祸。这种情况在留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

各位考虑出国的家长注意了:光考虑专业、院校,却忽视了医疗保障,这就跟盖房子只管外观不管地基一样要命。

要我说,现在的留学生在国外看病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方持续更新,容我喝口水顺便给各位支几招实用的避坑指南...

我手头有个学生,因为在美国一根鱼刺卡喉,最后整个急诊科的医生全被惊动了。内科、消化科、耳鼻喉科轮番上阵,愣是折腾了17天都没找到那根鱼刺。期间差点导致消化道感染,最后还是不听医生建议,买机票飞回上海,花了不到两千块就搞定了。

那位在英国看病排了14小时队,最后被医生塞了张Google打印的注意事项就打发走的学生,现在想起来还咬牙切齿。这帮医生连查病都是现查Google,比我当年赶essay还离谱。

别以为我在夸张,留学生群里天天都有人吐槽:

"医生一边听病情一边翻书,还煞有其事地跟我说这个病很罕见需要查一下..." "胃痛排队6小时,结果胃镜预约要等62天,我这胃怕是早穿孔了..." "耳朵发炎,每次都是panadol伺候,我都怀疑澳洲医生是panadol代理商..."

有句话我必须说:要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以为这些段子是网上编的。但事实就是这么魔幻。

你以为等这么久,花这么多钱,医疗质量总该靠谱吧?我给你们算笔账:一次门诊800刀,加上检查费动辄上千,就算医保能报销75%,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款。

最要命的是救护车,随便叫一次就是几千美金起步。所以在美国留学的学生群里流传着一句话:"就算断胳膊断腿,也千万别叫救护车。"

这种情况下,留学生都练就了一身"自救"本领。头疼感冒自己扛,肚子不舒服硬挺着,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就等放假回国。但这种"省钱"方式背后的风险,真的让我这个过来人揪心...

麦哥在这里给各位整理一份留学生海外就医的精华操作手册。这些都是血泪教训换来的经验,建议赶紧收藏。

首先,海外医疗保险必须要买!我知道有些学生为了省钱,觉得自己年轻不会生病就放弃了保险。这种想法比我奶奶的老年机还要过时!没有保险,一次急诊就能让你倾家荡产。

而且选保险也是有讲究的。门诊、住院、急诊的覆盖范围一定要看清,特别是有慢性病史的同学,更要检查是否包含已有疾病。便宜没好货,保险这块真的不能省。

第二,必须提前摸清当地医疗体系的门道。比如在美国,很多诊所都有线上预约系统,提前预约能省下不少等待时间。日本要先去家庭诊所拿转诊信,这些都是要提前了解的。

第三,常用药物一定要备着。我建议留学生准备以下几类药:

  • 退烧药(但别光囤panadol,我都替你们醉了)
  • 肠胃药(特别是吃不惯外国菜的同学)
  • 感冒药(别等到真感冒了再满世界找药店)

最重要的是,别把小病拖成大病!我太多次看到学生因为怕花钱,硬扛着不去看病,结果小感冒拖成肺炎,这不是省钱,这是拿命开玩笑!

麦哥提醒你们:出国前一定要把牙齿、眼睛这些能在国内处理的问题都解决了。在国外补一颗牙600刀,我都替你们心疼...

说了这么多吓人的事儿,麦哥最后给大家几条实操建议,这些都是我们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1. 医疗词汇必须提前学会。别等到看病时才知道"头疼"英文怎么说,对着Google翻译手忙脚乱。我建议把常见症状、病情描述都预先整理成小册子。
  2. 紧急联系人一定要备好。把当地急救电话、24小时诊所、校医院这些重要号码都存在手机里。一定要存!别等出事了才抱着手机傻眼。
  3. 加入靠谱的留学生互助群。我见过太多学长学姐在群里分享就医经验,这些都是比Google更实用的活地图。
  4. 签证办理时就要考虑医疗保险问题。很多国家现在都把保险作为签证必要条件,别想着投机取巧,这是保护自己的命根子。

最后,送给每位留学生家长一句肺腑之言:钱可以省,命不能玩。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到位,特别是在医疗保障这块。

海外求学确实不易,但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就没什么可怕的。要记住麦哥说的:有备无患总比见招拆招强。希望各位在海外能平安顺遂,学业有成。等你们学成归来,可别忘了告诉我一声。

看完这篇文章,还有什么问题,随时在评论区问我。毕竟,你们的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
maogaoiiimaigao06。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麦叔研究院
行业内少见的高素质留学中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