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TOP50毕业生崩溃了:985的同学,正在用实力碾压我

文摘   2025-02-02 18:30   四川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家长们,你们是不是觉得,只要花个几百万送孩子去国外读书,回国就能躺赢?抱歉打断你们的美梦,今天我要把最新的就业数据摆在你们面前,让你们好好清醒一下。

最近我翻遍了各大央企和体制内单位的招聘数据,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浮出水面:留学这张"黄金通行证",正在被职场越来越严苛的筛选标准反复拷问。

先说进体制内,各位想进体制内镀金的留学生们,你们知道选调生考试现在卷成什么样了吗?北京明确要求:必须是软科世界排名前100的海外院校毕业生。而且光上个好大学还不够,你得在境外呆满365天,拿过校级三好学生或一等奖学金,还得是党员。

去年一个伦敦国王学院的学生找我规划,说想回北京考公务员。我直接问他:"你在学校拿过奖学金吗?""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吗?""也没有。""入党了吗?""还没..."好家伙,这不就是典型的"有枪没子弹"吗?

上海的标准更狠 - TOP50的海外院校,还得是四大排名(QS/泰晤士/U.S.News/软科)合并计算。翻译一下:你花了几百万上了个全球排名第60的大学?对不起,连参加选拔的门票都没有。

而广东虽然看似温和,列出了60所海外高校的白名单,但你要知道这份名单里都是什么水平?哈佛、斯坦福、MIT、剑桥、牛津...这哪是白名单,简直是"富人区"准入证。

你以为985/211已经够卷了?在选调生考试中,海外名校毕业生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内卷风暴。而且别忘了,我这里说的都还只是参考门槛,真正的考试还没开始呢...

有人可能要说了:"那我不考公务员,去央企国企总行了吧?"

你以为央企国企是留学生的避风港?我今天就给你扒一扒2024年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这三大巨头的招聘数据,看看你那张海外文凭到底值几个钱。

来看看2024年的第一个"暴击":国家电网这个财富500强排名第一的巨无霸,今年录用留学生320人。听起来不少?且慢,让我给你算笔账:

其中英国留学生最多,133人,澳大利亚55人,香港54人。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要是选错了留学国家,可能连"被选中"的机会都没有。记住一个冷酷的现实:全球名校遍地开花,但央企只认准几个主流留学目的地。

更扎心的是中石油的数据:2024年总部校招45个人,985院校占了27人,海外院校13人。什么意味?就算你拿着金光闪闪的海外文凭,在总部的入职机会上,还是敌不过国内985的"铁军"。

中石化也不遑多让: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招了34个海外院校毕业生,美国12人,英国8人,香港4人。翻译过来就是:你花了上百万去了个二三流的海外院校?对不起,大佬们的目光都盯着美英港的"名门正派"。

最讽刺的是,这些入职的留学生,全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留学?抱歉,连门都进不去。一位刚从某TOP50美国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找我咨询,满心欢喜地说要回国报考央企。我直接给他泼了盆冷水:"你觉得花了200万读本科,结果连央企的简历筛选都过不了,值得吗?"

而这还只是央企的招聘标准,你猜猜民企会好到哪去?敬请期待下回分解。

记住,在就业市场,你的海外文凭不是通行证,最多算个"门票"。没有真才实学,再贵的学历也只是个好看的"包装"。

"那我去华为、阿里、腾讯总行了吧?"每次听到留学生这样说,我都忍不住想笑。亲,你是不是对私企的要求有什么误解?

今天就让我们扒一扒那些头部私企的招聘偏好。华为、苏宁、联想、顺丰、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国平安,还有互联网四大巨头BAT和字节跳动,这些可都是留学生眼中的"香饽饽"。但你知道这些公司的HR在筛选简历时在想什么吗?

"啊,又一个英国G5毕业的?专业能力呢?项目经验呢?英语六级高分就想来做国际业务?"——这是我某个HR朋友看简历时的真实吐槽。

没错,这些企业确实偏爱招收留学生,尤其是涉及海外业务的部门。但是,他们真正看重的从来都不是你的学校名气有多响。

钱晓曦,澳洲八大某校硕士,回国后投了50多家私企,结果呢?"面试官都在问我实习经历,问项目经验,几乎没人关心我的学校排名。"这位同学最后意识到,那些动辄几十上百万的留学费用,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就业竞争力。

猎聘最新发布的《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报告》更是给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数据:企业主动沟通意向最强的留学生,竟然不是来自常春藤名校,而是UCL、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这些学校的毕业生。为什么?因为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往往更务实,实践能力更强。

你以为有个海外文凭就能在私企横着走?醒醒吧!私企要的是能干活的实干家,不是只会炫耀学历的"花瓶"。我见过太多手握顶级学府文凭,却在实战中被985普通学校毕业生完虐的案例。

想在私企站稳脚跟,光有个洋文凭远远不够。

真以为花百万留学就能在求职路上所向披靡?现实是:英澳港三国包揽了企业最青睐留学生TOP20的大部分席位。其中英国独占9个名额,澳洲5个,香港4个。你猜怎么着?美国常春藤名校反而没几个上榜的。

有个学生跟我抱怨:"舒老师,我当初花了300万上了个美国前50的大学,现在找工作比我高中同学还难,他们读个国内211,工作照样找得不错。"

没错,这就是现实的残酷。留学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一张通向人生赢家的门票。当你的同龄人在国内一边读书一边实习,疯狂积累经验的时候,你在国外拿着天价学费,却可能只是在为一纸文凭买单。

我见过太多回国求职的留学生,简历上净是些"参加过XXX社团"、"组织过XXX活动"的水分经历。殊不知,HR看都懒得看。你以为你在国外读书很了不起?在HR眼里,这些经历还不如一个认真的国内实习来得实在。

所以,各位准备出国或正在留学的同学们,我给你们几个真诚建议:

第一,放弃"镀金"思维。留学不是镀金,是深造。你要真觉得花钱就能买到前途,那你也太小看现在的就业市场了。

第二,别只盯着学校排名。英澳港的一些二线名校,可能比美国一些排名更靠前的学校更受国内企业欢迎,原因就在于它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在校期间就要为回国就业做准备。别以为国外实习项目都能在国内吃香,找些能和国内接轨的实践机会才是正道。

最后,送给还在迷茫的你们一句话:与其花几百万买张"名校镀金门票",不如想清楚你到底要去哪里。记住,学历只是敲门砖,真正的竞争力是你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麦叔研究院
行业内少见的高素质留学中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