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英国留学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了!

文摘   2025-01-30 18:01   美国  

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最近我的微信快被焦虑的留学党们炸了。

"麦哥,听说英国留学性价比暴跌,我要不要弃坑?" "麦总,现在去英国读书是不是相当于交智商税?" "麦老师救命!我已经交了定金,现在退还来得及吗?"

作为一个在留学圈摸爬滚打13年的老狗,我今天就给大家把这事儿说明白。

数据会说话:2024年英国留学群体平均花费达300万(含本硕四年),但回国后平均起薪仅1万出头。而据我们机构追踪的1200+留学生数据显示,92%的人在归国3年内都无法通过工资收回留学成本的一半。

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问题不在于投资多少,而在于你投的是"教育"还是"镀金"。在我看过的上万份留学申请里,起码90%的人连自己为什么要出国都说不清楚。

就像前两天一个家长跟我说:"听说现在不出国没有竞争力..." 我直接怼回去:"您家孩子连竞争力是什么都没搞明白,就想花300万买竞争力?"

留学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但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差。作为过来人和圈内人,我今天就给你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麦哥对天发誓,我说的每一个观点,都是用真实数据和案例说话。

听好了,重点来了...

很多人觉得,只要往英国某个"名校"里一扔,孩子就能自动进化成"精英"。我直接给你泼盆冷水清醒清醒。

数据刚刚出炉:2024年伦敦地区中国留学生群体调查,80%的人每天活动范围就是"宿舍-超市-图书馆-教室"这个死循环。别说什么高端人脉,连个能一起吃火锅的朋友都没交到。

更扎心的是,看看你们交的那些学费都打了水漂。UCL今年又扩招了,一个专业收200+中国学生,教室都快成小型春运现场了。还有人给我炫耀:"麦哥,我们班全是富二代..."

我直接给他怼回去:"富二代在超市扫货的时候认识的富二代,还能帮你啥?一起去Selfridges买包吗?"

最荒唐的是,现在很多中介在卖一个概念叫"英国留学镀金"。讲真,我都不知道这些中介是真傻还是假傻。你以为在伦敦打个卡,拍几张白金汉宫的照片发朋友圈,就能镀上金了?

真相是:2024年英国8万中国留学生里,拿到工签的连8000都不到。而且最新政策规定,泛商科想拿工签必须证明专业对口。翻译成人话就是:你那个野鸡商科专业,毕业后连送外卖的机会都没有。

为啥我说话这么毒?因为我看不得你们这群孩子被收了智商税还觉得自己赚了。留学不是那张让你在朋友圈炫耀的文凭,而是...

来,我给各位上个数学课:

我们机构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成功在英国完成"镀金"的留学生,都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1. 专业深耕:TOP30专业排名 + 一作Paper/比赛奖项
  2. 能力突破:核心技能要求(比如Python/数据分析/设计)+ 实习证明
  3. 深度社交:三个以上高质量项目经历 + 持续性社群贡献

但现实是啥样?我给你们看个真实案例:

上周一个985小姑娘来找我复盘,说自己在UCL读了一年Gender Studies,花了40万,结果连根毛都没学到。我问她为啥选这个专业,她说:"中介说这个好申请..."

好家伙,我直接气笑了:"你这专业毕业后,想找工作怕是比大熊猫生崽还难。与其这样,你还不如去Costco摆薯片,起码工资到手3000镑。"

冷静下来我又问她:"你在UCL一年,交到几个真朋友?" 她支支吾吾:"两三个吧..." "都是中国人?" "嗯..." "每天就是一起吃火锅逛街?" "..."

看到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现在的留学生像在交智商税。不是花钱不对,而是花钱的方式不对。你以为你买的是"上升通道",实际上你买的是...

"一个四年300万的留学梦,最后只换来一份月薪1万的工作,这买卖亏不亏?"

但我今天不是来劝退你们的。作为过来人,我要教你们怎么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

第一,专业选择要清醒。 我直接给你们来个生存法则:别跟风。现在都往CS专业扎堆,你以为人人都能当码农?Computer Science != 复制粘贴。没有基础就报CS,最后不是你虐算法,就是算法虐你。

第二,提前深耕你的"核心竞争力"。 举个例子:上个月我们服务的一个学生,人在利兹大学读传媒,但他提前半年就开始学Python做数据分析,结果毕业后直接被BBC数据新闻部录取。人家要的是会编程的记者,不是只会发朋友圈的"新媒体达人"。

第三,别把宝全押在文凭上。 真以为拿个UCL的文凭就能躺赢?我告诉你们,现在国内随便一个二线城市的招聘会,都是清北复交卷清北复交。你那个海归文凭,含金量已经快赶上我奶奶的假牙了。

最后,给想去英国的孩子们一个忠告: 如果你只是为了逃避国内的内卷,那我劝你省省这300万。与其在伦敦当个混吃等死的"留学酱油师",不如在国内找个踏实的工作,好好提升自己。

但如果你是真心想去深造,那就请记住麦哥的话: 留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不是镀金,而是淬炼; 不是为了那张证书,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送大家一句:比起那些虚头巴脑的留学中介,还是自己的脑子更靠谱。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




围观麦叔微信朋友圈
看点不一样的留学行业观察、动态


麦叔研究院
行业内少见的高素质留学中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