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过麦叔V:maigaof,就会知道我的朋友圈有多炸裂
你以为英国留学就是花钱买个镀金梦?醒醒吧,现实比你想象的更残酷。
前几天,又一个学生哭着给我打电话。
林蕊蕊,伦敦大学学院的商科硕士生,自认为英语还不错的她,开学第一天就被现实打了一巴掌。"舒老师,我真的太难了,Lecture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听得懂,但连在一起就完全懵了,PPT看着都想哭..."
看着她发来的求救信息,我不禁冷笑。这不就是千千万万个留学生的真实写照吗?
别被英国一年制硕士的"轻松快捷"给骗了。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疯狂内卷,课程、作业、论文全往你脸上砸,第三个学期还要独自面对毕业论文的折磨。看上去只用一年就能拿到学位,实际上每一天都在挑战你的极限。
想知道英国课堂的真相吗?很简单,三种课程模式,三重打击:
Lecture(大课):上百号人挤在教室里,老师操着地道英音疯狂输出。你以为提前打印PPT就能拯救你?太天真了。一个不留神,老师已经讲到下一页去了,而你还在为上一页的专业词汇抓狂。
那些号称"英语很好"的留学生,大部分在第一堂Lecture上就跪了。毕竟,听得懂"How are you"和理解"The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acroeconomic variables",这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事情。
最讽刺的是什么?每次老师说"Any questions?",整个教室鸦雀无声。不是没问题,是问题多到不知道从何问起。而那些真正牛的学生,早就做好了课前预习,正在和老师激烈讨论。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没事,还有小课呢,人少应该好一点吧?"
呵,你太小看Seminar(研讨课)的杀伤力了。
Seminar简直就是留学生的照妖镜,当人数从一百多骤减到十几个,你以为能好好和老师互动?想太多。
我的另一个学生钱思思,全班唯一的中国学生,每次Seminar都坐立难安。
为什么?因为老师最爱点她的名:"思思,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case?"思思除了"Sorry...Pardon?"就剩下尴尬的微笑。那表情,大写的痛苦。我问她感受如何,她说:"舒姐,我宁愿回去重考IELTS。"
以为这就结束了?等到小组讨论环节,更刺激。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操着一口流利的学术英语激烈辩论,而你却在为一句完整的表达绞尽脑汁。最后,整组的成果展示就是你的噩梦时刻。
但你知道最可气的是什么吗?并不是你英语不够好,而是你根本没做好充分准备。
那些看起来很流畅发言的同学,往往提前几天就开始研究案例,预习专业词汇。而我们有多少人,还在延续本科时代"临时抱佛脚"的美好习惯?
再说说Tutorial(一对一导师课),这简直就是真理之门。老师布置一篇论文,你以为只是随便写写?天真!这可是你展示学术功底的战场。那些看似简单的"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this theory?",都是在考验你的专业深度。
我有个学生向晨,第一次Tutorial准备了整整两周,自认为已经很完美了。结果见面第一句话,导师就说:"你的观点很有趣,但是你读过最新的那篇《Nature》上关于这个理论的突破性研究吗?"向晨当场石化。
别被那些"英国教育很轻松"的谣言骗了。知道为什么英国假期那么多吗?因为他们要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后自己死磕!三个月的课程压缩成一个月,剩下的时间全靠你自己。
你以为花几十万就能轻松拿到名校文凭?我告诉你实话...
你以为最难的是上课?天真了。等到考试周和论文季,你就知道什么叫生无可恋。
来看看数据:一个学期至少7-8个考试,3-4篇小论文,外加期末每门课的大论文。
论文字数从1500到8000不等,而且几乎都要求在同一周提交。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可能要在一周内写完相当于一本小说的内容量,还得确保每一篇都是学术质量拉满的水平。
我的学生孙逸飞,UCL金融系的高材生,上学期考试周直接崩溃。"舒姐,我感觉自己像个写作机器,早上写Data Analysis,下午写Financial Management,晚上还要赶Marketing的dead line...我真的快疯了!"
但你猜怎么着?这种魔鬼训练模式反而造就了最强大的学术能力。为什么?因为你被逼着在短时间内必须:
深入理解理论核心 快速提炼有效信息 准确表达专业观点 高效完成学术写作
那些整天喊着"太难了"的同学,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点:英国的教育体系不是在折磨你,而是在用最快的速度把你打造成独立的学者。
记住,留学从来就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与其整天喊"听不懂",不如提前预习;与其害怕被提问,不如主动参与讨论;与其临时抱佛脚,不如规律学习。
想在英国名校活下来?记住我的"三个一"生存法则:
每天至少提前预习一个小时 每周至少主动发言一次 每门课至少提前一周开始复习
最后送你一句实话:英国留学最大的陷阱不是学费有多贵,而是你以为花钱就能买到能力。醒醒吧,你要么被淘汰,要么蜕变成长。没有第三种选择。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现在就开始行动。因为等到你坐在那间教室里,才发现差距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麦叔做留学13年,经手的留学案例实在太多了, 特别整理了100+篇名校留学经验+我个人的留学认知。
如果在未来两年你在考虑孩子留学的事情,不妨先加下我的个人微信:maigaof或wordsunny001。回复数字「100」领取麦叔《100+位麦高学员名校留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