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花几万带娃旅游,没想到最大的长进是这个……

文摘   2024-08-23 05:09   德国  
写在前面的话:重发一下,昨晚发文时忘了声明原创

一周前,大姜在网上订购了一个蚂蚁生活箱和一群蚂蚁,想着从英国寄过来物流慢,就留了柏林地址。
谁知前天收到邮件,说昨天就要到了。
这下大姜坐不住了,一会儿担心蚂蚁被其他包裹压着缺氧,一会儿担心门卫会随意对待蚁箱。
蚁命关天,他不想冒一点险。
于是不顾我的反对,坚持回柏林接驾。
最近柏林周边火车道检修,平时一个小时车程,变成了一个半小时,他又约了下午三点的数学课,上午早早就出发了。
匆匆赶到柏林,蚂蚁已经被门卫接收。
他上楼放了书包,准备去取包裹,刚关上门,立刻懊悔地发现:
钥匙忘带了!
他焦急地给我打电话,可我在一百公里之外,除了“要不你就直接回来”之外,给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
简单聊了两句后,大姜决定:去姜爸办公室取钥匙。
办公室更远,离家半小时路程(姜爸这周从乡下通勤),这样一来,他就只能错过数学课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坐上车,手机也没电了。
和国内不一样,德国没有随地可借的共享充电宝,手机一没电,人就彻底断了联系……
还好,在没电前,大姜已经和姜爸约好,X点在办公楼下见面。
只是柏林最近公共交通不靠谱,从家里到办公室的城铁线,不知是在检修,还是出了问题,有一段只开了单行线。
也就是说,路上遇到对面的城铁,还要停下来错车……
有一段,还停运换成了公共汽车:
半个小时的路程,硬生生拉成了一个多小时,大姜赶到时,和姜爸约好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大姜只好找了前台,让前台给姜爸打电话,但前台说:不好意思,公司政策,我们不能给他打电话,只能给他发邮件。
照大姜平常的性子,听到“公司政策”几个字,又得到一个勉强过得去的解决方案,估计就毫不反抗地接受,然后老老实实等着了……
不过,经历了这个暑假旅游的种种后,大姜已经进化了:
第一步,他先是问前台要姜爸的号码,想着出门借个电话。
结果前台继续公式化拒绝:不好意思,我们不能给出个人信息。
二,被拒绝后,大姜也没气馁,转念一想,又问前台能不能借给他充电器。
这次前台没再拒绝,爽快地把充电器借给了他。
三,电话接通时,姜爸正在开会,告诉大姜:还有半小时开完会,之后我下去给你送钥匙。
这一次,大姜连姜爸的提议也没接受,而是反过来提议:我能去你开会的地方拿钥匙吗?
这个方案对姜爸来说,多了两件琐事:写邮件给前台报备,并告诉大姜详细会议室地址。
但对大姜来说,却省了半小时等待
所以大姜的争取,确实给自己带来了好处。



最近两年,大姜年龄大了,我和姜爸改变了对他的教育态度:
只要他开口,无论是想法,还是要求,我和姜爸尽量不拒绝。
如果不能理解,我会问:你为什么想做这个?
如果不赞成,但没什么大危险,我会婉言劝说:我从个人经验来说,觉得不合适,但最终决定权在你。
如果他继续坚持要做,我也不会反对。
当然,如果会造成明显的危险,我还是会拒绝,不过在拒绝前,我会先跟他讲清楚我认为危险的原因
这时,如果他能说出合理解释,打消我的顾虑,我也会同意他的行为。
基本原则是:
一旦你要求,就有可能发生。
即使被拒绝,如果你抗争有理,也可能发生。
这样一来,就营造出了一个“会替自己争取的人,一定会得到更多资源”的家庭小环境。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成年后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不敢争取的人,在小时候提要求时,是常常被拒绝的。
时间长了,就会得出这样的认知:“争取”会让别人不耐烦,“提要求”就是给别人造成麻烦。

然后就不敢争、不想争、羞于争了……
所以,想让一个孩子”敢争”,讲再多大道理,也没有给他营造一个“允许争”、“争了有用”的环境好。
自己的争取“有用”,才能给孩子带来“力量感”,让他意识到、并习惯使用自己的力量。
回到大姜,两三年下来,这套方案非常有效。
小时候的大姜很听话,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几乎从不反驳,也很少反抗。
现在被“纵容”了几年,在家跟我犟嘴一套一套的,经常把我说得哑口无言。

在学校发言、跟老师同学辩论、讨论也很积极、很有主见;

在姥姥、舅姥爷跟前也会坦然撒娇提要求。

不过,无论是家里、学校、还是国内姥姥家,都是“熟悉的场景”。
出门在外,在陌生人群中,他还是一副老实样子:
有点沉默、好说话、温和憨厚,不争不抢。

看着他,不光是姜姥姥,我也有点发愁:以后跟人打交道会吃亏吧?





旅行,是锻炼“争取能力”的极好机会。

打交道的人多,变数多,行程多,冲突矛盾的密度都很高无论是给孩子们做展示,还是让孩子们自己练习,都是绝好的机会。

而“向外人争取”的压力,尤其是被拒绝后、再次抗争要承担的心理负担,可比跟自家人争取大多了。

但人生在世,大部分时候又不得不争取。

只要有利益纠葛,或明或暗,都会有争有夺。

退一步,不是海阔天空,更多的是蹬鼻子上脸……

很多成年人在工作多年后,才慢慢懂得这些道理(比如我)。


早一点引导孩子从小事锻炼起来,多积累几年经验,他们的心才会更坚韧强大,遇事也会更冷静坦然。

所以这次回国,我和姜爸决定:对外活动,尽量由大姜、二姜承担。
尤其是小冲突、小纠纷,都由大姜二姜去争取。
除非他俩实在搞不定,我才会出手。
即使我来搞定,也会事前要求他俩“学着点”,事后也跟他们仔细复盘:
对方为什么会这么说?

对方最终目的是什么?

这时候我说了什么?我的潜台词是什么?

这些话,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其实我平时不是个特别计较的人,吃亏不太严重的就算了。
但这次带着孩子,小亏虽然不计较,却会指出来,给孩子们当“案例”讲。
稍微有点教育意义的,我会特意“计较”一番,给孩子们看一看“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权益”。
在哈尔滨住酒店,卫生间异味较大,派大姜去争取了一番,给我们升级了套房。
二姜这次从国内带回电动冲浪板,上海、北京分别被查,问电池大小、用途、报备、办超额申请……都是二姜自己搞定。
从哈尔滨回来时,机票卖超额了一个,我们差点没坐上飞机,让大姜去跟机场地勤小姐姐沟通。
他绞尽脑汁,想尽了理由:我们一家五口,万一飞不成,你们不是要补五份?我们家三个小孩,我弟弟们很难搞定的。换个人,你们就补一份就行了。
哈哈哈,虽然手段稚嫩,理由浅显,但好歹达到了目的。





好几年前,我和一个家庭条件优渥的朋友聊天,她说她对儿子没有任何“望子成龙”的想法,只愿他做个“富贵闲人”就好。
她说这句话时,嘴边噙笑,神态松弛,大概是真的这么想。
但这种“不争不抢”的超然态度,一般都要有很厚的家底“托底”,不然就没有“富贵”,只有“闲”了。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想在社会上好好生存,或早或晚,都得学会“争取”。
因为这个社会虽不完全“按闹分配”,但多多少少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经常有姐妹留言问:“你们整天带娃出门玩,到底有什么好处”?
我想了又想,答案还是老生常谈的“见世面”。
但这个世面,不是去了多少高档餐厅、打卡了多少知名景点。
而是遇到更多人、经历更多事,见天地,见人心,见自己。
大白话说,就是各种各样的人见多了,纠葛经历多了,看人看事就会更清楚明白,也更容易学会这个社会的生存规则。
规则就在那,与其只要求专注学习,等他们进入社会,再由其他人其他事慢慢教会他们,还不如由我们引导着,一小步一小步的,早早排练起来……
PS:一直呼声超高的冰岛魔瓶蓓欧菲,下周二要返团啦,有需要的姐妹,一定记得下周来看看。
最近文章
中德混血男孩回河南老家记


德国体系 倾国富养孩子小学逻辑思维奇葩德国规定德国娃做什么

德式育儿 德国小孩好带秘诀二胎相处秘诀德式竖规矩

德国爸爸 财商教育孩子内驱力时间管理

新手妈妈必看 幼儿智商提高绝妙育儿技巧幼儿使用须知

情商教育 内心强大的孩子犹太人的聊天教育讨好型儿童
自我成长 为了你变得更好出国后十项全能
奇葩德国人 德国人的厨房德国人和自行车
乡村轶事 爷爷奶奶的爱情



临走前点个吧!



五月三姜
三个男娃的博士妈妈,十年育儿经验,用最轻松的例子,讲最实用的育儿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