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个德国乡村的“中产教育失败”故事,我醍醐灌顶……

文摘   2024-08-29 21:06   德国  
正在团:
蓓欧菲冰岛小魔瓶

每周六,姜爸都要和父母打电话,聊聊各自的生活趣事,互相关心一下最新状况。
上周末,姜爸打电话,我带着孩子们出去划船。
回来一看,电话打完了,但姜爸却不像平时一样,沉浸在手机里不可自拔。
而是双手插兜,慢慢在院子里转圈,脸上还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我就知道,又有故事可听了……





姜爸老家的村庄,和德国西部广袤农村成百上千个其他村庄一样,在外人眼里,毫无特色、无足轻重,走出去二三十公里,可能就没几个人知道该村庄的存在。
但在这一千多名村民眼中,这个小小的村庄,就是宇宙中心。
谁家发生点啥事,大家都会高度关注、口口相传、各种讨论,比追足球联赛转播还上心。
这次的故事,是姜奶奶讲的。
因为这个故事,姜奶奶还内疚地跟姜爸道了歉……
姜爸讲故事时,也是感慨自省了好几次!!!
故事的主人公叫朱莉(化名),是姜爸一表三千里的远房表妹,今年35岁,从事学术,未婚,断断续续地谈着恋爱。
工作体面、收入中上,虽然单身,但30多岁不结婚在德国很正常,在外人眼里,朱莉过着不错的生活。
但朱莉自己很不开心。
她住在半小时外的城里,一个月回家一次,一半时间以上,都是开开心心地回,大吵一架走。
说是吵架,其实主要是她喝醉后,开始控诉父母,控诉“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伤害,让她的人生这么“失败”:
失败的感情生活,是因为家里住得太偏,没人开车带她去约会,导致她青春期没有恋爱经验,20多岁才笨拙地开始恋爱。

不幸的性生活,是因为信天主教的母亲过于保守,小时候“性”就是家里的禁忌,导致她对性生活有很强的羞耻感,一直无法放开自己,去自由地享受性福。

和其他同学比,她的事业也很差劲,都怪父母当年希望她走学术道路。

她现在
不快乐,都是因为家庭环境太传统,让她觉得作为一个女性,不结婚生子的人生就是失败的。

朱莉还有个妹妹,这也是她控诉父母的原因之一。

原因是“不公平”。

小时候朱莉成绩很好,但父母从不大肆庆祝,因为:妹妹长得好看,成绩却一般。
还总是拿俩人比较:
“哎呀,妹妹太好看,朱莉太聪明了,两个人应该均一下,妹妹把美貌给朱莉一点,朱莉把智商给妹妹一点。”
朱莉控诉:
你知道这些话,对我们两个都是极大的伤害吗?

为啥妹妹除了中专毕业,其他条件都比妹夫好,却一直在妹夫面前
有点自卑,不就是因为他学历高吗?

为什么我
谈恋爱没自信?不都是因为你们说我不好看吗?

是,你们没有直说我不好看、妹妹太笨,但“两人均一下”,
不就是我缺美貌,妹妹缺智商吗?

她还替妹妹打抱不平:要不是你们小时候整天教育她勤劳贤惠,她怎么会像个30年前的传统妇女一样,承包所有家务,还对老公毕恭毕敬?

每次她控诉时,父亲还会反驳她几句,母亲只是在一旁泪流满面地听着。
朱莉有一段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建议她:和原生家庭保持距离。
于是她大半年都没回家,圣诞节也只是打了个电话。
她妈妈有点担心,来到城里看她,她说“上班呢,没空”,拒绝见面。
妈妈就去她住的公寓(父母出的首付)看了看,因为比较乱,就顺手收拾了一番。
她回来一看,怒不可遏,专门开车到乡下家里,狠狠地指责了妈妈:
你为什么永远没有界限感?

我都说了不想见你,你为什么非要插手我的生活?

为什么要侵犯我的个人空间?

你这个控制狂!你的控制欲,已经毁了我35年,还要毁我一辈子吗?

老太太被指责地羞愧交加,哭到差点昏厥……

朱莉还在喋喋不休,她爸爸制止了她:

如果你回来只是为了指责和伤害我们,你已经做到了,请离开吧。






姜奶奶也是个“自省型父母”,转述时,略带愧疚地跟姜爸说:
现在想想,你小时候,我也犯了不少错,还控制得比较紧,我现在跟你正式道歉。

不瞒你们,听到姜爸转述姜奶奶的“道歉”时,我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天啊,就姜爸的童年,跟任何一个中国80后相比,都松弛愉快到天边去了好吗?
还有朱莉,她受到的“控制”和“打压”,哪个中国孩子没经历过?
按照她的标准,估计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都能算是“虐待儿童”。
而姜奶奶和朱莉妈妈的第一反应,都是愧疚和道歉……
欧美教育的对父母要求之高,可见一斑……
看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觉得:五月当妈太久,只会从父母角度看问题了吧?
哈哈哈哈,作为曾经的孩子,其实我也完全理解朱莉对小时候种种遭遇的不满。
有时父母只是一句无心的话,却可能给孩子留下长年的心理伤害。
这些伤害,也确实可能对孩子的人生造成影响。
但问题是,她今年已经35岁了!
15岁控诉这些,再正常不过了。
20岁、25岁控诉,也可以理解。
但对“原生家庭”的控诉,再多、再严重,也应该有个“有效期”。
因为人总是要成长起来,学会自己掌控人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一个30岁、甚至35岁的人,还总是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埋怨到“原生家庭”上,只能说明他在成年一二十年后,还没有摆脱“孩子”的角色,还没有尝试去主动掌握自己的人生。





朱莉父母的做法错了吗?朱莉的指责有道理吗?
站在教育学的高度来看,朱莉的指责都是符合逻辑、有理有据的。
朱莉的父母,也确实犯了不少“教育错误”。
但是,从人生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朱莉父母最大的错误,是把朱莉养成了“只看到自己的失,看不到自己的得”的执拗性格,还有“要求周围人必须完美”的幼稚心性。
她只看到、并记住了父母几个错误操作,没看到父母对她多年如一日的付出和爱护,也没看到在这种付出和爱护下,她才能过上现在的生活。
她对父母的苛责,是建立在一个“完美父母”的标准上。
她觉得父母任何一个“不完美”的错误,都导致了她的人生离“完美”更远一步。
但她忘了,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怎么可能事事完美?
她自己难道就精确完美、毫不犯错吗?
一个人在成年后,只有意识到:父母也是普通人,也可能犯错,但我的人生不会被这些错误毁掉。
才能真正开始掌握自己的人生。
才能走上有效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道路。




20多岁时,我也有时会因为自己性格上的不足、为人处世的欠缺,在心里暗自埋怨几句“原生家庭”。

不过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意识到,成年后,尤其是经济独立后,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再把自己养一遍。

小时候没学的运动、没接触过的知识、没去过的高档餐厅、没看过的风景、没买成的漂亮裙子,现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去看、去尝试一次、去买回来。


节奏慢点,一年只做一两件事,把小时候的遗憾弥补上。

我的游泳、滑雪、开车、德语都是20多岁开始学,30岁以后才熟练掌握。
为人处世上开窍也很晚,30岁才开始意识到以前的种种不足:
比如讨好性人格、不习惯替自己争取等。
估计很多80后都有类似经历。
面对这些“欠缺”,与其把重点放在自怨自艾、甩锅“原生家庭”,专注多经历、多阅读、多提高自己的认知,才是更有效、更有主动性的选择






在中德各生活多年,我看到的世界,有时是参差不齐的:

直到现在,“家暴儿童”在国内还不算是犯罪;

而在欧洲,对父母的要求,已经高到接近完美了:随时随地情绪稳定、不说错一句话,不干涉一次孩子的个性和自由。

其实,给父母过多权力、或者过多限制,都是极端。

我们80后这一代,正好卡在中间:我们做孩子时,父母可以随意打骂;我们当父母时,对父母的要求又越来越向欧美靠拢。

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可能都会感到无所适从。

到底该放松到什么程度?尊重到哪个地步?

可能谁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说一句:

作为父母,在用心养育的基础上,我们没有必要“太愧疚”、“太自省”,总觉得自己哪里亏欠了孩子。

重要的是:把孩子的性格底色打好基础。

都是第一次当爸妈,我们肯定会犯错。

不需孩子多么感恩,但别像朱莉的父母一样,养出一个只记得父母错误的“仇人”就行啦……

“偶尔一点小磕绊,哪个家庭都免不了,爸妈也是普通人。”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豁达、有爱、理智、温暖的人。

写在后面的话

当然,有些“原生家庭”确实真的造成了极大伤害。

甚至在孩子成年后,这些伤害也没有停止。

网上看过一句话:很多中国家庭中,父母的爱,就像一件湿透的棉袄,不穿冷,穿上可能更冷。

有些父母在打压孩子的同时,又努力去让孩子觉得这就是爱;

另一些父母自己过的苦,就想通过让子女感到愧疚,把苦难转移到子女身上。

还有些父母,为了确保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去打压、挑剔孩子,用低价值感和罪恶感来控制孩子。

这些情况,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何从原生家庭的泥沼中爬出来,有空可以另外写一篇。

正在团
西北旅游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带上这个

德国体系 倾国富养孩子小学逻辑思维奇葩德国规定德国娃做什么

德式育儿 德国小孩好带秘诀二胎相处秘诀德式竖规矩

德国爸爸 财商教育孩子内驱力时间管理

新手妈妈必看 幼儿智商提高绝妙育儿技巧幼儿使用须知

情商教育 内心强大的孩子犹太人的聊天教育讨好型儿童
自我成长 为了你变得更好出国后十项全能
奇葩德国人 德国人的厨房德国人和自行车
乡村轶事 爷爷奶奶的爱情



临走前点个吧!




五月三姜
三个男娃的博士妈妈,十年育儿经验,用最轻松的例子,讲最实用的育儿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