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ES&T Engineering | 碳纳米管的氧功能化改变了催化臭氧过程中羟基自由基的形成途径:被忽视的过氧化氢作用

学术   2024-10-10 20:58   上海  

英文原题:Oxygen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Shifted the Formation Pathway of Hydroxyl Radicals in Catalytic Ozonation: The Overlooked Role of Hydrogen Peroxide

通讯作者:冯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Yanye Tian, Yingtong Li, Guang-Guo Ying, Deli Wu, Kaimin Shih, Yong Feng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冯勇等在ACS ES&T Engineering发表研究型论文,提出氧功能化碳纳米管催化臭氧会先形成过氧化氢这一中间体,后者在溶液中与臭氧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反应机理。从分子层面阐明了过氧化氢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机制,为富氧碳质材料催化臭氧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


催化臭氧(O3)产生的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OH)能高效去除各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领域极具应用前景。富氧碳基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传递性能、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易调控的表面特性,在催化O3降解污染物的研究中备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碳基材料表面的氧含量对其催化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表面羟基、羧基等含氧基团在催化O3产生自由基等活性物种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文献中有关·OH的产生机制和催化O3过程中碳质材料的表面活性位点目前尚未有一致的结论。对这些反应过程缺乏深入理解不利于催化O3过程的优化与实际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冯勇等制备了氧功能化的碳纳米管(O-CNTs),以此为模型考察了表面氧含量对富氧碳质材料催化O3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提出了O-CNTs催化O3会先形成过氧化氢(H2O2)这一关键中间体,后者在溶液中与O3通过Peroxone过程产生·OH的反应机理,并揭示了碳质材料催化O3产生·OH的可能表面活性位点。在此基础上,结合DFT理论计算,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H2O2和·OH的形成机制,为表面富氧碳质材料的臭氧化提供了新的见解,为高效调控这一类非均相催化O3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图1. CNTs和O-CNTs的表征结果


利用XPS和TEM对CNTs和O-CNTs的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图1)。结果表明,硝酸预处理能够有效地去除CNTs表面的杂质,同时显著地提高其表面氧含量(特别是羟基和羧基)。这一改性不仅提升了CNTs的表面化学活性,还改善了其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能。


图2. O-CNTs的催化性能评估


O-CNTs与O₃在去除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图2)。同时,O-CNTs-L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其kobs分别是CNTs和O-CNTs-S的3.1倍和1.7倍。这些动力学结果表明,硝酸预处理能够显著地增强CNTs的反应活性。此外,kobs与CNTs的表面氧含量呈正相关性,进一步证明了表面含氧基团在催化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图3. O-CNTs催化臭氧过程中的活性物种鉴定


EPR测试和淬灭实验揭示了O-CNTs催化O3降解污染物的主要活性物种(图3)。尽管EPR结果显示O-CNTs/O3体系中可能产生·OH、O2•-1O2等多种活性氧物种,淬灭实验表明只有·OH对污染物进行了降解,且降解过程发生在溶液中,而非催化材料表面。


图4. O-CNTs催化臭氧过程中的H2O2产生情况


研究了O-CNTs催化O3过程中H₂O₂的产生情况(图4)。结果表明,30分钟内H₂O₂的生成总量与O-CNTs的投加量、·OH暴露量以及kobs呈线性相关。这些发现一致表明,O-CNTs催化O3降解污染物的过程受溶液中H2O2控制,且O-CNTs表面的羟基起到了关键催化位点作用。


图5. O-CNTs催化O3产生·OH的反应机制


基于实验发现和DFT计算结果,提出了·OH的产生机制。首先,溶解性O3扩散并吸附到O-CNTs表面。其次,吸附的O3与表面羟基反应生成HO2-(H2O2)。生成的H2O2扩散到溶液中,与溶解态O3经Peroxone过程产生游离的·OH。


综上所述,本研究制备了O-CNTs,以其为模型催化剂,系统探讨了碳质材料表面含氧基团对其催化O3反应活性和活性物种形成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O-CNTs的催化活性与其表面氧含量密切相关,尤其是表面羟基等含氧基团。在催化过程中,吸附在O-CNTs表面的O3与表面羟基反应生成HO2-(H2O2),后者扩散至溶液中,并与溶解态的O3进一步反应产生·OH,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由于降解污染物的·OH形成于溶液中,污染物无需在O-CNTs表面吸附便可被高效降解。这一特性为处理高亲水性污染物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为表面富氧碳质材料的臭氧化提供了新的见解,为高效调控这一类非均相催化O3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发表在ACS ES&T Engineering上,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延晔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冯勇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简介:

冯勇 副教授


冯勇,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多项。以第二完成人获202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ACS ES&T Engineering等本领域刊物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入选2022、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关注环材有料视频号提供会议、讲座等直播服务!


微信加群:

环材有料为广大环境材料开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发人员提供信息交流分享平台,我们组建了环境材料热点领域的专业交流群,欢迎广大学者和硕博学生加入。

进群方式: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邀请入群。请备注:名字-单位-研究方向


扫二维码添加小编微信,邀请入群,获得更多资讯


环材有料
寓精于料,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有用!
 最新文章